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蒲松龄狼」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蒲松龄狼」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文·段宏刚

小说跟诗歌、散文、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集可读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非常受读者欢迎。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讲述故事、渲染环境来反映时代生活。可以说,一部小说就是一个时代的浓缩,从小说中完全能看清一个时代的社会全貌和人情世故。

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到鼎盛阶段是在明清时期,期间不仅诞生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封神演义》等著名长篇小说,还出世了《聊斋志异》和“三言二拍”这样优秀的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分别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给我国古代文学史留下辉煌一页。


蒲松龄


生活在清朝初年,籍贯为山东淄博的蒲松龄(1640年——1715年)以一部《聊斋志异》名扬天下,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文短篇小说之王”,在国内外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聊斋志异》共收录蒲松龄创作的各类题材的小说近500篇,全部采用言简意赅的文言文写成,其中,鬼怪狐仙故事占了相当大比例,每个故事篇幅虽小,但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极高,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凝注了作者强烈的批判精神,通过讲述“人鬼情未了”式的离奇故事,或者是来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是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或者是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体现一种追求自由光明的精神。

清朝之后的历代文豪,对《聊斋志异》的评价极高。


《聊斋志异》


清代著名学者冯镇峦(1760年——1830年)说:聊斋非独文笔之佳,独有千古,第一议论醇正,准情酌理,毫无可驳。至说到忠孝节义,令人雪涕,令人猛醒,更为有关世教之书。

现代大文豪鲁迅(1881年——1936年)曾说:《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现代大文豪郭沫若(1892年——1978年)评价道: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之所以写这样一部“奇书”,跟他的人生遭遇有很大关系。


蒲松龄小时候参加童试


小时候的蒲松龄天赋异禀,被左邻右舍称作神童,19岁那年很轻松地通过童试,取得了秀才身份。之后,他学习更加用功,预想金榜题名,荣耀乡里。遗憾的是,他连续赶考44年,把自己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少年考到两鬓斑白的老人,竟然连一个举人的身份也没有捞着。

蒲松龄无法考取功名并不是他自身的原因,而是受外部环境影响,一是因为当时的科举制度比较腐败,他没有银子去贿赂考官,即使他的答卷再好,考官也不会录用他。二是蒲松龄对“八股文”没有多少研究,导致他在答卷时,一次次栽倒在八股文的写作上。


《聊斋志异》手稿


在65岁那一年,心灰意冷的蒲松龄终于想通了,决定不再参加科举考试,一心一意写自己的小说,正是这个决定,我们才有幸看到了名著《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有一部短篇《犬奸》,约500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故事分为两段,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对故事进行点评。故事情节大致如下:

青州有一名商人常年在外经商,他的妻子形单影只,寂寞难耐,于是,就引诱自家养的白狗跟自己交合,很快习以为常。某天,商人回家后与妻子同床共枕,白狗见状,心生醋意,冲上去咬死了商人。


蒲松龄故居


这事传开后,衙门把商人妻子抓起来审讯,但是,由于难以启齿,商人妻子怎么也不愿招供。后来,衙役把白狗拉来,白狗见到女主人后立马做出亲昵动作。事已至此,商人妻子也只好如实招来。

衙门命令两个衙役分别押着商人妻子和白狗游街,并沿路宣称:若要欣赏人与狗干那事的观众,可以贿赂衙役并观看。一路上,许多人为了看稀奇,纷纷掏钱进行观看,就这样,两个衙役发了一笔大财。事后,商人妻子和白狗都被就地正法,处以极刑。

接着,蒲松龄对这个离奇的故事进行了入木三分的点评,并阐述了三个观点。


蒲松龄故居内饰


其一,商人妻子不守妇道,为满足自己竟然做出那么龌龊的事情,最终害死了自己的丈夫,她罪有应得。

其二,狗是动物,它不懂法为何物,而人是知法的高级动物,若再去知法犯法,违反公俗良序,就连狗都不如了。

其三,以两名衙役的所作所为,来批判封建法制的腐朽与龌龊。这个观点是这篇小说的核心所在。

两个衙役在押送商人妻子和白狗的途中,竟然毫不廉耻、灭绝人性,用妇人和白狗作为自己赚钱的工具,从中大发横财。衙役敢于这样做的背后,其实是整个封建社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真实表现。因为在封建社会制度下,普通人连基本的尊严也无法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