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唐朝大将封常清「回纥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历史」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唐朝大将封常清「回纥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历史」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哈萨克斯坦,一位老兵站立在城门前。

他双手握着沉重的长戟,眯眼盯着远方的大漠夕阳,时不时活动下酸麻的腿脚,距离换岗还有一个多时辰。

大唐王朝正值辉煌鼎盛,万国衣冠连接起广阔疆域。像他这种被流放的劳改犯,很多人走到半路就死掉了。

老兵在胡城守门多年,几乎想不起山西老家的模样,或许也是不愿意回想旧事,因为他的亲人们尽皆丧命。

神恩似海,神威如狱。

常清,又给你外公送饭来了?

一个小男孩挎着饭篮子,混迹在西域面孔的人堆里。他跑到老兵跟前说几句话,随后登上城楼找地写作业。

老兵换班后走上城楼,在城墙上拖出一道佝偻身影。他从篮子里取出简单饭菜,一边吃一边询问今日课程。

小孩扬起稚嫩的脸庞,不假思索的背诵新学的儿歌:爸爸的爸爸叫爷爷,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外公,为啥我没有见过他们呢?

老兵低着头没说话,从怀里掏出半颗石榴递给外孙,起身走到城垛前驻足远眺,内心哀愁仿佛铺满戈壁荒漠。

他不知道自己能活几年,却能肯定看不到外孙长大。叶落归根的幻想早已破灭,唯一的血亲如何在异域存活?

老兵没有回答问题,而是让男孩拿出看不懂的书本。一老一少之间的学识传承,伴随着孤烟落日的岁月流转。

外祖犯罪流安西效力,守胡城南门,颇读书,每坐常清于城门楼上,教其读书,多所历览。

外祖死,常清孤贫。

封常清像棵没根的小草,在异国他乡的缝隙间挣扎。每次耍闹或者打短工回家,等待他的通常只有冰锅冷炕。

随便找点吃食垫垫肚子,低矮破败的小院亮起暗光,外公留下的书本比碗筷多,里面描述的名山大川长啥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见解伴随着饭量稳步提升。

唐军押送来一批批囚犯,交接后翻身上马扬长东去。衣衫褴褛的犯人神情忐忑,置身陌生西域有些手足无措。

封常清刚开始倍感亲切,他和他们的五官更加相近。年龄渐长发现未必是同类,心性素质和容貌没直接关系。

有人违法乱纪咎由自取,有人是刚正不阿因言获罪。东西方的风土人情有差别,痞子换个地方却也难成豪杰。

封常清想做豪杰,他的眼睛看向唐军大营。

大唐开放包容,对待外籍人士同等赏罚。

夫蒙灵察是羌族汉子,起初在碛西节度使手下任职。一次次沙场征战威震西域,被敕封为安西四镇节度使。

封常清想和灵察谈谈心,每次都被保安撵的跑丢鞋。好歹都是三十多岁的人了,没娶上媳妇也没找到工作。

封常清的要求一降再降,拎着礼品去找炊事班班长,对方说伙夫的岗位有空缺,带根烧火棍就能随时上任。

年三十馀,属夫蒙灵察为四镇节度使。

封常清总算是走进军营,尽管工作职责和打仗无关。他在伙房里文化程度最高,做饭水平却始终是最差的。

有次在伙房外清洗碗筷,大队骑兵在眼前策马奔腾。为首的年轻将领高大帅气,身边的侍从个个衣着光鲜。

封常清羡慕地盯着他们,幻想自己也能有这么一天。看了半晌回过神来喊班长,指着那位将领询问叫什么。

你说他啊,他就是高仙芝。

高仙芝是高丽人,二十岁时晋升将军。

封常清夜里辗转反侧,满脑子想着白日的金甲豪情,翻来覆去把床摇的咯吱响,被同事们赶到屋外晒月亮。

当伙夫是没有前途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当伙夫。封常清拿出纸笔写封自荐信,天亮后跑去找高仙芝谈心。

常清慨然发愤,投牒请预一傔。

封常清走到门口,听见高仙芝正在开晨会。

侍从:仙芝将军...

