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长安十二时辰 马伯庸」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长安十二时辰 马伯庸」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马伯庸被读者亲切的称为“马亲王”,最近他的小说改编网剧《长安十二时辰》格外的火,这也是他继《古董局中局》后的又一力作,随着大结局的到来,大家总会有点依依不舍。

写过中国最负盛名的古都长安之后,马伯庸将视线转到——神都洛阳

这一次马伯庸宣布将会用自己的笔,聚焦中国的这座十三朝古都

从最新发布的网剧概念海报来看,极具大唐风采,仙鹤、牡丹都很有洛阳特色

仅仅一张图,就能让人浮想联翩

海报左边“影游漫、联动破解、十三朝古都洛阳密码”

影视?游戏?动漫?看来这是个大IP!

破解?密码?从题材上应该和《长安十二时辰》差不多,悬疑破案没跑了!

海报右边“牡丹花重紫薇宫,玄门风动神都城”

【紫薇宫】是剧中重要故事发生场所

历史上的“紫微宫”即隋唐洛阳城宫城,是隋、唐、武周帝国的大朝正宫,是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神都洛阳西北隅,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亦名紫微宫。

陆续成为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北宋七朝的理政之所,存世53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宫。

紫微城的命名理念后被明清北京紫禁城所继承。

马伯庸好像还挺喜欢这个场所,之前在《古董局中局》里写到的“则天明堂玉佛头”

出处就在“明堂”紫微宫的正殿。

在看海报中间

“马伯庸脑洞新作,武周版——神盾局”

从已曝光的信息中得知,这部新剧的名字就叫《洛阳》,虽然没有透露很多,但海报上的“脑洞大开”已经让人期待,基于马伯庸此前在历史故事中的“脑洞”,大家就知道这部一定不会让人失望,《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都是改编自他的小说,并已经出版多年,积累了很多原著粉丝,但这部《洛阳》至今没有任何的文字出版物,所以这部剧的小说应该是跟网剧改编同时进行的!

神盾局?这个词没人陌生吧,美国漫威漫画中的组织,首次登场于《奇异故事》第135期。

但“武周时期”的神盾局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这个脑洞开的有点大了!

部分网友已经开始想象《洛阳》的路线会不会走类似电影《妖猫传》一样的奇幻风!

关于海报上的信息,把能解读的都解读了一遍

关于具体的题材和剧情,还真的猜不出,不过看到《长安十二时辰》的好评,相信这部《洛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长安与洛阳?竞争?还是相忘于江湖?

长安和洛阳这两个都城,自古以来都存在对比和竞争的关系,就像是现在西安人民和洛阳人民的隔空battle一样,大家对谁才是“十三朝古都”这个问题争论不休!

在这里表明一下立场,两个城市我都喜欢!(求生欲强烈!

长安与洛阳都是我国古代建都时间最长、历史积淀深厚的古都,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崇高的地位,两个城市就像是北京和上海一样,双子星般的存在,更是历史上的两座高峰!

大家何不握手言和,不用比谁的历史更悠久,不用在意谁能代表大唐盛世

因为两座城市都能代表大唐的繁荣,谁都不差,都同属于中国!

两座都城,都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兴旺与衰败

我们可以相信,时间即便是无形之物,但它依旧能用自己的方式“存活”

纵观历史长河,时间与人类而言,就是在城市的兴衰灭亡中看到未来的推进,也让我们在前人留下的书籍、绘画、音乐、文字中得到关于时间的启示。

有幸拜读唐克扬《洛阳在最后的时光里》

用随笔集的方式展开,利用十二个小章节放大了时间中历史的维度

将目光凝集在特定的城市——洛阳,细心窥探兴衰中那段关于“神都”的秘密。

唐克扬在这本书的引子中写道

“一切魅惑,将从城市失去记忆的那一刻开始”

洛阳的兴衰史,也牵系着中国人一段失落的过去,这种失落不仅仅是时过境迁,风水轮转,它同样也源于深刻的时代变局与文化裂痕。

“洛阳纸贵”“洛阳牡丹甲天下”

那些诗句,那些描述,都让这个城市向我们揭开最神秘的面纱。

相比其他历史沉淀中的古城,牡丹成了洛阳最有名的代表

一句“花开时节动京城”足以让我们浮想联翩

那个十里春风、花香四溢的景色中,洛阳又是怎样经历兴衰变化的。

马伯庸说洛阳有个独有特点

洛阳在武周时期,武则天时代建了七个建筑,这七个建筑极具现代感,也极具时代特色!

咸阳有十二金人,长安有未央宫

洛阳有着中国古代最华丽的都城中轴称号,史书上称其为“七天建筑”

意思不是七天建成的建筑,而是与天上的七星息息相关的建筑,从南到北依次是:天阙(即龙门伊阙)、天街、天门(应天门)、天津(天津桥)、天枢、天宫、天堂。

天上七星,地上七天,天人合一,可见修建者的雄心,不只是想当人间的帝王,还要做天上的主宰,而这“七天建筑”的下令制造者,正是中国千年来唯一的女皇武则天。

“七天建筑”都位于洛阳都城中轴之上,分毫不差。

所以“七天建筑”这个特色,也会在马伯庸这部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重生

如今洛阳已经变成了一座“旅游城市”,每年的4月5日前后至5月5日前后都有“牡丹文化节”俗称“洛阳牡丹花会”。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一个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的大型文化活动。它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也是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

从1983年的第一届花会,接待国内外游客250万人次,再到现在的千万人次,颇有当年大唐盛世的狂欢景象。

据洛阳旅游部门统计,2018年,洛阳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3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5%;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41.3万人次。

2019年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在中国林业网、中国花卉协会网站发出投票,“选出你心中的国花”,最终截止至2019年7月22日24时,投票总数362264票,牡丹胜出,得票数高达79.71%。

洛阳的兴衰史看过后,传奇依旧在,当我们把“一般现在时”、“过去完成时”与“将来完成时”附注在洛阳身上时,与其说《洛阳在最后的时光里》是一个城市与某个时代的挽歌,还不如说它们即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重生。

唐克扬说,写了关于洛阳的书,今后他更愿意积极介入这座城市的历史与发展,之后,他每年都会来洛阳,或一个人行走在汉魏洛阳城的断壁残垣上,或骑单车在周山森林公园的林间小路穿行,或在白马寺聆听绵延不绝的马寺钟声……

每一次来,都让唐克扬对这座城市有更多的体味。

和短暂的人类生命一样,城市自有它们的生与死。

而洛阳的故事,人们也恰恰是从它的身后劫灰说起。

——《洛阳在最后的时光里》

相信马伯庸也有自己对洛阳独有的看法,期待他的新作——《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