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每年看春晚 我都怀念这两个人英文「怀念两个人感情的歌」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每年看春晚 我都怀念这两个人英文「怀念两个人感情的歌」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每年春晚正式节目单公布前,都会有一波对节目和人员名单的竞猜。

而今年春晚开始前,流传最广的传闻,是陈佩斯要和朱时茂合体,重登春晚舞台。

连节目名字都有模有样,叫“猪联璧合”。

奈何,1 月 31 日,朱时茂本人发了微博,否认了传闻。

其实,早在 2018 年年底,陈佩斯的儿子陈大愚就置顶过一条微博,写着“划重点,一直演到 1 月 27 号,没时间上什么春晚”。

而陈佩斯在忙的,是这部和杨立新一起主演的话剧《戏台》。

不过既然是从春晚开始想起,那事情还是从头说吧。

陈佩斯和朱时茂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节目,是 1984 年的《吃面条》,估计没人不知道。

这个小品本来是八一厂演员和观众互动时,陈佩斯和朱时茂两人捣鼓的小短剧。(这么一说忽然联想到抖音和快手上的情景剧了

当然专业水准不同,但草根属性那是一样一样的。)

没想到,效果好得出奇,给谁看都是笑声连天。据说有次去个宾馆表演,把胖乎乎大师傅的衣服扣子都给笑绷开了。

春晚导演黄一鹤听说了,找到陈佩斯和朱时茂,希望他们把节目搬到到春晚上。

但当时不兴为笑而笑的节目,没教育意义,哪里敢在中央电视台上直播?

黄导和姜昆都不敢拍板,于是陈佩斯恼了,对朱时茂说:“算了算了别搞了,还有正事儿,我们回去演我们的电影。”

客观的讲,最终能争取到机会,朱时茂的情商和主动性确实起了很大作用,他一手拉着陈佩斯,一手拉着春晚节目组,活活在“妾身未分明”的尴尬里,把彩排坚持到了最后阶段。

每次节目组拉演员去排练,朱时茂就带着陈佩斯蹭车蹭饭。那时候他们连正式排练室也没有,随便找个人少的房间,进门冲人笑脸相迎,然后就自己排练起来。

陈佩斯是个有个性,有脾气的人,多少次他想走,不干了,不受这个气,但都被朱时茂劝了下来:“咱们这么一走了之,对得起黄导吗?”

直到 1984 年春晚当夜,《吃面条》能不能正式上台,还是没拍板。直到陈佩斯和朱时茂等来黄导的一句话:“你们上吧,出了事我来负责。“

一夜之间,陈佩斯和朱时茂家喻户晓。不仅是有名,他们甚至开创了小品这种独特的喜剧表演形式。

同时,在演艺事业上,陈佩斯的提升更加迅猛。同年,他因在影片《夕照街》中饰演“二子”获当年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1988 年,再次凭借两部电影分别拿下小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人生是长跑,拉长时间线,才知道成功是偶然,还是厚积薄发。

1986 年,《卖羊肉串》,陈佩斯扮演的无证经营小贩,在大街贩卖有质量问题的羊肉串,被朱时茂扮演的城管遇见。为了演好这个角色,陈佩斯特意做了假胡子,跑到“动批”服装市场观察路边卖羊肉串的小贩。

1989 年春晚,《胡椒面》里的无实物表演,技惊四座。

1990 年,《主角与配角》里的经典台词,至今还是搞笑包袱里管用的梗。

“队长!别开枪!是我!”

“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

“我原来一直以为,只有我这模样的能叛变,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时茂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了革命!”

这些小品,不是娱乐快餐,而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陈佩斯的幽默,从来不靠口音梗、俚语梗,或者开残疾人、单身人士、女性的玩笑。

他努力去呈现的,是不断变迁的大时代下小人物的群像,动人的,是丰富的肢体动作和对人物细节的揣摩。

1998 年的《王爷与邮差》里,陈佩斯活用了莫里哀喜剧中经典的“仆人戏弄主子”模式,让尊贵的王爷被卑微的邮差耍的团团转。

这种喜剧的高级感,至今我们都难以再在舞台和大荧幕上看到了。

但这也是陈佩斯和朱时茂的春晚绝唱。

1999 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告上了法庭。

起因是陈佩斯发现央视下属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擅自出版发行了自己的《吃面条》《警察与小偷》等 8 个小品的 VCD 光盘。

最终,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赔偿了他们 16 万侵权金。但与此同时,许多演出单位和各大电视台也不再发来合作需求,陈佩斯再也没有接到与广电系统有关的演出邀请。

后来,在一次谈话节目里,主持人问陈佩斯:“离开春晚后不后悔?”

