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做手术 登雪山吴秀波原型原来是他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做手术 登雪山吴秀波原型原来是他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陈勤奋

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16年国庆长假,一张酷极帅极的照片刷爆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同仁的朋友圈——该院神经外科吴劲松教授手执印有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肿瘤多学科团队3个logo的旗帜,傲然屹立在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峰顶。

2016年10月4日,吴劲松教授成功登顶8201米卓奥友峰

强健体魄,征服顽疾

吴劲松,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脑胶质瘤专业组长。

胶质瘤手术精细、复杂、高风险,所以手术时间往往很长,这就要求手术医生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恒定的心理素质。说起自己的登山、攀冰以及一些相关户外运动的经历,吴劲松教授如数家珍,因为在他看来,这是锤炼体能、锻造意志、塑造心灵的好途径。

吴教授阳光、开朗、积极却不冒险,每一步都踏实走好,才能走得更远,攀得更高。2003年12月,登顶哈巴雪山;2004年5月,登顶四姑娘山大峰;2006年9月,登顶西藏启孜峰(海拔6206米);2009年5月,登顶西藏姜桑拉姆(海拔6536米);2013年5月,珠峰北坳徒步至前进营地(6400~6500米);2014年5月,珠峰北坳抵达C1营地(海拔7028米);2015年7月,登顶雀儿山(海拔6000米);2016年10月,登顶喜马拉雅山脉卓奥友峰(海拔8201米)。卓奥友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峰之一,是世界第六高峰!

“心有山海,静而无边”,吴教授在与华山人分享这次登顶体会时,从“我为什么要去探险”开始说起,讲到不断尝试,突破、扩大心理舒适区,逼近极限区带给自己的痛苦、喜悦以及灵魂的升华;讲到人类征服世界14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历史;讲到自己亲历的登山救援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听者心潮澎湃之际,都会被登山运动所蕴含的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魅力和境界所折服,为这种勇于冒险又冷静执着的品质所赞叹。

作为华山医院红十字救援队一员,吴劲松教授的户外救援技巧和生存技能也让这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如虎添翼。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征服顽疾,挑战极限,征服高峰。吴劲松愿每一位“落在人间的天使”——医生都拥有一颗勇敢的心和强健的体。

吴劲松教授征服冰山

医坛耕耘,硕果累累

吴劲松教授师从周良辅院士和陈衔城教授,从医20多年来,醉心于脑胶质瘤的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成为全国脑胶质瘤数一数二的“一把刀”。他主持完成了1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1项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 1项上海市卫生局“新百人计划”……近5年,吴教授发表SCI 53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他领衔创新的“多模态脑功能精准定位与保护技术体系”,将脑功能区手术致残率降低至原来的1/10。

吴劲松教授手术中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著名作家六六小说《心术》中二师兄霍思邈的原型就是吴劲松。在一次“复旦学术文化节”开幕式上,吴劲松教授作为嘉宾,分享他的医路历程,告诉同学们怎样才能炼成一名优秀的医生,那就是对职业充满热情,对生命执着热爱,对科学必须信仰,懂社会、知人性、安心做单纯医生,细致严谨、思想自由,勇于创新,建立包括人文的知识架构以及强壮的身体和坚韧的毅力。

读书会沙龙,吴劲松教授分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