高仙芝:唉,谁特么给我翻译的名字。

侍从:仙芝,仙芝,挺有仙气的。

高仙芝:我是猛将啊,又不是个妹子。

侍从:总比您父亲的好听...

高仙芝:瞎啊,给我爹翻译成高舍鸡。

侍从:咳咳,没文化真可怕。

报告!有个自称有文化的伙夫求见!

封常清昂首挺胸走进来,高仙芝抬眼一看就往出赶。这人又瘦又丑简直倒胃口,还是个长短腿走路都不稳。

封常清厚着脸皮不肯走,非要让高仙芝看看自荐信。老高随手接过扔进垃圾桶,然后喊来保安将他叉出去。

常清细瘦目类脚短而跛,仙芝见其貌寝,不纳。

封常清没收到入职通知,第二天早上又跑来做自我介绍,气得高仙芝大骂道:吾奏傔已足,何烦复来!

封常清的嗓门更大,倨谓仙芝曰:常清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公若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矣!

高仙芝坚决不要封常清,连续几十天上厕所都被尾随,最后无奈地说道:大哥,要账都没有你这样的!

常清自尔候仙芝出入,晨夕不离其门,凡数十日,仙芝不得已,补为傔。

天宝初年,西域爆发叛乱。

唐玄宗让夫蒙灵察出兵,在碎叶城阻击逃亡的叛军。灵察指派高仙芝领兵两千,教达奚各部来世好好做人。

达奚族的叛军人困马乏,高仙芝带着部将狂捡人头,正在琢磨如何写战报时,封常清拿出已经写好的文件。

无不周悉,仙芝大骇异之。

高仙芝的队伍胜利凯旋,夫蒙灵察亲自出城迎接。判官们赞叹战报写的真棒,很好奇是出自哪位高人之手。

高仙芝凝视着封常清,没想到这位丑男竟然是自己的知音,当场向领导们大力推荐:即仙芝傔人封常清也。

身材颜值尽皆入眼所见,表皮之下蕴含品质才华。深入了解可以戳破这层滤镜,滋生的默契共识更有味道。

命常清进坐,与语如旧相识,众人方异之。

747年,小勃律联姻吐蕃。

唐玄宗忙着醉生梦死,对小弟的叛变行为极其愤怒,吐蕃一直是大唐的劲敌,如今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

边令诚是朝廷的监军,协同高仙芝的一万骑兵西征。夫蒙灵察的面色有些难看,因为他此前数次征讨无功。

高仙芝,封常清,边令诚,踏进相爱相杀的命运旋涡。

唐军翻过帕米尔高原,海拔七千米的青岭冰雪酷寒。长达一百多天的艰难行军,终于抵达中东战场阿富汗。

数万吐蕃军以逸待劳,高仙芝让部下准备三天口粮,渡河登山打他个措手不及,务必赶在晚饭前团灭对手。

所有人觉得主帅疯了,封常清知道高仙芝没有发疯,他们远道而来客场作战,缺少优势之下只能兵行险招。

惧不欲行,边令诚亦惧。

高仙芝初战告捷,制定更凶险的追杀方案。

边令诚打死也不肯走,高仙芝留下三千人保护太监。画好圈圈让他们原地不动,自己带兵火急火燎往前冲。

高仙芝一路连哄带骗,不停地给手下士兵喂金刚丸。活捉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吓得西域诸国重回大唐怀抱。

战功赫赫,高仙芝有些飘了。

他绕过领导夫蒙灵察,越级向朝廷汇报辉煌战绩。等到大军气喘吁吁回到安西,迎接他们的是张阴沉老脸。

夫蒙灵察越想越气愤,要不是自己屡次破格提拔,高仙芝现在还是游击队长,竟敢自行邀功无视领导权威。

灵察:啖狗肠高丽奴!于阗使谁与汝奏得?

