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武则天」
最近很多人关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武则天」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武则天」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题记:本文作者石继航,摘自石老师出版的图书作品《唐朝入仕生存指南》。该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于2016年8月出版。感谢广东人民的编辑提供此文。本书推荐完毕,不再更新!
骆宾王是四杰中岁数最大的一个,也是出身最为寒微的一个。王、杨、卢三人,都是高姓大第,老骆家却并没有什么太光彩的资历,骆宾王家在浙江义乌,现在这个地方挺有名的,是小商品批发城。但当时远没有现在热闹。虽然有考证说骆宾王是三国时的名人骆俊、骆统这一族的后人,但显然到了骆宾王这代,老辈子的风光没起到什么效果。
当然,骆宾王也不是纯草根,唐朝那时候,要是真正的贫下中农,读不起书,连字也不认识,是不可能在文章上有所成就的。骆宾王的父亲当过博昌(今山东省博兴县)县令,不过死得太早,所以骆宾王的家世就没有多少政治背景。但他自幼就是一个神童(四杰中王、杨也有神童之称),至今我们上小学时还要背诵他七岁时写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死了做官的爹后,生活一度非常困窘,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藜藿无甘旨之膳”—整天吃野菜过活,而且骆宾王当年不务正业,整天赌博斗鸡,和市井之徒一起混着玩。后来,在亲友的督劝下,骆宾王到京城赶考,当时考试也有黑幕的,请托、私荐之类的“关节”,骆宾王一点也不懂,结果自然是榜上无名。在京城里混了些时日,几番辗转,投入唐高祖李渊的第十六子道王李元庆府上做幕僚。前面说过,接纳卢照邻的是李渊第十七子邓王李元裕,看来李唐皇族倒也识货,把“初唐四杰”都收集全了。
骆宾王
不过,也许是骆宾王脾气古怪,不擅于趋奉逢迎,在府中呆了三年,也没人重视他。据说李元庆好容易有次关注老骆,让他写篇文章看看,结果他在《自叙状》一文中既讽刺又挖苦地说:“……若乃脂韦其迹,乾没其心,说已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要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节,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结尾是:“不奉令,谨状。”
“脂韦”,意思是像油脂一样滑,皮子一样软,用现在的俗话说,差不多就是“脚踩西瓜皮,手抓两把泥”,官场上混,这两句是必备的法宝,而骆宾王却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是十分可耻的事情。这样的耿直脾气,很难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骆宾王恃才傲物,人家李元庆老板明明给他一个升赏的台阶,他却在文章中将李老板劈头盖脸地教训了一通,要知道并不是谁都能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有容忍魏征的气量,李元庆看了当然大为不悦,虽然没有马上就把骆宾王轰出府去,但心中定然暗骂骆宾王给脸不要脸。
骆宾王这种性格作风,当然难以在官场中发迹。后来他离开了王府,一直混到三十多岁还是一个白丁。再后来,骆宾王在现实的压力下,不得不弯下了他立志一辈子挺直的腰杆,也顾不得忌讳“说已之长、言身之善”了。他开始向一些大小官员上书自荐,从遗留下来的文章看,他简直有点“病急乱投医”,他向巡察各地的廉察使,吏部(国家人事主管部门)的尚书、侍郎,任地方长官的州刺史上书,甚至还包括一些县令、县主簿等小官,逮谁就向谁毛遂自荐,求对方担当伯乐,使自己这匹“逸骥”能有一展才干的机会。
有时那语气说得相当可怜:“少希顾复,辄布悃诚”“伏乞恩波,暂垂回盼……”唉,说来残酷而无情的现实,会像岁月逐渐风化坚硬的岩石一样,再坚强挺立的山峰,也会被渐渐消磨。又有多少人,不得不“故作小红桃杏色”?又有多少人,不得不“红颜屈从于枯骨”?
骆宾王虽然有所“改过自新”,但人们的第一印象是最重要的,不但没有人真心帮他,反而空落了个“浮躁浅露”的恶名。直到麟德元年(664年)时,唐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禅,骆宾王写了一篇《请陪封禅表》献上,凭着这个表,引起了皇帝的注意,被召到朝廷去入朝对策。所谓对策,就是皇帝对于特别推荐来的才士,进行筛选和考察的过程,有点类似于现在自主招生时的考试。
骆宾王“对策”时的考试题还保留在《全唐文》里,共有三道,我抄一道来考考大家:
问:士、农、工、商,四民各业,废一不可。取譬五材,而阙里致言;鄙于学稼,漆园起论。爰称绝机,岂先圣垂文?义有优劣,将随方设教,理或变通者哉?汝其矢陈,用启前惑。
我囫囵吞枣一般地解读下,大致是说工农商学(没说兵)这四种行业,是必不可少的,不可偏废其中一种,但为什么孔子说种庄稼为下等的鄙事,庄子说工匠的机巧是败坏人心的坏事呢?
