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一旦爸爸懂了哲学 就没有搞不定的娃「宝宝也是哲学家读后感」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一旦爸爸懂了哲学 就没有搞不定的娃「宝宝也是哲学家读后感」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我女儿今年小学二年级,我在辅导作业的时候就发现,她的课程很多很丰富,语文,数学,英语,自然,道德,音乐等等,看上去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了。

但你说真的有一门课是以启蒙和发明为目的的呢?我看真没有。

现在的教育是比我小时候人性化了很多,但似乎仍然没有改变‘灌输’式教育这个难堪的局面。

这是一段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的剖白,他既是一个深谙哲学的大学教授,也是一个8岁女儿的爸爸。

姜老师与女儿绵绵

他的女儿小名叫绵绵,他天天都跟女儿聊天,一边倾听女儿的感受,一边用自己的学识引导女儿,期间他一直在琢磨怎么能帮孩子进步得更快一些。

过程中,他发现哲学特有的对话、反问与思辨,天生就是为儿童而设,只要家长稍微引导一下,就能让孩子漫不经心的提问变得更深刻、更有效用。

以姜老师和女儿之间的日常对话为例,孩子经常会问爸爸,为什么我不能随心所欲?为什么我不能想玩到几点就玩到几点?为什么别人家孩子都出去玩了我还要坐在房间里?

电影《菊次郎的夏天》剧照

这就可以引出哲学中的基本概念“自由”了,不过不着急,我们可以先引导孩子思辨:

什么是自由?如果我真的自由,为什么我很多事都不能做?每天出去玩就是自由吗?任性就是自由吗?跑的比猎豹快算不算自由?会造越野车、跑车算不算自由?我想打游戏,姐姐想睡觉,这时候该照顾谁的自由?自由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期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问一答,可以表示赞许,也可以反驳,唯一不要做的就是给答案,避免“堵”住孩子的思考。

法国人给孩子的哲学电影《蝴蝶》

一老一少的问答贯穿全片

然后爸爸妈妈们就可以看到,姜老师是怎么把孩子的日常问题延伸到西方哲学的领域:

先用生动的语言解释“自由”,再和孩子一起拆解哲学中的大命题:人生而自由吗?

以卢梭爷爷为例,卢梭爷爷认为“人生而自由,却无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可以主宰一切的人,反而更像奴隶。”

法国哲学家,让·雅克·卢梭

什么叫“无不在枷锁之中”?什么叫“奴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爸爸和孩子在一问一答中,一点点地读懂了卢梭爷爷的意思。

慢慢的,苏格拉底、普罗塔格拉、笛卡尔、斯宾诺莎、尼采、弗洛伊德、柏拉图、莱布尼兹、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等等等西方著名的大哲学家,都成了姜老师和女儿的日常话题。

在和女儿长期“切磋”的过程中,姜老师还欣喜地发现,思辨的过程多了几次,女儿明显更加开放、更会跟人沟通了,她能更自然、平和地和其他人聊天,也能宽容地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

姜老师的女儿绵绵

不仅如此,哲学还给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带来了直接的提高——

在开头,姜老师提到自己的女儿每天要学很多、很丰富的课程,但有时候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很低,不是因为没兴趣,而是她觉得学的东西跟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关系。

今天学一个奥数,明天学一个钢琴,后天再学一个围棋.....天天学这个学那个,连姜老师自己都觉得“学的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碎片的”,只是用“瓜分”孩子时间的方式,来缓解家长自己的焦虑。

放到忙碌的高二、高三学生身上也是一样,他可能知道自己要考一个好大学,也会为此努力读书,但是在读的过程中他压力是很大的,他不知道现在自己会解一个公式究竟有什么意义,他只是在被动地做试卷,其他的就全托给父母了。

短期看,父母是省心了;长远来看,父母却更累了。

《岁月神偷》剧照

相反,有了哲学,父母轻轻松松就能培养孩子爱思考、对自己负责的能力,这就是哲学给孩子的教育带来的最直接的效用,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姜老师说,是从“思维(intelligence)”的训练提升至“智慧(wisdom)”的熏陶,从钻研“小问题”到展望“大问题”。

