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吃火锅「唐朝人吃火锅」
最近很多人关心古人如何吃火锅「唐朝人吃火锅」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古人如何吃火锅「唐朝人吃火锅」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清·掐丝珐琅花卉火锅
宋·瓜瓣兽耳火锅
天气渐冷,古时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喜欢在吃饭时添个“锅子”。现在人冬天出去聚会,也大都因时制宜选在火锅店,一是热闹,二是菜不容易冷,吃起来暖和。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
火锅一般而言,是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
在古代,人们不仅在“吃火锅”上下工夫,对吃火锅的器具也很有研究。
三国:五熟釜
三国时期或隋炀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是分有几格的锅,和现今的“鸳鸯锅”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同时煮几种不同的食物。 南北朝:铜鼎
到了南北朝,“铜鼎”是最普遍的器皿,相当于现今的火锅。
唐朝:暖锅
演变至唐朝,火锅又称为“暖锅”。诗人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人们吃火锅的情景。
宋代:暖冬锅
在宋代,民间有“暖冬”风俗,每到农历十月初一,时人便认为入冬了。这一天家家都举办“暖炉会”,过节般地围着火炉吃肉喝酒。宋代文人林洪写了一本《山家清供》,专门写如何烹饪山野的果蔬、动物:林洪在山中遇大雪,捉到一只野兔,在桌上放个生炭的小火炉,架上汤锅,把兔肉切成薄片涮着吃。蘸料用酒、酱、椒、桂调制,味道鲜美,取当时“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的雪景,为这种吃法取了“拨霞供”的文艺名字,其实就是现在的火锅!
元朝:火锅涮羊肉
元朝时,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多用来煮牛羊肉,“涮羊肉”即由此而来。相传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一日,他猛想起家乡的菜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正当伙夫宰羊割肉时,忽必烈得知敌军逼近的消息,饥饿难忍的他一面下令部队整装待发一面喊:“羊肉!羊肉!”厨师情急之下急中生智,飞刀切下十多片薄肉入沸水,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撒下细涮羊肉盐。忽必烈连吃几碗翻身上马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
明朝:铜火锅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三个儿子朱桂,被封到大同为代王。这位王爷喜欢通宵达旦宴饮,可是寒冬长夜饭菜冷得快,于是他的下属找了能工巧匠,打制出了精美的铜火锅。这种火锅用上乘黄铜制成,上锅下灶,中间通风,内里涂锡,既可防锈,又可保持食物原有的味道。从此,代王夜宴再不惧寒冬漫长。
清朝:火锅盛宴
至清朝,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清宫御膳食谱上有“野味火锅”,用料是山雉等野味。乾隆皇帝吃火锅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相传他还曾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多个,应邀品尝者5000余人,成了历史上最大一次火锅盛宴。
清宫中还有一种简便火锅,又名火碗,由碗、支架和酒精碗组成,可同时上桌烧煮食物,也可单独温食品。
天气转冷,约上亲朋好友们一起去吃火锅“暖和暖和”吧!
来源:《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