看老骆(此时快五十了,称老骆算是名副其实),是怎么答的:
对:出震登皇,垂衣裳而驭籙;乘乾践帝,顺舒惨而字氓。莫不列九土以开疆,因四人而安业。故农为政本,两汉举力田之勤;财用聚人,九市列惟金之利。陟龙门而就日,入仕弹冠;断蝉翼以成风,追工运斧。咸用因人成事,随利济时。盖五帝通规,三王茂范。然则泣麟上圣,训三千以领徒;梦蝶幽人,抟九万以齐物。欲使丘门志学,折以问农之言;汉渚绝机,抒以灌园之巧。斯乃变通权数,趋舍适宜。当今海内乂安,天下乐业,士食旧德,农服先畴。自可孙宏献书,以待公车之制;王丹载酒,时慰田家之劳。谨对。
老骆先是叙述了一遍执掌天下时,要以农为本,以商聚财,以读书人入朝做官,用手艺人做诸般器物等,装饰上典故后叙说了一遍,然后说孔子(泣麟上圣)和庄子(梦蝶幽人)说那两段话时,只是用以举例子,让儒家弟子专于学习,让道家门徒杜绝心机,并不是说废掉农工。如今天下太平,要尤为重视耕读。其中典故多多,这里就不细说了,比较难百度的我说一下,比如:“丘门”指儒家,“孙弘”是汉武帝朝时的公孙弘,王丹是汉朝王莽时人,其他如果感兴趣的就自己琢磨下,反正也没啥用处,现在当官不考这个了。
武则天
这样的回答显然是合格的,因为这次对策的结果是,骆宾王终于被封为从九品的奉礼郎这样一个小官。虽然有的读者可能对这个芝麻小官嗤之以鼻,但毕竟是正式步入了仕途。尤其对于穷人骆宾王来说,极为重要,因为当了九品芝麻官后,不但每年有五十石左右的大米,而且还分给两百多亩职田,还有月俸等杂七杂八类似于现在“肉食补贴”、“ 副食补贴”等条目的零花钱,更显威风的是,当了这个小官,官府会派两名役夫侍候您,以后擦桌子、拖地、买柴、挑水就全让他们干了。
骆宾王在京城待了两年,就要求随薛仁贵的大军去西域。这其实也是博得功劳,以利于快速升官的一个途径,后来像什么陈子昂、崔融、李峤、卢藏用等人,都有过类似经历。
骆宾王比较倒霉,这次军事行动惨败而归,不受罚就算不错了,老骆自然也得不到什么封赏,但有了这次经历后,骆宾王可能觉得军中这些直肠子的刚猛汉子倒比较对脾气,于是又随姚州(现在的云南楚雄,著名的云烟产地,只是当时还没烟草这东西)行军大总管李义去讨伐南诏。自古以来,北方对南方用兵,都比较容易,这次战役也是轻松获胜,在军中,老骆颇受器重,军中文书,多让他写。《全唐文》中就留下不少他当时写的“露布”(军中的檄文和布告之类)。
得胜而归后,骆宾王顺便在四川游玩了一些时日,认识了卢照邻等人,并写了前面说过的那篇《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顺便说下,老骆这人很喜欢“路见不平,挥笔相助”,他还有一道著名的《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里面一样也是风流账:
此时空床难独守,此日别离那可久。
梅花如雪柳如丝,年去年来不自持。
初言别在寒偏在,何悟春来春更思。
春时物色无端绪,双枕孤眠谁分许。
看来这王灵妃和李荣也是有一段露水姻缘的。唐代的女道士并非青灯黄卷,和男人绝缘,相反会更自由放纵。顺便说下,李荣这个人,卢照邻也是认识的,有《赠李荣道士》一诗为证。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徐敬业祖父
骆宾王代笔很上瘾,后来最著名的“一票”是《代徐敬业讨武曌檄》,前两篇都是代女人讨伐男人,这篇却是讨伐女人的。然而,这回是老虎头上拍苍蝇,老骆这次代笔,把自己的老命都代没了。这是后话。
立了一番军功,按理说应该升一下官吧,但是老骆不会走门路,所以朝廷只给了个武功县主簿之职。这个职位相当于县委秘书长,品级为正九品上,比原来的奉礼郎只高一点点。就在此时,骆宾王写成他著名的《帝京篇》,这首诗题目原为“上吏部侍郎帝京篇”,是给当时的吏部侍郎裴行俭看的,看来也是求官用的。
现在一般的唐诗选本选诗时,很少选这一篇,但在当时这篇是很有名的,因为此篇,人们还传出种种轶闻。因为其中用了很多的数字,所以骆宾王有了“算博士”之称,仔细看下,果真有不少,像:“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小堂绮帐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等等,都是这样的。还有人说,其中的“倏忽搏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预兆了骆宾王后来与徐敬业兴兵后失败丧生的结局,是所谓的诗谶。
