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刘备历史上是伪君子吗「伪君子刘备」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刘备历史上是伪君子吗「伪君子刘备」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都是《三国演义》惹的祸。“显刘备近伪,状诸葛近妖。”演义、戏曲、评书(包括现在的讲坛、影视和网文),面对的都还是老百姓。就像现代战争片一直不肯再现三三制(一个镜头拉不下1个班),真实了就不好看。

古代的说书人没事不让孔明去放放火、借借风、装装神,拿什么给台下听众诠释“用心平而劝诫明”、“显仪从权、开诚布道”?历数记载古今中外大人物、大英雄的儿童读物。你问爱因斯坦为啥这么聪明?十个有九个宝妈会回答。

哦,是这样啊,厉害

一、哭出来的天下?

爱因斯坦其实小时候就很笨,是他的妈妈懂亲子教育,经常鼓励他!同理,罗贯中也很难给吃瓜群众讲清楚:什么叫“刘备之仁”?就只好让刘备经常去哭鼻子、扔孩子、丢妻子。为了打天下,在自己手下面前也得像个孙子。如此,便是真的错了。

《演义》名言:刘备是哭出来的天下。纵观《三国志先主传》,明确描述刘备哭泣的,仅:“备过辞(刘)表墓,遂涕泣而去”一段而已。说的是曹操南征,刘表已死。诸葛亮建议应立刻袭取荆州,才能有救。刘备不肯,便正大光明地去找刘琮。

贤侄,快开门

——驻马呼之,琮不敢见。于是,刘备只好去墓前拜别刘表。这里的眼泪,体现的是对故人的感怀。实际上,刘备客居荆州期间与刘表的关系一般,对刘琮亦无亏欠。面对曹军将至、生死一线,他选择了逃亡而非偷袭罢了。

这都还是建立在“刘琮左右、荆州人士多归先主”的民意基础之上。为啥?“非不能,实不忍也”。不仅仅是官吏,《先主传》:到当阳,(民)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要知道,古人极不情愿远离故土,那么在荆州即将易主的时候。

听说要屠城,我们都跟着皇叔走吧

是什么让10余万官民甘愿背井离乡,“刻骨铭心”地跟随皇叔呢?“(先主)别遣关羽率百余船,使会江陵。自己却和老百姓以“日行十里”的时速,缓缓南移。期间,《曹纯传》:从征荆州,追其长坂,获其(刘备)二女。

被虎豹骑追打得七零八落,连女儿也丢了,依然选择和老百姓在一起,共赴罹难。用实际行动回馈了这份的信任。这就叫仁——君主之仁。体现的,是“民不弃我心难舍,瞻前顾后心怅然”的善良、质朴、宽厚之心。

都是因为我啊

二、刘备其人

真实历史上的刘备,并不是一个儒雅长者形象。《彭羕传》:彭羕因受罚,怂恿马超起事。评价刘备时曰:老革荒悖,可复道邪?老革即老兵,兵油子。尽管刘备从小师从卢植,在家庭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修的是儒家正理。

但在求学期间,他“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服。喜怒不形于色,好结豪侠。”骨子里刻着的,是与其出身不符的豪情。由于出身贫弱,没有关系、背景和资本。前期靠的是好勇斗狠、纵横乱世。如: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等。

只好召唤神兽刘备了

都喜欢纳刘备当自己的打手。即使是到了后期,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以主公之躯仍不改阵必临前,身先士卒的作风。裴注:与曹公争汉中。时有不便。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矢如雨注,无敢谏者。最后,还是法正冲上前去,帮他挡箭,这才退了。

待羽翼丰满,无论是赤壁还是汉中,具体到某场战役中,曹操就没在刘备身上占过便宜。即使是夷陵前期,陆逊也不得不“避其锋锐”。在战术层面,这是一个优秀的师团长。他所欠缺的,是军长以上的帅略而已。

朕岂不知兵?

就好比云龙兄在城外:我的卢马和双股剑呢?拿来,给他娘的干他一炮。了解了这样的暴脾气,就不难理解为何当初鞭打督邮的其实是刘备了吧?然而与此同时,刘备也是仁慈的。刘备之仁,在于重感情,讲义气、够哥们。

《魏书》: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陈寿感叹:先主仁义至斯!当曹操屠徐州城时,是刘备带着数千人马来救陶谦。当袁绍要欺负公孙瓒时,是刘备主动出来助拳。当袁术称帝,曹操号召全天下共讨之的时候。

实力不够,勇气来凑

清冷的平原上,天下诸侯,仅皇叔带着微弱的兵力来响应。刘备算什么东西?惟坚持正义,不畏强暴而已。“让徐州”是真的,讲的是利益面前检验出来的仁义——江湖道义。“携民渡江”是真的,讲的是生死之际检验出来的仁义——绿林豪情。

