最近很多人关心闺房记乐相爱之人不长久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闺房记乐相爱之人不长久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今日读了《浮生六记》第一卷《闺房记乐》,感慨颇多,故作此篇。

一开始感觉满屏都在“撒狗粮”,用现在的话说,应该是——他们的爱情真“甜”。说实话,作为老阿姨的我,也是着实羡慕了好一番呢。

但是,仔细品品个中言语,又忽而同情陈芸,忽而憎恶沈三白,忽而之间便产生了一个“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的预感,不免扼腕叹息。

沈三白十三岁随母回家探亲,看了陈芸的诗作,顿生爱怜之心,便告诉他母亲“非淑姊不娶”。

母亲见陈芸柔和温婉,当时便将手上的金戒指摘下来给陈芸,算是给二人定下了婚事。

两人情窦初开的年纪,彼此暗生情意,也可谓是两情相悦。这点有书中沈三白再见陈芸时的“……,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以及陈芸的“藏粥赠婿”为证。

(个人注解:陈芸不仅长于笔墨,而且心灵手巧……,纵使有点龅牙,似不是佳丽相貌。但有一种缠绵娇柔之态,令人爱恋之意难以消融。

藏粥赠婿,是说陈芸特意给沈三白留热粥和小菜的事。)

沈三白十七岁与陈芸结发为夫妻。婚后的二人,书中有言“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

人们说,爱情最好的模样,便是一个在笑,一个在闹。此二人简直将其演绎到了极致。下面撷取几件事以作说明:

1.二人邀月共饮时,沈三白嗅得陈芸鬓边有茉莉花香,便说,茉莉花香沾染油头粉面之气,香味更可爱,连所供的佛手果香味也要退避三舍了!

陈芸则说:“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莱莉是香中小人,故须借人之势,其香也如胁肩谄笑。”

沈三白问陈芸:“何以远君子而近小人?”芸曰:“我笑君子爱小人耳。”

2. 陈芸喜欢吃臭豆腐乳,又喜欢吃虾卤瓜,而沈三白最是讨厌这两样东西,因此戏问陈芸说:“狗没有胃,而吃屎,是它不知道臭味污秽……”

对于陈芸来讲,那都是美食呀,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想给爱的人分享快乐,为让沈三白尝一口卤瓜,陈芸说:“妾作狗已经久了,委屈郎君也试尝一下吧!”说完便用筷子夹起卤瓜强塞到沈三白口中。

沈三白捂着鼻子咀嚼,越嚼却越觉得味美,从此,竟然也喜欢上了吃臭臭的豆腐乳和卤瓜了。

3. 沈三白说可惜陈芸是个女性,如果能化为男儿身,与他同访名山,搜遍名胜古迹,遨游天下多好,多快乐。

陈芸则说等她头发斑白时,虽然不能远游三山五岳,而附近的虎丘、灵岩山,南到杭州西湖,北到扬州平山,都可以陪伴他去游玩。即便今生不能,也可期待来世。

4. 女扮男装这样俗套的戏码,我以为也只有在电视剧里才会演,没想到他们也来了一段。

陈芸想和沈三白一起去水仙庙,但是又因为是女子不能前去,沈三白便出主意“冠我冠,衣我衣”,于是,陈芸装束起来,并仿效男子动作拱手阔步,又对着镜子自照着大笑不已。

之后陈芸更是上演了被误会为狂生轻浮妇女的情节,陈芸见对方态度恶劣,立即脱下帽子,翘起三寸金莲说:“我也是女子呀!”对方相视一番,转怒为欢,而后与他们共进茶点。

5.陈芸与沈三白及一船家女在太湖之上嬉戏玩耍,开怀畅饮。

他日,沈三白朋友的妻子鲁夫人误听了传闻,问陈芸道,沈三白挟持两个妓女,夜间在万年桥下小船上戏耍,你知不知道?

陈芸回答说:“有的,其中一个就是我呢!”

