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基于生态课堂的分层教学实证研究与实践「如何有效的分层教学」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基于生态课堂的分层教学实证研究与实践「如何有效的分层教学」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摘 要】分层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更具有现实操作性。从生态课堂的视角,基于Hutchison & Waters的需求分析模型,通过量化统计的方式设计分层教学方案、追踪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目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方式契合生态课堂的基本内涵,拥有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是建设生态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分层教学;量化分析;满意度;生态课堂


随着对分层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日趋多样化,对其教学效果的量化追踪,尤其是考察其对学生和教师所带来的影响,是将分层教学真正落在实处的重要一环。实施分层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课堂,弄清楚如何重构课堂,如何理解和反思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应体现怎样的教学理念是我们进行一切教学改革的前提。

生态课堂的概念源于美国教育家沃勒的《教育社会学》,随后戈登、罗滕伯格、罗斯等从生态学的视角对课堂教学提出新的思想,国内对生态课堂的研究自2005年以来呈现迅猛态势。生态课堂是指由教师、学生、课堂自然环境、课堂人文环境四个要素组成的动态平衡、开放有序的微观生态系统。根据刘贵华、杨清对生态课堂研究的回顾,国内外学者认为生态课堂应该是一个由人际互动和心理互动共同组成的整体,是一个由物质环境和行为环境构成的生态单位,学生特点、教师教学风格和态度、教师物理环境、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和各自角色等都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本研究从创设生态课堂的视角,基于量化统计和跟踪访谈对英语分层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回答一个问题: 基于需求分析的分层教学是否契合生态课堂的内涵,是否拥有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是否是建设生态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生态课堂概要

传统课堂的哲学基础是机械论,即用机械力学原理解释自然界一切现象中运动的哲学理论。最典型的表现是把ISO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到学校的教育管理,由此把学校比作工厂,把教室比作车间,把学生比作原料和产品,把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简单分解。在英语教学中,听说法以及语音实验室的诞生,PP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三段式课型都是机械论哲学思想的体现。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日益加重,机械论哲学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其世界观逐渐让位于生态哲学。生态哲学是生态课堂建构的基础,也是支持生态课堂的内涵和理念,其主要思想是崇尚整体性,注重有机联系,强调动态开放。生态课堂的内涵和特征主要有以下四点:

生态课堂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自主性。与机械论课堂把碎片化的知识灌输到空白的头脑中不同,生态课堂是以促进学生生命体发展为旨趣的。生态课堂要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也就是需承认和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强制灌输,强求一律,要能创造条件释放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生态课堂关注师生合作,互利共生。在生态课堂中,师生之间存在的是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并非彼此割裂的对立关系。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和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对话和交流的平台,课堂教学则是师生、生生合作的艺术。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生态课堂倡导课堂的动态开放,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生态课堂教学不是知识的机械灌输,而是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主动建构。这与提倡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建构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学生的能动性和差异性、知识本身的不确定性和建构性必然要求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呈现的是一幅复杂多变的动态生成画面,而不是按照预设轨道进行机械行进的历程。

生态课堂追求轻负高质的快乐课堂。“教师辛苦、学生痛苦”似乎是许多课堂教学中的现象,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更是如此。生态课堂追求轻负高质,在于不以单位时间内传授的知识量来衡量,而在于让学生处于良好的生态教学环境,促进积极给养的输入保障,产出良好的学习效果,使课堂呈现生机与活力。


二、分层教学实施概览(一)实施背景

实施对象为某高职院校2015级新生,22个专业,共1756人。

本分层教学实施基于Hutchison & Waters[6]的需求分析理论,即采用以“学习为中心”(learning-centred)的路径,提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部分组成的需求分析模型。目标需求表明学习者需要做什么,是学习者为了在目标情景中能够顺利运用所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需求表明学习者为了学会而需要做的一切。目标需求又分为必学知识(necessities)、欠缺知识(lacks)和想学知识(wants)。目标需求分析确定目的地,它就像是旅程中的指南针,给出总的方向,但我们必须根据可用的交通工具、现有的道路以及旅行的动机等选择路线。可用的交通工具就像是学习环境和条件,现有的道路就像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策略。其分析模型如表1所示。