哪里有什么汉室宗亲。中山靖王100多个儿子——汉末沾得上边的,一板砖下去,在涿县就能砸到几十个。唯独就刘备1人配得上袁绍出城200里相迎、曹操青梅煮酒论群英?刘备确实是“四易其主”,但对比义父杀手吕布,从未背后捅过刀子。

早知你能打了

即使是刘璋也是善终。比如今盛世之下,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便能反目成仇的亲人、朋友、兄弟。在乱世中萍水相逢,却能坚守初心的昭烈帝,便值得肯定。刘备出身行伍,却从未屠过一次城。哪里还需要像曹操那样惺惺作态,一手拿起屠刀。

一手却赋诗“生民百遗一”?众所周知,荀彧、崔琰是走狗烹的代表;张昭、陆逊是权力游戏的献祭。惟关羽死后,先主起举国之兵。惟马超弥留之际,敢倾心托付其弟。黄权江北而降,余人劝说尽捕其在成都的亲属,先主摇头道:那是形势所逼。

没比要

糜芳害死关羽,糜竺负荆请罪,刘备当面劝慰,待他如初。陈寿身为晋臣,却赞誉“白帝托孤”乃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为啥?哪有什么“颜如玉、黄金屋”。古代读书人的至高理想,应当是“了却君王身前事,弗计身后名。”

哪有什么家天下?古代君王的至高境界。应当是社稷为公、民重君轻,名为托孤,实为禅让。即使到如今企业危亡之际,又有哪一个平时鼓吹所谓“现代”“狼性”“欧范”满天响的老板,不是第一个想到赶紧破产,保护自己赶紧敛财的?

有的人就会去想,后面有无刀斧手

要检验一个人的品质,利益、生死应当是试金石了。就像很多人认为的,生命都没有了,还要道德有何用。刘备的仁义,正是用生死考验出来的真仁义。

三、为何不愿相信?

其实很简单。一个人的观点,代表着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有的人自己做不到。便认为所有人都做不到。凡是这样做了的,便一定是装模作样。你看,他不过是在伪装而已。其实骨子里和我们是一样的,只是演得好罢了。

比起这样的道貌岸然,还是我们“真小人”好啊!于是心安理得地继续自己的“卑微精致自私”。当你告诉他其实是有的,他只会说,我没有见到。即使有,过得也不好。因为在这种人的生活中,身边都是和他一样的人。

如果是假的,搞不懂这些人为何不怕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不择手段、没有信任、凡事唯唯诺诺。有的人过得比他好,那一定是比他更不择手段,更不讲诚信,更加的猥琐黑暗。一个唯唯诺诺的人,怎么可能想象得到那些成功者的努力,有时会做好付出生命的准备?

一个见利忘义的货,怎么可能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还真有为了理想而不惜生命的人?有的甚至拿曹操和刘备来说事。你看,曹操多性情,不遮不掩、爱恨果决。最后还得了天下。为什么要像刘备那样呢?装神弄鬼,虚头巴老的。

如果不真,搞不懂这2人是咋想的

结果建立的蜀国还是被灭了。我们也要像曹操那样,快意恩仇,杀伐果断。这样的想法,甚至成为了一时之风,完全是偷换概念。但凡历史上闯出名头的政治人物,其心智必定不简单。维持一个集团运行,不仅需要真心,同样也需要野心。

刘备之所以被称为仁义之君,在于他的本质是仁义的,并不意味着在需要野心的时候,他还要用真心去对待敌人。吕布之所以说是反复无常的,在于他的本质是目光短浅,但并不妨碍他有时也能做出如“辕门射戟”的“善举”。

坏人做了一件好事,就要大书特书?

用普通人,或者当下一些不成熟的企业文化、办公室标签,去揣度华夏历史上的政治人物,何其肤浅。恰恰相反,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一点实质背景,靠前半生的隐忍,终于从一介草民,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的刘备,才应是学习的榜样。

而放弃这样的一个人,去学本来就有二代背景的曹操,复制性孰强?所得的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其实叫嚣真性情的,无非是偷懒而已。给自己找一个台阶,认为:那些过得好的,都不去计较那些条条框框。

我爸跟的是谁,没数吗?

然而结果却往往是:当有一天自己只是“小翻”一下,违反了一些“小规定”,就会被逮。他却又要反过来抱怨这个世界之不公了。既想沽名钓誉,又没有那个能力,既眼红别人的回报,自己又不愿努力。长此以往,“韭菜”和“滚刀肉”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