缠绵蕴藉,评书论古,酌酒对饮,品月赏花,游湖逛庙……诸如此类,可谓是伉俪情笃啊,说他们既是夫妻,又是朋友,还是知己,真是再贴合不过了。


好了,说完了我的羡慕,该说我的悲叹了。

才子佳人本该成就一段佳话,但开篇之初便透露出陈芸“福泽不深”的命运。

因两小无嫌,沈三白得以索观诗稿,然却发现陈芸的诗“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沈三白不解便问是何缘故。陈芸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沈三白又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

我们知道“锦囊佳句”典出李贺,是讲唐代诗人李贺外出,必背一锦囊,途中想到佳句即记下投入囊中。李贺年仅27岁而卒。“锦囊佳句”暗合李贺短寿事,由此可见,陈芸也是福薄命短,故说“天寿之机已伏矣”。


沈三白大抵是深爱陈芸的,她的每一个心情,每一个情绪,他都有注意到,关切到。觉得陈芸缄默,他“调其言”;她不开心了,他就哄到“始解颜为笑”。

然越想拥有的,就越害怕失去,爱之深情之切,文中似乎时不时就会有沈三白担忧二人不能相伴到老的感叹。

二人感情愈发深厚亲密,沈三白许诺“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陈芸曰:“必得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

陈芸感于是月老牵合,才使他们今生成双,故而,两人找了一善写人物的画师,画了一月老像,悬之内室,每逢朔望,二人焚香拜祷,以求来生还能相守。然不幸,“因家庭多故,此画竟失所在,不知落在谁家矣。‘他生未卜此生休’,两人痴情,果邀神鉴耶?”看到这,突然就会有一种“相爱之人不长久”之感。

“他生未卜此生休”,是唐代李商隐的诗句,是说来世结为夫妻的命运尚不可知,而此生的恩爱却已先休了。


再之,就是陈芸给丈夫纳妾的事了。按说女人是很不喜丈夫纳妾的,但是为什么陈芸一门心思非要给沈三白纳妾?

首先,文中有言“芸若腐儒,迂拘多礼。偶为之整袖,必连声道“得罪”;或递巾授扇,必起身来接。”可见,陈芸骨子里仍还是个固守传统的女人。

再有一个原因是,“我也找到了满眼都是我的男(女)孩子”,这句话熟悉吗?陈芸就是那个满眼都是沈三白的女人。

她知道自己身体素质不好(这从书中的一些字句可以看出),想到将来若自己早去,丈夫一个人形单影只,自是不忍,于是定要给丈夫纳一妾,而且还要亲自去找,还得是个既漂亮又有风雅韵味的女子。真是一心为夫,令人扼腕呐。


最后说说对沈三白的憎恶。

为什么我说我憎恶沈三白?因为沈三白没钱还想装腔调,爱玩还没责任心啊,不想生计问题,只想四处游玩,饮酒赋诗,过闲云野鹤的日子。

还因为他明明很爱陈芸吧,但还完全不排斥陈芸给他纳妾。只是说“此非金屋不能贮,穷措大岂敢生此妄想哉?况我两人伉俪正笃,何必外求?”

(先解释下这段意思:这里不是金屋,也不能藏娇,没有许多钱是纳聘不起的!而且我是个贫寒的读书人,岂敢生此妄想哪!何况我俩正是恩爱伉俪、情深意浓的夫妻,何必另有所求?”)

话外之意不就是,有钱的话,就金屋藏娇,就聘了呗。然后的然后,他竟然就“余姑且听之”了。等纳妾之事基本大功告成,他又笑着对陈芸说:“你这是仿效李渔《怜香伴》的故事了?”

只不过后来,“憨为有力者夺去,不果。”要不然就纳了耶,看他们那么相爱的程度,难道不应该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决心吗?难道不应该坚持一下“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吗?


PS.1:此卷最后一句“芸竟以之死。”难道不是解释为“陈芸竟以为憨园死了”吗?

为什么我听到很多人说陈芸是个双性恋,因为憨园嫁给了权势更大的有钱人,负了她的深情,结果,陈芸因此郁郁而终了呢?

ps.2:沈三白是谁?“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熟不熟悉?没错,这篇我们学过的《童趣》就是他所作,他叫沈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