表1 Hutchison & Waters 需求分析模型

这种需求分析模型是把学习者视作自然人,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大量分析,从而减少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目标需求分析,可以把社会需求和学生毕业分配紧密联系起来,可以把各专业的特点和对英语需求的差异充分考虑在内,这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尤为重要。


(二)实施过程

1.明确教学目标

本研究基于需求分析模型来确定教学目标,并通过问卷调查加以调整和明确。具体包括: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习需求,通过专业调研分析目标需求,通过摸底考试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策略。

问卷调查根据学习需求分析模型设计,发现学生对英语教学的理念、所喜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所习惯的教学风格以及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同度,如虽然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形式的喜好各有不同,但从图1中可以发现每一个选项都有几乎一半的学生表示一般,折射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一种漠然态度。

专业调研早在招生之前就已进行,本项研究只是对各专业对外语能力的要求做了梳理,以专业主任和专业教师对该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性按“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根本不重要”五个等级打分,并查看该专业课程中是否有专业英语课程作为参考。有两个专业评定等级“非常重要”,在课程设置中有连续三个学期的专业英语课程,且学生的就业水平与英语能力有强关联性。一个专业评定为“不重要”,且课程设置中没有专业英语课程。

图1 学生英语学习方式喜好调查

为了解和掌握新生的英语基础情况,学校每年于新生入学第一周组织新生英语摸底考试。试卷难度与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难度相当,听力部分用其他题型替代。卷面满分为100分,合格分为60分。为了得到更具普遍意义的数据,本研究调取了三届学生的摸底考试成绩,具体见表2。

表2 2014、2015、2016级新生摸底考试成绩

表3 2014、2015、2016级新生摸底考试成绩分布

从表3中可以发现三届学生的英语摸底考试成绩比较接近,全距数84以上,可见两级分化极其严重;平均值在50左右,可见学生总体英语水平十分低下。80分以上人数变化幅度较大,但总体占比很小,最高仅占5.5%;20分以下人数均大于80分以上人数。有一部分学生对英语的认知几乎为零。经过三项不同形式的需求分析,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得出以下结论,具体见表4。

2. 设计教学方案

基于以上需求分析,我们设计了“菜单式”分层教学,即从原来的1门《实用英语》改为12门英语课程,供学生“点单”选择。有考级需求的学生选择《大学英语I》《大学英语II》;对专业需求强的可以选择《航海英语基础》《邮轮英语基础》《船舶基础英语》;《英语阅读》针对喜欢阅读或想提高阅读能力的学生;《英语诵读与演讲》《英语听说》《英语电影赏析》等满足日常交流和提高会话能力的学生;《实用英语语法》针对基础薄弱、想从头学习打好基础的学生。

表4 2015级学生需求分析表

此方案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选择到自己喜欢的、需要的英语课程,不求大而全的英语教学目标,着力某一点进行突破。关键是能让学生重新认识英语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激发兴趣和学习动机,重拾英语学习的信心。

3.实施分层教学

我们在2015学年实施了上述“菜单式”分层教学,除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和英语专业学生之外,共1232名学生参加了分层教学,选课情况具体见表5。

表5 “菜单式”分层教学中学生选课情况

4.追踪教学效果

本研究主要通过英语成绩和教学满意度两个角度来追踪教学效果。首先,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有明显改善,学生成绩有大幅度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通过对该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及教师课程总结观察,发现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合格率比进校时的摸底考试成绩高出60%左右,解决了一大批学生因英语成绩不及格而不能毕业的状况。一位教师在课程总结中写道:“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达到及格标准以上。尤其是朗读环节,我努力鼓励学生养成每日英语不离口的习惯,作为非母语的英语,如果不能经常坚持朗读很容易使已经进步的口语发生退化,至少在本学期中,学生们英语朗读的流利度有很大进步。”

其次,学生对“菜单式”分层教学的满意度高。为了了解学生对“菜单式”分层教学的满意度,本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5=非常满意,4=满意,3=一般,2=比较不满意,1= 非常不满意),设置了7个问题项目。每个问题都是正面问法,涵盖了选课(2项)、课堂(1项)、教师(1项)、学习效果(2项)、学习评价(1项)等5个维度,在参加的1232名学生中发放问卷1232份,收回1225份,废卷21份,有效卷1204份。数据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选课1和选课2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735,修正后的项与总计相关性是0.581,大于0.5,符合要求。教学效果1和教学效果2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772,修正后的项与总计相关性是0.629,大于0.5,符合要求。学生对分层教学的5个维度7个问题的回答情况如表6所示。总体而言,整体满意度较高。其中对学校实行分层教学的做法满意率为80.8%,对提高学习兴趣方面最为满意,满意率最低的是对自己所选到的课程,说明在今后的课程设置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