小问题不仅仅指孩子每天问的各种问题,也包括孩子学的各种各样的东西,语文、英语、奥数、钢琴、围棋......一个会思考“大问题”的孩子,能把所有知识的学习和自己人生的成长联系在一起。

那么,不需要家长讲道理,孩子自己就会认可学习、主动学习。

在国外,哲学能给育儿带来好处,也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风靡国外的p4c教育就是以哲学为基础,正是这个教育,显著地提高了孩子各科的成绩。近年来,国内的很多小学中学乃至教育机构,也都开始以P4C作为一个重点的发展方向。姜老师自己,也成了国内p4c领域的先行者。

重视对话、讨论与思辨的p4c

在古希腊的哲学著作《枚农篇》(Menon)里,哲学家苏格拉底循循善诱地引导着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子“回忆”起了一个看起来非常深奥的几何学证明。

苏格拉底面前的那个小孩子,一天学也没上过,一本教科书也没读过,却能明白深奥的科学原理。可想而知,孩子们的心目之中已经蕴含着理解、思索和探索的能力,而这样的能力恰恰是哲学的精髓。

儿童是“最好的哲学家”。

——华兹华斯《颂诗》

其实,每个家长都能带孩子接触哲学,这不是苏格拉底才有的“超能力”,也不是教育机构才知道的“教学方法”。这位教授爸爸把他的育儿经验总结成了这门《哲学启“萌”——让孩子受用一生的极简哲学课》。

课程的关键就在于中间的思辨过程,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问题开始想起,延伸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同学老师、大自然、社会,一步步爬高,最终到达这些著名的哲学史命题的高度。

课程中的每一节都是一个生动的实践课,用姜老师的话说,“我喜欢把我的儿童哲学比作《纪念碑谷》这个游戏,它真的就应该像是家长和孩子手牵手一起走过的心灵发现之旅。”

带上孩子,加入这场从苏格拉底开始,依次路过普罗塔格拉、笛卡尔、斯宾诺莎、尼采等等大哲学家的哲学之旅吧!

早鸟价:99元

原价:129元

订购即赠

姜宇辉开设的中读小课《小小哲学家》

打卡全部课程还可获赠

儿童哲学名著《与儿童对话》图书一本还可加入课程社群 主讲人每周线上直播读书会与姜老师和“圈内人”1V1交流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

主讲人简介

姜宇辉,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是学生口中渊博、风趣的“姜帅”。

他硕士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与著名的哲学家萨特、福柯是校友。

他不仅是一位哲学学者,也是一位当代艺术研究者和实践者,从后现代哲学到前卫的声音艺术,“最酷的哲学教授”非他莫属。

此外,他还是一个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的爸爸。在与女儿谈论哲学的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切身体会。

他在中读开设的专栏《姜人生哲学到底》是最受欢迎的专栏之一,收获全站好评,带领千万听众开启哲学为伴的人生旅途。

课程大纲

课程亮点

1 听过这门课,就是小小哲学家

从人类童年时期的古希腊哲学开始讲述,解读25 不可不知的哲学史重大命题,从日常生活出发,亲切口吻讲述,零基础也能听得懂。

2 “纪念碑谷”式进阶解读

课程精心分为三大板块,“自我”到“他人”再到“世界”,问题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高,引导孩子从关照自身到关心他人、社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3 沉浸式听课体验

每小节15-20分钟的音频课程、方便复习的完整文稿、25张精美定制插画,3大环节,构建立体式学习体验,让孩子沉浸其中。

4 1v1互动,答疑解惑

购买课程即可加入主讲人所在的哲学启“萌”群,有机会与哲学教授爸爸1v1交流,咨询听课疑惑,交流育儿经验。

👇🏻

福利时间

中读周年庆送好礼啦各种福利礼包等你来拿可在下方海报中查看领取方法

作者/小莫

排版/王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