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全网都在跟着刘畊宏跳操 而我第一天就放弃了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全网都在跟着刘畊宏跳操 而我第一天就放弃了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最近大家都在跟练“刘畊宏”的健身操,但是为啥别人都能坚持,我练了一天就不行了。

为啥每次健身都是这样的结果?

先别埋怨自己,你有没有想过,健身或者减肥,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大家都在做,所以我才做?还是为了好身材?还是这样做真的是为自己好?

或许今天这篇文章,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但不妨试试这种不埋怨自我,而是理解自我的“自我关怀”吧。

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自我关怀?做些什么事情能让你感觉舒服些?”

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回答,比如“洗热水澡“、”按摩“、“散步”甚至“每天使用牙线”之类的。还有些人可能会说“通过看电视放松”、“刷社交媒体”或者“与爱人(或朋友或宠物)待在一起”。

如果接着问他们“你们自我关怀的目的是什么”,可能会得到很多相似的答案,“辛苦了一天了,放松一下”、“疏解压力“、"让自己舒服一点“或”为了家庭“。

01 那自我关怀到底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自我关怀的定义是:

个人、家庭或社区在卫生保健机构的支持下,有没有促进健康、预防健康、维持健康以及应对疾病或残疾的能力。

“促进健康”指的有很多,包括促进情绪上、脑力上、职业上、精神上、社会功能上和身体上的健康等。

图片来源:Pinterest

就拿身体方面的自我关怀来说吧。我们都知道身体健康是一切的根本。当我们身体健康时,会更有活力、更专注、更乐观。身体健康可以让我们远离抑郁、焦虑和无助。

大家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关怀,可能是下班之后好好洗个热水澡,按摩放松一下,或者每天饭后散个步,锻炼又解压,但这些对于身体健康的关怀可能还不够。

诶,这不就是度过了漫长而紧张的一天之后,大家都会做的自我关怀吗?

也许可以这样理解,看电视放松,吃好吃的,小酌一杯或是因为“我应得的”而给自己买些好东西,这些其实都属于自我奖励。

如果要对自身的健康进行关怀,不只要用到自我奖励机制,可能需要从“什么对我的身体有益”的角度出发,多想一点,多做一点。

比如,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需要每周进行适度时长和强度的锻炼,每天吃各种各样的健康食物,尽量远离精加工食品。这些自我关怀,比起单纯的自我奖励,做这些自我关怀,对很多人意味着,行为上可能要来个巨大的改变。

02 什么阻碍了我们“对自己好”呢?

米歇尔·西格是研究可持续性行为的专家,在近几十年来,一直在研究如何为自我关怀(例如锻炼、睡眠、饮食等行为)建立自主性和持续性的动力,她提出了几件可能阻碍我们对自己进行真正关怀的事情:

当我们一想到做运动,或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时,总会不自觉地用一种不可靠的方式将这些事情融入到生活中。我们常常将锻炼和对健康饮食的当作“应该”(shoulds)做的事。

研究表明,当某件事情在我们看来成为“应该”做的事情时,它就变得带有某些负面含义了,会引发我们的抵触情绪,还会让人感到很有压力,很难坚持。

明知这些事情对自己好,暂时做不到,以后还有没有能做到的可能?

可能!

但是我们得先把自我关怀放在首位,才可能有足够的动机去建立健康的生活。自我关怀是我们主要的目标和真正的动机,而运动和吃饭是手段,也就是说对自己好才是运动和好好吃饭的“原因”(why)。

图片来源:Pinterest

把自我关怀,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这样才会推动我们做决策以及行动。

在这样的驱动下,你会重视锻炼,吃健康的食物,对自我更加有掌控感,也因为坚持做某事而变得更有韧性、更乐观。

比起自我奖励,自我关怀更类似于一个思考方式的转变,同时,这也是顺从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接纳一种生活方式的区别,不情愿地顺从一种生活方式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就结束这种生活方式,而接纳一种生活会感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因此而改变。

03 我们还有机会改变吗?

爱德华·德西是一名研究内在和外在动机的心理学教授。他和同事在1994年提出的三种提高内化(Internalization)的方法,即,个体接收和认同外在的目标、奖励、价值观,态度等外在规范,将其内化到自我,形成自主性动机的过程。

西格发现这些提高内化的方法可以成为自我关怀的有效动机。

1. 建立标准。

或者说,找到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自我的方法,能够思考什么是对自己真正重要的,然后围绕这些重要的事建立自己的生活,做出选择。

2. 做出选择。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做出改变,并且这些改变是我们愿意去做且有能力去做的。这种改变与遵循某种指令不一样,会让我们更加关注那些可持续的小改变。

这就意味着,不需要去做立刻让我们有很大转变的事情,而是为了更大的转变,从一点点的小事做起。

3. 接纳抵触情绪的存在。

改变原有的习惯可能会给人带来内在的抵触情绪。

在事情进展得不顺利时,进行自我同情(slef-compassion)和自我原谅(forgiveness)也很重要。这意味着为自己设立边界,与困难的事情进行对话,或者当他人对我们的努力感到不屑一顾的时候,我们能够因为接纳这些负面的东西而坚持下去。

图片来源:Pinterest

这几个步骤看起来不复杂,但是做起来不简单。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许多人宁愿遵循一个固有模式,而非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以及能为此做出什么改变。这也是为什么在做出改变的时候,很容易回到自己原有的思考模式,去做认为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而非对自己重要的事情。

回到第一个观点,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达成身体健康的目标?

也许是我们总是着眼于为了健康而“应该”去做的事情”,可是这个“应该”往往不是我们真正想要自我关怀的目标,我们想要关怀的是我们自身。

从今天起,把自我关怀从对自己真正有益的角度想一想,哪一些事情是对自己好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做哪些调整,而非是机械性的整理出一堆“待办事项”。不妨,就从重新制定锻炼和健康饮食的计划开始吧。

在关照身体健康的同时,照顾内心的自己,也是一种自我关怀的方式。

如果你想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进行自我关怀,但又不知道从何处寻求帮助,那么或许我们的“心理评估“服务会是个很好的选择。

我们的“心理评估”可以为你提供以下支持:

1. 国际标准的心理测评量表系统和 1v1 的深度访谈,帮助你高效地探索自己的心理状态;

2. 在温暖、安全的环境中,帮助你了解具体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服务;

3. 专业的心理评估顾问(Case Manager)会为你匹配合适的心理健康方案;

4. 3 个月以上的心理健康支持,在此期间如果你有对于心理服务的困惑,可以随时与评估顾问沟通;

5. 帮助你更加明确哪些问题是最值得关注的,它们的可能原因是什么,以及,如果你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什么样的心理咨询师是最适合你的。

数据显示,经过“心理评估”进入的心理咨询,咨访匹配度有效提升5倍。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

(戳戳图片,领取50元心理体检优惠券)

本文系编译,原文链接: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health-and-human-nature/202201/using-self-care-motivate-you

作者:Kristen A. Carter M.S.

编译:简单心理 Min

责编:yy,Min

▽ 想要缓解压力,让自己活得更轻松?

「心理评估」服务也许能帮到你

点击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