高仙芝:中丞...

灵察:焉耆镇守使谁边得?

高仙芝:中丞...

灵察:安西副都护使谁边得?

高仙芝:中丞...

灵察:安西都知兵马使谁边得?

高仙芝:中丞...

据高丽奴此罪,合当斩,但缘新立大功,不欲处置。

夫蒙灵察骂的唾沫四溅,高仙芝伏在地上冷汗森森。灵察临走前恢复领导作风,说什么功过相抵不罚不赏。

边令诚很是佩服高仙芝,看着他那副模样心有不忍,当即动用特权向皇帝求情:仙芝立奇功,今将忧死。

这一次,边令诚对二人施以援手。

夫蒙灵察调回京城,高仙芝接任安西节度使。

唐玄宗忙着去梨园谱曲,谁能镇住场子就给谁放权。比起安禄山的专制三道,高仙芝在边区同样大权独揽。

做大蛋糕需要激流勇进,想稳固基业就得相互制衡。李隆基被老少恋冲昏头脑,逐渐丧失帝王的弈棋水准。

人的关系由近及远,唐玄宗提拔杨国忠,高仙芝重用封常清。

高仙芝在西域没事找事,动不动挑些小国家敲竹杠。每次带队外出勒索钱财时,将日常杂务全交给封常清。

封常清办事干练有魄力,三军将士不再敢以貌取人,看着那双细眯眯的小眼睛,仿佛时刻闪烁着冷峻寒光。

有次前往胡城检查工作,封常清被簇拥着登上城楼,走到城垛前眺望戈壁荒漠,恍惚间好像看见外公身影。

仙芝为安西节度使,便奏常清为庆王府录事参军,充节度判官,赐紫金鱼袋。

封常清的火速崛起,让郑德诠极其不爽。

郑德诠的岗位级别不高,然而老妈是高仙芝的奶娘。他和高节度使情如兄弟,还肩负看家护院的光荣职责。

这位常年横着走的郎将,完全不把封常清放在眼里,有次看见封参军出门上班,故意骑马从身边疾驰而过。

德诠见常清出其门,素易之,自后走马突常清而去。

封常清擦干身上的水渍,面色平静地走进办公府邸。他派人请郑德诠过来谈话,小眼睛里闪烁着森森杀气。

郑德诠大摇大摆的来了,迈过一重门槛就有人关门。封常清等到数重大门紧闭,踩着高低脚徐徐走到跟前。

常清起自细微,今中丞过听,以常清为留后使,郎将何得无礼,对中使相凌!

郑德诠的反射弧比较长,还没有来得及张嘴回话,只听见封常清高声怒斥道:郎将须暂死以肃军容。

因令勒回,杖六十,面仆地,曳出。

打完六十军棍,脸部着地拖出去。

脑袋磕在一道道门槛上,发出咚咚咚的沉闷响声。高仙芝的奶娘和妻子哭嚎,封常清坐在椅子上端起茶杯。

郑德诠的尸体摆在院里,高仙芝回来后脸色很难看,封常清连一句解释都没有,汇报完日常工作径直离去。

及见常清,遂无一言,常清亦不之谢。

高仙芝看看地上的郑德诠,又看看封常清微瘸的背影,当前没有精力纠察此事,石国王子被他逼得反叛了。

怛罗斯之战一触即发,封常清未经请示又斩杀两员大将(诸大将有罪者,击杀二人,于是军中股憟)。

高仙芝知道自己输不起,只能靠战场取胜维持局面。封常清作为他的左膀右臂,缺乏威严如何在军中立足?