他想都没想:“不后悔,上春晚的时候,作品里的东西受到太多的限制。当时我提出过许多的想法,但每一次人家都说 NO,那么我也有说 NO 的权利,虽然说这个字的代价比较大。”

《人物》写陈佩斯,用的标题是《事了拂衣去》,贴切无比。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陈佩斯创建大道喜剧院,在自己创作喜剧,表演喜剧的同时,也致力于培养新人。慢慢的,他的事业重点,转向了话剧。

《托儿》、《阳台》、《雷人晚餐》、《戏台》等多部作品,他带着团队走了 40 多个城市,演出 1350 多场,观众超过百万人,创造了话剧界的票房奇迹。

背后的故事,则是这些演出都从找剧院开始,换灯,搞定老旧的音响,甚至打扫厕所。

《戏台》排练时,饰演伙计的演员太胖,不合人物身份,陈佩斯逼着他减了二三十斤体重,但说回来,这个人只有两句台词。

而另一部《老宅》则是互动话剧的形式(这么一看网飞新剧也不新鲜了)。

整部戏超过一半的内容,都是在和观众的问答种推动剧情进展,所以理论上剧情有 4 个结局,演员至少要有 4 种表演方案。

据陈佩斯儿子陈大愚说,光排练就把演员排崩了两次。

陈佩斯有自己的路。

在大道戏剧谷启用时,他说:

“在此(我)之前一直是被命令的,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永远是按着别人的指令去做,去生活,去活着。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实现它,这个反而给我带来的是精神上的东西,是不可估量的。”

他做的是自己,而不是“孤胆英雄”。

比如那个几年前流传甚广的,关于陈佩斯遭封杀后,生活潦倒,只能去北京郊区开荒种石榴的故事,他简直等不及要跟记者们说清楚:“你们得给我辟谣,北京山上不长石榴。”

陈佩斯的心,很静。

在知乎上他有个人账号,个人介绍除了“喜剧演员”,还有个“曝日堂主人”。

他说,这名号是他自封的,1997 年时,他有一间石板房,那年暖冬,他天天在南墙根下晒太阳,晒得暖洋洋满心欢喜,遂给石板房起名叫“曝日堂”,他是房主,自然就是“曝日堂主人”

在知乎,他发文留言都用繁体字,有网友问为什么,他的回答是:这样心里不急。

我們寫慣了簡體字再去寫繁體字的時候,心裡會很急。一開始,肯定所有的人都會心裡犯急。但別著急,克服自己,慢慢的進入,你會覺得繁體字特別漂亮,會感受到字的美感以及手寫時候的那種美感。

对年底还在演出的《戏台》,陈佩斯在 2018 年 11 月底是这么评价:

已經演了三年,兩百一十多場,三年的排練時間一點不比演出少……從舞臺技術各部門到演員表演都沒差錯全如預期的、劇場效果夠十分的紅火的、我個人的詞兒一字不差且戲也感覺很完美的……兩百多場演出——不怕您笑話,大概祇有三兩場。我戲總有長勁,他的表演水準也不斷提高,全劇的演員都長勁了,就總會看著自己有演的不對的地方⋯⋯噫!這就得年復一年的揮汗呀。

-----------------------

如果说,陈佩斯是春晚历史上“硬核”人物的一种代表,那另一位“硬核春晚偶像”,想必大家也是记忆犹新的。

没错,就是赵丽蓉。

和知识分子式的喜剧演员陈佩斯不同,评剧表演出身的赵丽蓉,是不识字的。

当然,她也不是生下来就是个老太太……

看看下面这张当年的评剧表演剧照,图左就是赵丽蓉,这颜值,你们品品。

赵丽蓉从小就在戏班里长大,跟着哥哥赵连喜、姐姐芙蓉花演戏。

从跑龙套开始,唱丫头的小角色,有什么戏都跟着演,梆子、二黄、曲艺、时调大鼓……一样一样从零开始学起来。

1980 年出版的《人民戏剧》里,新凤霞曾经评价赵丽蓉:从不挑角色,不搅戏,不抢戏,不嫉妒人。

比如《刘巧儿》没有人演刘媒婆,她就演,有人演刘媒婆,她就演李大婶;《祥林嫂》里没有人演鲁四奶奶,她就演,有人演鲁四奶奶,她就演婆婆。

认真钻研,让赵丽蓉的基本功特别扎实。

比如扮演《刘巧儿》中好吃懒做的刘媒婆,她不会只在化妆造型上丑化角色、投机取巧,而是从动作里琢磨这个人物 —— 王财主一回头,她的手一缩,向自己衣服上蹭了蹭,想要钱又不好意思的劲儿就出来了。王财主给她钱了,她赶快接过来装进口袋,一只手捂着兜道谢,贪财的样子活灵活现。

