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梦华录 收官意难平 宋文化出圈音调未停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梦华录 收官意难平 宋文化出圈音调未停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直在6月热搜榜上的《梦华录》,选择以一场直播点映礼与“录人”说再见。赵盼儿顾千帆喜结连理、孙三娘凤冠霞帔、有人为宋引章未收获美好姻缘而意难平。

值得关注的是,其热播引起人们对于宋代生活与文化方方面面的审视。比如高考结束,剧中赵盼儿的故事就从“前男友”科举中第说起。采访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南京晓庄学院客座教授黄强为大家盘点:宋代之美,美在宋词灿烂,瓷器典雅,服饰素洁,绘画幽深,饮食美味,生活多姿。美在百姓生活安逸,情趣丰富,文人自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高考之际,从宋代科举说起

高考刚结束,现代高考类似古代科举。宋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泰民安,文化发达,学术昌盛,文学兴旺。《梦华录》中赵盼儿中意的郎君就是一位参加科举的士人。宋代崇文抑武,尊重读书人,重视科举。北宋开科69次,取进士科19281人,诸科16331人,合计35612人,如果加上特奏名等取士公61000人。平均每年约360人。与唐代每次取士二三十人,悬殊很大。宋代普通百姓入仕人数多,北宋166年间《宋史》有传记的官员1533人属于布衣入仕,其比例占55.12%。赵普、寇准、范仲淹、王安石、吕蒙正等名相,均出于寒门或低品级官员之家,并成为宋代文官政府的核心。

《茗园赌市图》穿襦裙露乳沟的宋代妇女(黄沐天设色)

宋代素雅服饰助力女主的美

《梦华录》中人物服饰精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也助力女主的美。黄强教授介绍说,宋代与唐代的服饰风格不同,服饰方面推崇素雅。北宋早期尚有艳色之美,女性服饰也有袒露装,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收敛。宋代后期女性着罗衫,多加有衬衣。有时干脆在衫子里面,缀上一层衬里,做成夹衫的形式。南宋词人李清照词所说:“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宋代女性服饰,上衣有襦、袄、衫、大袖、背子、半臂、背心、裙等多种,下裳以裙为主,有长裙、石榴裙、双蝶裙、百蝶裙、绣罗裙等。宋代女性流行背子,形制为对襟、直领,两腋开衩,下长过膝。

宋代女服以交领为多,从南薰殿旧藏宋代后妃、王诜《绣栊晓镜图》等绘画、俑等来看,皇室女性、贵妇的服饰以交领为主,宫廷内侍女服饰以圆领为主。襦裙在宋代也颇为流行,但是在穿戴习惯上,宫廷几乎不穿低胸襦裙,倒是民间盛行低胸襦裙。宋代大足石刻养鸡女的着装就是低胸襦裙,刘松年《茗园赌市图》中村妇上着襦,内着抹胸,微露胸乳,下着裤,襦下端束于裤内。

剧中张好好、宋引章都有艳丽的裙装。宋代理学盛行,“存天理,去人欲”,对人性有压抑。服装上的奇装异服受到批评,但是宋代女裙的色彩却依然鲜艳,似乎没有受到很大的打压。宋代女裙的颜色有红、绿、黄、青等多种色,其中尤以石榴花的裙色最惹人注目。这种红裙大抵以歌伎乐舞者为多。宋代有大量的歌咏石榴红裙的诗词,如“石榴花不似舞裙红”,“裙染石榴花”,“石榴裙束纤腰细”等。

宋代汝窑茶具

影视令宋代茶文化出圈

《梦华录》剧中有赵盼儿经营的赵氏茶坊,时常制作糕点交于茶坊售卖。甚至一伙强盗遭官兵追捕,情急之下闯入赵氏茶坊,赵盼儿与孙三娘大战强盗,还有顾千帆在茶坊饮茶品食的剧情。茶文化是剧中最出圈的宋代文化。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绘画有茶坊,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有茶坊记录,宋元话本中也有茶坊,借宋说明的言情小说《金瓶梅》则是以王婆茶坊演绎出市井生活,爱恨情仇故事。《东京梦华录》卷一朱雀门外街巷就有茶坊,“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宋代在唐代阉茶法形成点茶,盛行一时。茶末筛过放入茶盏,瓷瓶烧开水注入,搅拌均匀,再注入开水,用竹制茶筅反复击打,产生泡沫(汤花)后饮用,不加食盐。泡茶、饮茶的习俗也随时代而变化,唐代用茶饼,茶饼碾碎煎煮,或加佐料,或不加佐料。

北宋磁州窑刻莲纹执壶

宋代斗茶法,即茶艺比赛,比茶色、香、味。具体两点:茶汤色泽,鲜白者为胜;茶盏内汤花与内壁相接处水痕,水痕少为胜。斗茶使用黑色茶盏,可以衬托出茶汤的白色,因此福建的黑釉盏最受欢迎。 苏轼有诗云:“忽惊午盏兔毛斑,打出春瓮鹅儿酒。”黄庭坚也说:“建安瓷碗鹧鸪斑。”因为宋人多用茶粉,便偏好深蓝或深褐色的厚重茶碗了,宋代斗茶不用青白盏。对于茶具,范仲淹有诗云:“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素涛起”(《和章岷從事斗茶歌》),梅尧臣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碧玉瓯”“紫泥新品”说的都是茶具。