欲望是最强大的动力,征服和占有像对孪生兄弟,高仙芝的才干和贪暴成正比,导致唐朝在西域声望暴跌。

仙芝性贪,获石国大块瑟瑟十馀石、真金五六馲驼、名马宝玉称是。

怛罗斯战败,高仙芝入驻阿拉伯军史。

唐玄宗征召高仙芝回京,安置在金吾大将军岗位上。封常清协助新来的节度使,修复唐王朝在西域的声望。

高仙芝积攒的异国奇珍,交给皇帝剩下的拿来送礼。边令诚积极主动提出意见,说话的效果和没说差不多。

边令诚每事干之,仙芝多不从。

高仙芝送礼是家传技能,却完全没有继承父亲的精髓。老高能让外人收的舒坦,小高只顾让自己送的爽快。

究其原因还是动机不同,老高送礼是为了给儿子铺路,打拼出万贯家财统统送,一辈子太久保不齐用到谁。

小高做短线难免看走眼,惹错人往往比跟对人还危险。人和人之间不能结善缘,见面颔首就是最好的关系。

舍鸡以仙芝为懦缓,恐其不能自存,至是立功,家财钜万,颇能散施,人有所求,言无不应。

高仙芝,得罪了边令诚。

752年,封常清升任安西节度使。

这位没去过唐朝的孤儿,一步步成为唐朝的西域长官。或许是自幼备受人轻视,刚刚转正就准备一战立威。

封常清发兵攻打大勃律,在巴勒提斯坦地区横冲直撞。一路向西作战势如破竹,轻敌冒进被斥候抱住大腿。

贼兵羸,饵我也,请备左右,搜其山林。

老话说听人劝吃饱饭,封常清眯起眼睛瞧出端倪,调整策略打的伏兵措手不及,大勃律国战败后归附唐朝。

大唐在西域的威望回升,朝廷通知他入京接受封赏。书本里描绘的名山大川,透过车窗映入封常清的眼眶。

恢弘阔气的兴庆宫殿,满朝文武聆听皇帝的诏书,封常清浑身气血翻涌:与一子五品官,亡父母皆赠封爵。

他不愿提祖上的罪名,只知道被流放安西家破人亡。自强不息换来命运突变,深入骨髓的清寒却难以改变。

常清性勤俭,每出征或乘驿,私马不过一两匹,赏罚严明。

皇恩浩荡,封常清有些飘了。

安禄山声称绝不反叛,回家集结20万兵马杀向长安。唐玄宗被搀扶到会议室,看见众人脸上写满了怎么办。

面对边兵的强悍战力,河北地区的城镇望风而降,一位书法家被推举为义军盟主(见秦岭一白.颜真卿篇)。

天恩如海,天威如狱。

唐朝皇帝好像没睡醒,一直在怀疑情报的真实性。直到告急文件雪花般飘来,却只会哆嗦着咒骂凶胡负恩。

他在焦急中沉默等待,等待有位旷世英雄力挽狂澜。二十年纵情神色倦怠朝政,英明神武被蛀成虚弱昏聩。

禄山领凶徒十万,径犯中原,太平斯久,人不知战。

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

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唐玄宗惊喜的抬眼一看,这人又瘦又丑还是长短腿。听到数日就能砍死安禄山,黄浊的老眼顿时希望闪现。

文武百官没有这么乐观,他们太清楚皇帝的家底了。既然封常清敢夸下海口,就让他打响平叛的第一炮吧。

翌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俾募兵东讨。

唐玄宗次日颁发聘书,封常清当天走马上任。

他在东京洛阳招募士卒,统兵六万尽是些市井流民。寻常百姓对决凶悍边兵,就像动物世界里的羊入虎群。

封常清还没瞄准安禄山,便被安史叛军打的丢盔卸甲。带着残兵败将逃往陕郡,投奔昔日的老领导高仙芝。

不胜,又败,西奔至陕郡,遇高仙芝。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封常清的勇气无法弥补实力差距。他如实陈述叛军的战力,建议高仙芝带兵退守潼关。

