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小爸爸小艾老师「艾老师呢」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小爸爸小艾老师「艾老师呢」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小艾老师”是笔名

“你是天天的小艾老师?” 新进的某文学群里一文友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来。“这个‘天天’有特指不?”原来对方说“天天网站”上也有一个“小艾老师”,认错了人。

尽管自称“小艾”的人好多,但她总是相信芸芸众生中的自己可以做独特的那一个。比如,五年前,在她坚持每日一诗的初始,家人说她不务正业,专业人士认为她写的文字肤浅。后来,诗集也出了,约稿的也多了,别人用“才女”称呼她的时候,家人的脸上分明也绽放着光芒,身边的文人朋友们也多了起来。

“小艾老师,你才思敏捷,多才多艺,应该叫大爱才对。”突然被另一文友前辈这么一夸,她有点飘飘然的感觉。

“对啊对啊,小艾老师每天写诗,画也画得那么好,声音又好听,大家来给她写首诗怎么样?”这个平台只是她用于发布推文的基地之一,业余的精力有限,她只是偶尔才来交流几句的,没成想有这么多诗友通过她发布的作品认识了她。这个提议一出,竟然真有人为她写出了精彩的诗句。

以下这首《小艾》贴出来时,她眼前一亮,小诗文字清丽,巧妙地将名字和“艾草”融合,虚实之间,诗意盎然。“喜欢如此简单的名字,和自带的水乡豢养小村,小院,小瓦生长小小水榭边墨绿色美学当你虚惊于一场人世发呆她会从水声里起身,手举小楷小诗顾自摇曳,仿佛退无可退的江南 即使远在民国的上海滩,或现代的魔都常常在农历,回到双溪镇尤其是三月当我喊小艾小艾,她就现身手挽双溪河边的桃花小艾的艾不是爱情的爱。爱信不信,由你”

只是“好事者”开始打趣写作者:你喊一声小艾,花就开了;你喊一下小艾,风就停了;你喊一下小艾,爱就来了;信不信由你!

没等她回应,写作者原本高才,直接来了句“沪上苍松得近月”,而打趣者竟然很快对出“申城艾草远思乡”……她和群内众人一样,打心底里佩服着两位的才情。

只是,这一来一回的对话既然和“小艾”扯上了关系,总得回应个什么方显得体。略作沉吟,她觉得在这两句之上续笔成诗比直接回话更加符合群内氛围,而在意境的选取上如能双关则更妙。

于是,几分钟后,她用中华新韵续写的一首七绝《诗友》贴进了群。“沪上苍松近得月,申城艾草远思乡。桃花应守双溪镇,一水长流处处芳。”得益于偶尔练习旧体诗的功底,小诗一出,不仅两位斗嘴的男诗人连称“才女”,潜水的女诗人也忍不住出来赞美。而她也在心里给自己打了个满分。

有事叫一声“小艾”

“小艾老师,你会踢毽子吧?代表我们班级参加这次的踢毽子比赛吧!”一大早收到宋老师的微信,她的嘴角微微上扬了下。嘿嘿,又一个同事喜欢用笔名称呼自己啦! 师生同赛的趣味运动会是学校每年都会精心设计的赛事,要求五名学生和一名教师代表共同参与,这名教师代表可以是班主任也可以是任课老师,她自己带班时就参加过跳绳比赛什么的。

宋老师作为一名中老年男子,踢毽子一活儿对他而言却是有些为难了。很想帮忙来着,只是踢毽子是儿时的记忆,目前的水平未知,毕竟是比赛呢,万一砸在自己手上,岂不是影响了班级的成绩?她决定稳重点,“宋老师,好多年没踢过毽子了,如果您能找到更合适的任课老师更好。”

下午正好有这个班级的课程,她试探性地问了下:“听说你们有集体的踢毽子比赛,参赛的同学和老师定了吗?”学生们说:“还没有呢!不知道我们老班会不会踢。”“你们老班倒是邀请过我参加,就是万一艾老师水平低,没踢几个,你们会不会抱怨啊?”“不会不会,艾老师,有我们呢,你放心!”“老师,你没听过重在参与吗?”“艾老师,你来参加吧!”“那你们班级现在有毽子吗?要么课后让艾老师试试看?”

穿着坡跟皮鞋的她课间拿起毽子就试起来,“哎呀,好像没找到感觉!”插着几根羽毛的毽子比记忆中自己手动做的毽子轻巧好多,刚一上脚,毽子就飞了。

“老师,等你换了合适的运动鞋再试吧!”有懂事的孩子马上关心起她来。根据毽子的分量,她刻意放轻了力度,再试一次,可以跳四、五个了,又试一次,毽子竟然粘着脚面般,学生跟着数了十来个还没掉下来……

“艾老师,你太厉害了。”


“小艾”自有爱

“阿姨帮你拿餐盘吧!”在学校的食堂用完午餐,她再次被这个陌生的年长的清洁工关照着。

“不用了,阿姨,我自己来。”她为这位阿姨写过随笔的,题目是《这一点温情》,她也为很多人写过感人的文字,她总是被感动着。

喜爱写诗的人都具有善感的灵魂吗?因为一句主动的关怀,因为一个热情的微笑,因为一种温柔的对视,心上总能及时地绽放明艳艳的愉悦之花,灿烂着半晌,再累积成岁月里幸福的模样。

当然,她也写歌词。这次,语文教师出身的新校长一来,一股文化气息也扑面而来。听了他在大会上的发言,她默认为这是位有情怀的文人。

于是,听说新校长正要德育科征集校歌歌词的时候,她一鼓作气地连写了两首。参与者也有校外人士。经过漫长的等待,据说学校已经定了方案。“小艾老师,这是专业人士对你的校歌作品作出的评价,很棒哦!”学校一位中层领导将“歌词简练、大气之类”的文字发给她时,又一种幸福的眩晕感冲击着她,随之而来的还有打包的简谱、五线谱、配乐和演唱小样……

“我们在这里相遇,动手动脑,技能见长”……第二天上课时,一名男生突然唱起了她写的校歌。“咦,你们已经知道校歌啦?”“对啊,昨天晚自修时音乐老师在我们年级选人呢,要排练校歌。我一看作词者是艾老师,那个激动啊!”

好吧,她想收敛一点激动之情,但是嘴角上扬的弧度一如既往地出卖了心情。


【作者简介】艾院,中华诗词学会和上海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上海朗诵协会会员,阳光诗品执行主编,大江文苑顾问。作品散见于《诗词中国》《新民晚报》《上海诗人》等,已出版个人诗集《艾草集》《蜜语》和中短篇小说集《诗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