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1万页的书「第一次印刷的书珍贵吗」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1万页的书「第一次印刷的书珍贵吗」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文/马皓月 蒲蒲兰绘本馆

本文4000字,预计细嚼慢咽一块月饼的时间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一本讲述传统美食月饼的绘本作品,首印1万册一周售罄。在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这本书的责编将为我们讲述它背后的创作故事。

没入行以前,我以为当编辑是一种曲线救国,为未来成为作者做铺垫。入行以后,才明白,原来我当编辑,不过是当不成作者的一种退路。做编辑8年,我个人写作的内在驱动力一直在降低。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所服务的作者都是天才,看到了他人的无限和自己的有限,只好藏拙。

我最佩服的是与我同龄的卷儿。因为她总有着旺盛的精力,不仅有在大学教书的日常工作,还有带俩娃的艰巨任务,不知道她的创作时间是怎么挤出来的。每次看到卷儿又想到新的故事点子,或者用新的方式画画。我就会发自肺腑地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美好的姑娘,总是给人惊喜,好像没有她做不成的事情!

她有遗世独立的才情,可总是平易近人,努力制造着欢快的气氛,让合作者都如沐春风。你初次见她,肯定会以为她是岁月静好的窈窕淑女,但她的作品出卖了她的谐星气质,不只是无厘头,简直能让人“笑掉头”。

很多人问及“卷儿”名字的来历,她总调侃道:“山东人都爱吃花卷儿!”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她对名字的真正解读——我们的成长轨迹是螺旋形的,一圈又一圈,向外延伸可以不断探索,向内旋转又可发现自我。”她总是把深刻的道理,表达得很简单;把简单的事情,描述得很有趣。

新晋凯特·格林纳威绘本奖得主陈志勇近期接受《南方人物周刊》时谈道:“我尽量不使用太多符号象征或参考资料——太多的艺术知识有时反而会成为问题。我相信观众应该能够在不了解任何东西的情况下欣赏艺术作品或故事,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儿童是很好的受众。

我真的不喜欢‘编码’艺术的精英主义,它暗指普通读者可能不知道的复杂思想、理论和知识风尚。研究过很多之后,它现在让我非常恼火,我认为这不过是一种表达失能。好的艺术作品应当能够被广泛理解,这也是我对‘好的艺术’的定义。”男神的话,我用简单的头脑四舍五入地归纳为:返璞归真,大道至简。

儿童绘本创作最大的难点,就是需要成人作者站在与儿童平等的视角,深入了解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展现他们喜闻乐见的故事。作品的表现方式如何让孩子也可以理解,这种分寸是很难把握的。成人的精英主义自嗨,或者让绘本服务于说教,都不算是真正的儿童绘本。但是紧贴儿童日常生活,低空飞过,传达不出新颖的价值观,表现不出独一无二的绘画风格,也不算是真正的艺术创作。卷儿绘本最大的出发点是让孩子快乐!她把为孩子创作和艺术表现平衡得很好,是很珍贵的文图合一的作者。

卷儿一直在思考,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故事?对小朋友而言,“吃”和“玩”几乎占据了他们日常生活的全部,为什么不去做一本既好吃又好玩的绘本呢?现在很多小朋友都偏爱西式甜点,比如蛋糕呀、冰激凌呀,一提传统面点就愁眉苦脸。卷儿灵机一动,和蒲蒲兰的编辑们提议,不如就做一套有关传统节日美食的书吧,说不定孩子们会因为读了这本书而爱上它们呢!《饺子和汤圆》、《小粽子,小粽子》、《从前有个月饼村》应运而生,轮番登场。在一番研究后,她先后锁定了饺子、汤圆、甜粽子、咸粽子、月饼。因为它们不仅是非常典型的中华传统美食,而且南方和北方口味不同,具有各美其美的地域代表性。

新鲜出炉的《从前有个月饼村》,赶在中秋节前一个月上市,首印1万册,1周就售罄,第二刷也被客户们纷纷预定,作为责编的我,想送朋友一本都买不到。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呢?

故事灵感来自于孩子

卷儿的很多故事灵感都来自于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某个瞬间。《饺子和汤圆》灵感发生在餐桌上,《小粽子,小粽子》缘起于浴室中,而《从前有个月饼村》的灵感发生在动车上:卷儿买的喜饼被儿子偷吃了一口,然后她问:“是谁偷吃了我的饼?”儿子说:“是妹妹吃的。”其实当天妹妹根本不在现场。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家长会马上教育小孩子不要撒谎。但是卷儿却看到了这是儿童正常的诿过心理。面对可能面临的处罚或谴责,儿童缺乏有效处理心理冲突和现实冲突的方法,因此策略性地从本体人格分离出一个负面的自我(妹妹)来承担社会化的压力,减轻罪恶感和恐惧感,缓解冲突。卷儿在月饼村的故事中,巧妙地把儿子给的灵感转化为“谁偷吃了月亮”的悬疑推理,月饼村的小月饼们为自证清白,纷纷吐出了自己的馅料,一场“露馅儿”喜剧的构思慢慢成形。

偷吃喜饼的哥哥 偷吃“月亮”的妹妹

拟人化角色亲近孩子

故事思路有了,在撰写脚本的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月饼成了难题。一方面,卷儿跑到各大超市、饭店寻找各式各样的月饼,把有潜力的“月饼演员”都“请”回了家,一一试镜;另外一方面,她找到民俗美食专家崔岱远教授做顾问,请教祖国各地都有哪些代表月饼。

经过几轮筛选,以下几种月饼将获得出演《从前有个月饼村》绘本剧的机会,有望在2020年成团出道,一炮而红。(此处应有掌声和BGM)它们分别是:老北京自来红、京式提浆五仁、广式莲蓉、苏式酥皮、港式冰皮流心、台式蛋黄酥(此酥以月饼表亲的形式友情客串)。

你能猜到这排卡通角色分别是什么月饼吗?