宋代高冠髻厨娘做鱼宴(黄沐天设色)

舌尖上的宋朝

宋代汴梁、临安都是大城市,城市经济发展,商业繁荣,餐饮业生意兴隆,打造出舌尖上的宋朝。《东京梦华录》有餐饮店以及各种美食的记录。卷二记载:“所谓茶饭者,乃百味羹、头羹、新法鹌子羹、三脆羹。”有沙鱼两熟、紫苏鱼、白肉夹面子、茸割肉胡饼、元腰子、闹厅羊、荔枝腰子、入炉细项莲花鸭、葱泼兔、决明兜子、生炒肺等。

宋代人喜欢吃羊肉,羊肉是难得的美味,猪肉才是亲民的肉类。《水浒传》中大块吃牛肉,在宋代并不普遍,牛作为耕种能手,受到善待,并不是随意宰杀的。宋代开国初年宫廷就规定:“御厨止用羊肉”,因此羊肉是皇室专用肉类。皇帝的菜单中有肉熟加料腌伴的羊肉,炉烤的炕羊,炭烤羊胁排,慢炖的鼎煮羊,煎烤的酒煎羊,以及葱扒羊肉。宫廷用肉,羊肉数量远远超过猪肉,原则上猪肉不上宫廷餐桌。南宋的地理因素,鱼、虾、蟹、贝等水产品抢了羊肉的风头。

达官贵人的饮食也有奢华的一面,但是大多数士大夫对于餐饮并不追求奢侈,日常饮食多为普通食材,也能吃得起羊肉。但是到了善吃会吃品吃的美食家口中,食材与制作就有了讲究。苏东坡喜欢以蜂蜜熬制的樱桃、浇上杏酪的蒸嫩羊、酒浸泡的生蛤蜊,糟过的鲜螃蟹等等,东坡肉、东坡肘子,都是冠有东坡的大名。苏东坡更有诗词说美食美味。“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上市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宋代的名菜佳肴,汴京有黄河醋鱼,前身是北宋宋五嫂的鱼羹,名噪一时。因战乱,宋五嫂移居江南临安,《武林旧事》有记录:内侍用小彩旗招引,各有支赐,时有卖鱼羹人宋五嫂,对御自称东京人氏,随驾到此。玉楼汤包,名为山洞梅花包子,号称在京第一。汴京烤鸭,初期以炉灰煨灸法烹制,后改为果木明火烤制。皮酥肉嫩,以荷叶饼、甜面酱、菊花葱、蝴蝶萝卜佐食,与骨架汤、绿豆面条一起食用。西湖醋鱼、汴京烤鸭、冬月盘兔等。

文人私房菜《山家清供》,诞生于南宋,书中每道菜肴均显示出优雅的饮食审美观。流于平凡的食物,显然不足以担当脱俗的重任,除非将其进行创意改造,并赋予诗意的内涵与菜名。

梅花汤饼,原本就是普通的汤饼(汤面片),改变三步,用白梅与檀香泡出汁液和面,面片印成梅花形状,以清鸡汤打底,便改头换面成了“梅花汤饼”,意境理解提升百倍。为花卉蔬菜,梅花薄而味淡,口感并不突出,如用花瓣煮梅粥,味道与白粥差不多,吃的仅仅是气质。但是用梅花汤饼则不仅形神似梅,又集色香味于一身,白梅与檀香给花面片带来少许香气,又有了风雅之感,鸡汤调制的精致鲜味基调,整体口感细、软、滑。

回望城市繁胜

北宋汴京(开封),南宋临安(杭州)是当年最发达的城市。居民人口都在百万以上。外乡人涌入,城市充满活力。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梁的繁荣。《东京梦华录》记录了北宋京城汴京的外城、内城及河道桥梁、皇宫内外官署衙门的分布及位置、城内的街巷坊市、店铺酒楼,朝廷朝会、郊祭大典,当时东京的汉族民风习俗、时令节日,饮食起居、歌舞百戏等等,几乎无所不包。

《东京梦华录》作者孟元老追述了当年的繁胜:“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秀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清明让人们联系到清明节。其实在宋代“清明”还有空间的概念,也就是“清明坊”。北宋东京被划分为一百三十六坊,其中外城东郊划为三坊,第一坊是清明坊,恰好是汴水流出东京的起点。在清明坊附近形成了一个非常繁荣的商业区。而且“清”和“明”合在一起有“清明盛世”之意。“上河”理解为流经都城的河流。

《清明上河图》沿街都是商铺,最招摇的是酒店,分为正店和脚店。宋代酒的专卖权掌握在国家手中,制酒的酒曲由国家垄断。酒曲由国家指定的正店销售,正店拨给脚店,脚店不能自己酿酒,只能每日到正店取酒沽买。北宋末年,东京正店有72家,脚店数以万计。

黄强表示,电视剧终结了,但大家对宋文化的探访和追慕音调未停。宋代的文化可圈可点,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因为国家崇文抑武,文化在宋代很受重视,宋代的文人生活安逸,有闲情雅致创作诗文,挥毫泼墨,因此有大儒朱熹,大文人苏轼,大诗人陆游,大词人辛弃疾的诞生,以及文人画,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瓷器的出现。如果穿越,文人可以选择宋代,那是一个文人受尊敬,文化吃香的时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