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1985年全国短篇小说佳作集» 这一年 短篇小说创作是 小年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1985年全国短篇小说佳作集» 这一年 短篇小说创作是 小年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上海文艺出版社是我敬重的出版社,一出手就是精品。«1985年全国短篇小说佳作集»不敢说没有遗珠,但能收进来的,无疑是当年短篇小说的佼佼者。


书中共有18篇小说。我们会发现两位著名作家陆文夫和冯骥才的小说都叫«临街的窗»,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必然的一致。«小说家»杂志社当年搞“同题小说”写作 ,邀请名家加盟。不得不说这样的创新还是有积极意义的,逼着作家在艺术构思上争奇斗艳,语言上字斟句酌,但面对急剧变革的新时代,似乎又给人以玩文字游戏的嫌疑。


王蒙«高原的风»打头题,但很显然,他80年代初以来以«春之声»«风筝飘带»等为代表的意识流小说的高潮已过,«高原的风»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何以如此?作者的创作兴趣已经转移至中篇小说或者开始构思长篇小说。

邓刚«蛤蜊滩»,不是作者代表作。刘心武«5.19长镜头»直击社会突发热点事件 ,这当然没错 ,只是如此近距离反映生活,是报告文学所擅长的事情。

同样理由,何士光的«远行»也不算作者精心撰写的年度巨献。


这一年最大的亮点应该算是乔典运的«满票»,后来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然而这一篇小说数年过后,不再被人提起。文学是残酷的,从草稿到发表,从被评论到获奖,从春风得意到经受岁月沉淀,竞争与淘汰一直在悄然进行着。

就像果树有大年和小年之分,1985年全国的短篇小说创作,我们借助这本佳作集来考察,不得不遗憾地宣布,是“小年”,也就是处于短篇小说创作的低谷年份。

是耶非耶?谁也不知道。或许暂时的沉寂正孕育着未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