卷儿擅长把节日美食童话化、拟人化,并且把美食的特征和拟人性结合得很好。

前作中,饺子和汤圆变成了幼儿园的好朋友:一个皮肤滑滑的,一个皮肤黏黏的;一个穿得薄薄的,一个裹得厚厚的;一个戴发箍,一个大光头;一个喜欢吃肉和菜,一个喜欢吃甜食……甜粽子和咸粽子们变成了龙舟队船员,又像穿浴袍的宝宝:穿袍有型,脱袍有料。

《饺子和汤圆》内页图 卷儿文 任晶晶绘

《小粽子,小粽子》内页图(卷儿 文/图)

本书中,月饼们变成了赏月的村民。这几位月饼村民的打扮和技能,更是让卷儿的脑洞有了用武之地。比如,港式冰皮流心月饼爱戴头巾,头巾上写着Mr.Liu,因为是榴莲味的,仿佛从TVB剧场走出来。

更绝妙的是故事主体部分:中秋节这天,月饼村的村民本来应该像往年一样,乘坐兔爷巴士到山顶赏月。但是,自来红第一个发现月亮不见了!于是,村民们展开了一场紧张刺激、环环相扣、生动搞笑的侦探大戏。冰皮月饼嘴角有一点黄,五仁月饼嘴巴鼓鼓,酥皮月饼紧张得掉了皮,莲蓉双黄月饼和蛋黄酥看起来嫌疑最大……月饼们如何自证清白?它们分别吐出了榴莲波涛、五仁天团、肉丸小组、蛋黄三宝……这些馅料或是从颜色或是从形状都疑似月亮,都有“嫌疑”。小读者一次次预想一次次落空,在持续五次的两拍子叙事节奏后终于找到了偷吃月亮的“窃贼”。天上的笑声却将结局反转,故事喜剧氛围和儿童解谜快乐都推向了高潮。

《从前有个月饼村》内页图 卷儿 文/图

最初的故事分镜

形式的创新突破前作

故事线索成竹在胸,那么,问题来了。用什么媒材创作呢?卷儿在传统绘画和拼贴之间出现了选择困难。最后,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了美编高媛手上。媛媛有个特点,在荆棘和坦途之间,总是选择荆棘。

传统绘画效果草图

拼贴效果草图

最后,卷儿选择了颜彩铺色和剪纸拼贴的“不归路”。

《从前有个月饼村》内页图 卷儿 文/图

你以为就这样结束了吗?并没有。卷儿的“自虐”才刚刚开始。每种月饼竟然都刻了橡皮章,被烙印在前环衬上。不仅如此,六条彩笺恰对应六色月饼、六座(彩色屋顶)村屋,彩笺的排序就是角色出场顺序,好似演员表。前环衬对角饰以彩色丝带,包含了云、月、兔、桂花等中秋元素和水云纹、人字纹、云雷纹等传统纹饰。

为了画前环衬草图,专门刻了橡皮章

故事后半部分月亮出场时以纵向画面及立体大拉页,打破了之前阅读惯性,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巴士司机是兔儿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你没看错,真的有个立体小车!

兔儿爷巴士

封底原画。对,也是拼贴!

封底让人莞尔一笑,载着月饼村村名的兔儿爷巴士,居然是嫦娥手中的月饼盒。这个嫦娥有点眼熟啊?我在哪里见过?

无限可能的绘本音乐会

卷儿是蒲蒲兰的作者中,第一个在绘本中使用音乐细胞的斜杠青年。后来,麦克小奎、温艾凝、大吴、李星明……都走上了作曲家之路。现在在蒲蒲兰,不会写歌的绘本作者不是好杠青!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开一场别开生面的绘本音乐会。(各位金主爸爸快来赞助!)

体验派作者化身嫦娥

《从前有个月饼村》,是卷儿画得最开心的一本。她的两个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开心。一开心就玩起了cosplay!相信这份开心也会传递给读者们。

我眼中的卷儿 卷儿眼中的自己

孩子读得开心,妈妈也有奖励!

爱美的你,值得拥有月饼村专属小丝巾!

月饼村小课堂

“自先秦始中华就有祭月拜月习俗,及至魏晋时文人雅士出现赏月之风,唐宋以下赏月拜月诵月的风习绵绵不绝,中秋被定为官方节日,书中云破月来、登高赏月的情节正来自这一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至于中秋食月饼的民俗则迟至明代才出现确凿记述:那时节人们往往共食一饼,‘分用之’,每人食用部分合起来又是完整的圆月(饼)。合而分,分而合,恰对应着千百年来国人对于个人、家国乃至历史的朴素认知与求团圆的美好心愿。正如《从前有个月饼村》中,那坐赏同一轮圆月却各有特点的月饼村民一样,虽有怀疑争执但在‘天涯共此时’却可以消弭于无形。可以各美其美,可以和而不同,但追求拨云见月、人间共清辉的美好愿望是这一晚同样的情理与梦想。”

——苏州幼儿师范学院儿童文学研究者 周明刚

“壹蓓子绘读创始人”邹蓓蓓设计的小游戏之一

作为嫦娥卷儿平平无奇的皓月编辑,我的才能大概就是发现了她!

请收下这枚安利,中秋不妨带娃打卡——传说中的月饼村。

书中自有月饼村!

柳暗花明月饼村!

牧童遥指月饼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