高仙芝凝视着封常清,从头到脚浑身沾满斑斑血迹。丢城弃地属于奇耻大辱,但是长安城不容有半分闪失。

高仙芝下令打开府库,拿出绢帛财货赏赐给将士们,带不走的物资全部烧掉,坚决不给叛军留下一针一线。

监军边令诚没有说话,反正说什么高仙芝也不会听,他有随时打报告的特权,正向还是反向仅在一念之间。

甲仗资粮委于道,弥数百里。

玄宗闻常清败,削其官爵,令白衣于仙芝军效力。

封常清打了场败仗,唐玄宗感觉像被臣子耍了一把。皇帝撤销封常清的官职,让他在高仙芝军中无偿加班。

高仙芝大张旗鼓撤退,唐玄宗感觉又被喂了把苍蝇。皇帝的尊严镇不住安禄山,连自己人也想干啥就干啥。

朕如此信任你们,你们就这么给朕长脸?

朔方军还未抵达战场,高仙芝和封常清在潼关备战,安禄山在洛阳准备称帝,李隆基在华清宫里绝地暴走。

权力的残酷性逐渐发酵,效应往往比事实更加重要。不明真相的谣言易于传播,一旦人心动荡便万劫不复。

唐玄宗想起了哥舒翰,还有郭子仪和李光弼等后手。他用帝王的眼光打量二人,唯独忽略自己是罪魁祸首。

秦岭一白,带着土蜂蜜来访。

封常清:太忙了,没工夫喝。

高仙芝:粮草还能坚持多久?

封常清:粮草足够,战力不行。

高仙芝:多搞点兵器吧。

封常清:签字,派人加固东南角。

边令诚:我有空,让我尝尝。

一白:滚!

边令诚是个太监,只需号准领导的脉搏。

他动用特权上交奏章,指责封常清夸大叛军战力,高仙芝肆意丢弃疆土(具言仙芝、常清逗挠奔败之状)。

唐玄宗签发判决书,让边令诚带队去行刑,完全不给二人申辩的机会(玄宗怒,遣令诚赍敕至军并诛之)。

封常清被押往西街,途中慨然长叹:常清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旌麾,受戮贼手,讨逆无效,死乃甘心。

斩首之前,封常清拿出写好的奏章,拜托边令诚转交给皇帝。

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素未训习。

是以驰御就日,将命归天。

一期陛下斩臣于都市之下,以诫诸将。

二期陛下问臣以逆贼之势,将诫诸军。

三期陛下知臣非惜死之徒,许臣竭露。

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则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

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无任永辞圣代悲恋之至。

...

高仙芝匆忙回营,看见封常清的尸首躺在破席上。边令诚带着一百刀斧手,面无表情地说道:大夫亦有恩命。

高仙芝听到要被处死,对丢城弃地的罪名无异议,却坚决不承认克扣粮饷,怒道:上是天,下是地,兵士皆在,足下岂不知乎!

高仙芝说完走出营帐,朝着围观的三军将士大喊道:我若实有此,君辈即言实;我若实无之,君辈当言枉。

兵齐呼曰:枉,其声殷地。

边令诚嘴角泛起笑意,静静地看着高仙芝愤然喊冤。他能用一份奏章施以援手,就能用一份奏章痛下杀手。

高仙芝低头凝视着封常清,想起两人半辈子戎马倥偬。如果当年坚持不要他,或许现在不会是这种结局吧。

封二,子从微至著,我则引拔子为我判官,俄又代我为节度使,今日又与子同死于此,岂命也夫!

遂斩之。

安史之乱,生灵涂炭。

李隆基仓惶跑路,文武百官上朝时才发现皇帝溜了。边令诚开门投降,后来逃出长安投奔肃宗被斩首示众。

中兴名将驰骋沙场,无数兵卒和百姓相继弃尸荒野。唐朝借助西域兵马复国,谁还记得那两位安西节度使?

后人有诗云

燕云铁骑踏山平,旗卷潼关拢败兵。

二帅含冤轻微命,三军泣血护龙庭。

干城毁坼肱股断,西蜀绵延灵武兴。

还幸汉家多富庶,卖与回鹘复两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