赵丽蓉最开始的走红,是在 1962 年演了《花为媒》。(下图中就是赵丽蓉)

新凤霞说,当时她俩在花园一场是对子戏,虽然不是自己演的部分,但赵丽蓉细心地想出动作来帮她,就是一个扇子的动作都替她想了很多。

《无双传》里,她演一个老宫女,只有一场戏,没有对白,这是一个进宫多年的老宫女,进宫四十年了,听说皇上要来,她手忙脚乱,拼命打扮,白发梳着宫头,身上还挂着一把小镜子随时照看,走路却带着老年人特有的迟钝。

赵丽蓉好学,善于吸收别人的长处,演过花旦,也演过主角,见得多,会得多,又肯下力琢磨戏,不仅戏好,更有戏德。

1986 年,她不是第一次登上大屏幕,但却被更大范围观众认识,是因为在《西游记》中扮演车迟国皇后。

1989 年,她更在《红楼梦》电影版里饰演了刘姥姥。

赵丽蓉从 60 岁首登春晚,一共上过 8 届春晚,最著名的小品,还是 1995 年的《如此包装》。

从“麻辣鸡丝”,到 “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记忆点太多,就不列举了。

春晚 RAP 鼻祖,不是周杰伦也不是王力宏,而是这位赵奶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新凤霞当年说赵丽蓉 “丽蓉的嗓子并不太亮,可是她会唱,字字清楚,唱得有情。”

而这份唱功和深入揣摩把握人物的功力,深厚的喜剧积淀,全部体现在她的小品表演中。

而这个经典的跪地没跪稳造型,不少观众以为是有意设计的,其实那是她年轻时在戏班落下的腿伤发作,意外摔倒。

1996 年的《打工奇遇》,赵丽蓉和巩汉林再次展开“battle”。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我起个头,相信你内心已经唱了起来


被安排在春晚小品里悬腕写下"货真价实"四个大字,赵丽蓉一气呵成。其实,她从小学戏,从未识字。


巩汉林后来回忆说:

“那个节目一开始没有写毛笔字的内容,是导演看到一个京剧演员双手写字受了启发,说如果赵老师能够现场写‘童叟无欺,货真价实’这八个字该多好啊。老妈当时说行,但是汉林你得给我写下来,我回家照着练去。过了一个礼拜,我去一看,满屋子都是写的字,还不错。去梅地亚给导演现场写,导演说没问题,还真有颜真卿的味儿。但是八个字写了一分多钟,这不成,最多十几秒。老妈说行,我回去再练,写熟了就快了。老太太可是没上过学,没写过大字的,七十多岁的人,愣是生练出来了,光宣纸就买了好几刀。”

但 1998 年春晚,她依旧没有缺席,却用一曲《心太软》唱出了对独生子女溺爱教育的思考。

当时任贤齐还没有火遍大江南北,后来在节目和采访中,他还特别感谢了赵丽蓉老师唱了他的歌。

“我刚出道时,在大陆的认知度不高,有一次王菲录节目推荐了《心太软》。而这首歌真正被全国观众熟知,也是源于赵丽蓉老师在春晚小品中的演唱。”

1999 年上春晚表演《老将出马》时,赵丽蓉已经身患癌症。

在小品中,她用老太太的坐姿盘腿唱了一曲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

台词也是霸气:”啥叫跨世纪的老太太!按音乐!“

为了能把这首英语歌唱好,当时已年过古稀的赵丽蓉,请人把英语歌词谐音成汉语,再把读音录到磁带上,每天对着录音机逐字逐句地钻研发音,还要经常和原唱对比。

她站起来时,是金珠搀着的,这个动作一般人看的时候不会多想,但后来采访里,巩汉林哭着说:“赵妈那时已经很容易腿软,我爱人扶着她下来,我们心其实都提着,怕出状况。”


一曲嘹亮,我心永恒。2000 年 7 月 17 日,清晨 7 时 30 分,赵丽蓉老师因肺癌逝世,享年 72岁。

赵老师生于1928年,斯时尚是民国,经历一生风雨,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戏剧之路。

如果说陈佩斯的”硬核“,来自知识分子的深度思考和对自由自我的追求,那么赵丽蓉老师的”硬核“,则是来自她豁然大度的天性,以及高贵的品德操守。

隽永的表演,难忘的欢笑,那些记忆,是沉静而扎实的。

没有流量为王,没有颜值当道,没有急功近利。

有的,只是对做好表演一件事的不断探索和追寻。

在新的一年来到之时,这篇文章算不上很喜庆,但我想用以自勉。

也希望看到这篇文的你,不要忘记,在时间的长河里,有这些人,用这样的方式,生存和闪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