在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对每一门课程都进行了随堂听课,观察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表现,重点关注课堂的物理环境、学生数量及性别和专业背景构成、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教师课堂管理等,从生态课堂的视角对分层教学进行反思。


(一)本分层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多元化需求,符合生态课堂关注学生生命发展自主性的特征

学生在经过6年以上的通用英语学习后,如果在大学期间重复类似于高中阶段甚至是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模式,会使学生产生英语学习的倦怠感, 而且大一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菜单式”分层教学,能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尤其对于专业性强、目标岗位英语需求明显的学生,设置专业英语的前期课程,让英语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可以大大减轻学生英语学习的倦怠感,并能让学生在接触专业的同时学习英语,可谓一举两得。基于需求分析的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如不同英语基础、不同学习目标、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等,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使教学评价多样化,更具有激励作用。

表6 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二)本分层教学模式关注课堂活力,优化课堂组织形式,促进师生合作

学生人数多是进行师生、生生互动的一大难题。本分层教学模式可以合理分配学生人数,即把需要更多师生互动和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听说课,编排成小班,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程,如语法课编排成大班,以保证一定比例的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益。在小班化课堂上,教师大多采用合作法教学。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会提出问题,会帮忙查字典,做记录,会主动做presentation,喜欢倾听同伴发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解决学生在课堂中沉默、走神、不交流、不协作的状态,增强师生、生生互动,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种自主-合作教学克服了课堂的机械僵化,是生态课堂的具体表现。


(三)本分层教学模式使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环境成为可能

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基础,它指的是教师行为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关系,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产生满意、愉快、合作、互动、互助等积极的情感状态,它能极大地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信息传递,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座位的编排与教室的总体布局相关,也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中的态度、学习、行为以及互动等。怎样编排座位是决定课堂文化环境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小班化课堂采用的座位编排是“圆桌式”和“半圆式”,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走入到学生中,营造出自由、民主、开放的课堂文化环境。


(四)本分层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基于2015级新生分层教学的实施成效,我们又进行了两轮采用基于需求分析的分层教学模式的迭代实验。通过对三届学生的分层教学实施,除了以上成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分层教学实施的技术问题。分层教学对传统的教务管理是个挑战,对于教师更是如此。10门以上的选修课程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愿意进行改革的勇气。在本校分层教学实施期间发现,不少教师更愿意待在职业舒适区,按既定的教案一上到底,有些迫于工作量的要求不得不选择新课程,但这些都会对改革造成一定的阻力。如果没有一定的激励政策,单纯靠教师一时热情或口号式的号召都是不能长久的。基于需求分析的分层教学实施需要自上而下都拥有走向生态课堂,对课堂进行整体性变革的理念和勇气,才能使它拥有迭代更新的动力。

二是分层教学中学生成绩评定及运用的公平性问题。基于需求分析的分层教学能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的课程,而非按照课程难易程度或者学生基础水平高低进行区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被划入差生班对学生造成的心理负面影响和被编入快班成绩评定及运用不公平的问题,如奖学金评定。但基于需求分析的分层教学也并不是完全排除了这种公平性问题,如《英语影视欣赏课》似乎比《船舶英语阅读》课程更加有趣味性和更容易。针对这种风险,应该在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课时数、学业评价标准等因素,尽量做到难度提升的一致性。毕竟,对学生的评价,用纵向的比较更有意义。

分层教学是解决高职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差异问题的有效方法,基于需求分析的分层教学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未来目标工作岗位对英语的需求,考虑到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别,考虑到学生对不同教学风格的喜好,突出个性化教学,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减少英语教学盲目性,提高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教学环境,符合生态课堂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


作者简介 王维平(1966- ),女,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舟山,316021)

基金项目 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ESP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jg 2 01539 0),主持人:王维平

【来 源】《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