骆宾王这番辛苦没有白费,裴行俭不久就将他调为明堂县主簿,后转为长安县主簿,虽然职位一样,但这两处是京县,所以是从八品上的品级,比原来又升了两格。又过了一段时间,骆宾王被提升为侍御史,这是一个从七品上的官职,是负责监察、弹劾官员的,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或国务院监察部中的角色,这是骆宾王一生官宦生涯的顶峰。
然而,“没有关系想爬高”,是官场一大险事,这个职位也是挺能得罪人的角色,其实像骆宾王这样脾气率真,行事朴直的人,要是纯搞学术恐怕还能多混几年,官场中的险恶,骆宾王这样的人哪里应付得来?而且,当时是武后当政,诬告成风。没多久老骆就被诬贪赃而下狱。在狱中,他激愤难言,写下了他生平中最为出色的一首诗: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中的蝉孤影伶俜,代表了骆宾王此时的心声身境,和虞世南笔下那只“居高声自远”的蝉,有云泥霄壤之别。但对于很多人来说,骆诗中的蝉却更为感人。
坐了一年多的牢,遇到唐高宗立英王为皇太子(杨炯随后就成了他的跟班),这时大赦天下,骆宾王也因此被放了出来。出狱后,老骆两鬓如霜,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头了,他心灰意冷,意兴索然。虽然隔了一年后,朝廷给了他个浙江临海县丞的职务,但老骆觉得混了一辈子到了最后,又成了九品芝麻官,郁闷极了。于是上任后没几天,就弃官而去。
其实,搁现在,骆宾王都六十多岁了,也到了回家抱孙子的时候了,在家里呆着混吃等死就完了。然而,老骆早年混迹于博戏之徒中,人虽老,赌性不减,而且这次是“孤注一掷”,赌上了身家性命—在晚年,他干了生平中最大的一票,那就是投身徐敬业幕下,公然反对武则天(其实李白也做过类似的事,投奔永王)。
于是,唐代文坛多了那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这文章写得如太阿神剑出鞘,锋锐无比,千年之后读来仍是凛凛有生气,把骆宾王平生的坎坷怨气全爆发出来了。据说武则天看这篇檄文时,开始只是哂笑,但读到后面“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惊问道:“这是谁的手笔?”左右告诉她是骆宾王,她很感慨地说:“如此贤才沦落在外,这是宰相的过失。”
如果骆宾王能和员半千一样,也早早写篇文章,直接送到武则天手中,会不会他的仕途和命运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呢?这就难说了。骆宾王后来下落不明,有人说他和徐敬业一起被杀,也有人说他出了家,遁入空门。据说隔了十几年,宋之问游杭州灵隐寺时,碰到一个老和尚替他续了两联妙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神秘老僧据说就是骆宾王。
这事恐怕也不十分可信,因为骆、宋二人是非常熟悉的朋友,骆宾王诗集里有《送宋五之问得凉字》《在兖州饯宋五之问》等,都证明他和宋之问是很熟的,再说宋之问到杭州时,已是中宗复辟之后,骆宾王没有必要再隐藏了。
骆宾王仕途历程:
—奉礼郎(从九品)
—武功县主簿(正九品)
—京县主簿(从八品)
—侍御史(从七品)
—县丞(从九品,没到任)
—终
甘肃宁夏全官覆灭后,乾隆又对闽浙开刀,2总督1巡抚2布政被杀
嘉靖为何要力保反明的白莲教教首?对文臣大砍大杀!左宗棠怀疑慈禧杀害东太后,李鸿章和满大臣两大集团围攻文襄明朝万历前200年经济规模不及北宋四分之一,后70年突然暴富站在朱元璋身旁五米的第一谋臣,不是刘基不是李善长,是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