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刘静 用生命铸就 中国式温暖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刘静 用生命铸就 中国式温暖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刘静经典作品系列图书。

军旅作家刘静。

我是一个军人,我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能力,一定要把中国人最美的一面给展示出来。

——刘静

中国网军事8月21日讯(记者谢露莹 实习记者温昀琪 张馨叶)1962年出生的刘静是一位军旅作家,在海岛的军营里长大。她1979年入伍,先后任原总参第三通信团战士、队长、副教导员,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八一电影制片厂原文学策划部编剧。

就在今年三月,58岁的刘静不幸离世。

为了纪念刘静,本月5日,北京长江新世纪集中出版了其生前仅留下的三部作品《父母爱情》,《戎装女人》,《尉官正年轻》。

温情力作,掷地有声

刘静的文字睿智、诙谐、生动、温暖,能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也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她将山东方言引用到普通话中,即便表达一个严肃的主题,也能够举重若轻。

而这种看起来既温暖又和谐的语言表达,来自于刘静生长的海岛。

刘静在军营海岛长大,对军中的所闻所感有着独特的情愫,所以军旅题材成为了她写作的“首选”。

2014年,电视剧版本《父母爱情》火遍中国,正直勇敢的海军军官形象深入人心,军人江德福与富家小姐安杰的爱情故事成了热点话题,也让更多人知道了作家刘静。

“海岛上的时光用来读书最为合适了,看到了很多别人的故事也想留住自己故事,”好友朱向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刘静的许多写作潜能都是被海岛生活激发出来的。”

一位读者曾给编辑部留言:我是70后,很喜欢刘静老师的作品,因为她描绘的那种场景我太熟悉了,很容易被她感动。我会随着刘静老师的作品笑而笑,哭而哭,里面的很多人物都是那种乐观向上、幽默风趣的,这种幽默、这种真实代入感深深吸引了我。

正如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副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朱向前所说:“刘静是用生命在写作,她把自己完全化进作品之中。她是一支行进在森林中的火把,给人们以亮度和温度。"

军中女杰,侠骨热肠

在好友裘山山的眼中,刘静像是一名“女侠”,她说话走路的方式,喝酒打牌的样子,关键是侠骨热肠的做派,皆是“女侠”风格。

刘静因编辑出版了《中国女将军》《我在天堂等你》《肯尼迪传》等一系列好书,成为当时出版社最年轻的优秀编辑。

在朱冬生的回忆里,刘静是个很仗义的人,工作上给予他许多的支持。刘静帮助他联系采访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同志,完成了拍摄《让历史告诉未来》电视系列片;在1985 年“祖国为边陲优秀儿女挂奖章”活动、1987年“评选全军优秀班长”活动中,她帮忙安排会务的组织联络工作。

好友们评价她,写作有侠骨,为人热心肠。

当年刘静是通讯兵,部队里有很多大校级别的优秀女军人。“搞医的、搞文艺的都有女将军,但通讯兵中没出一个女将军,刘静当时就有想法塑造一个优秀的女军人形象。”刘静在接受采访时说。

有了这个的想法的刘静独自踏上了创作之路。四十多岁的刘静完成了将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戎装女人》。

也正是因为刘静在《戎装女人》中塑造的吕师大校这个人物,刷新了人们平常印象中的“女军人”。

《戎装女人》不仅获得了“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还被评为当年军队最受欢迎的长篇小说,并入围了“茅盾文学奖”。

初心不改,经典长存

常年写小说的刘静第一次写剧本就和剧本编辑起了冲突。剧本编辑告诉刘静,好的电视剧,就是要做到三分钟一小打、五分钟一大打,矛盾不断,事件不断,这样才能抓住观众,提高收视率。

“这我可做不到。”刘静果断拒绝了。刘静不喜欢打打闹闹的电视剧,更不喜欢那种“为了钱财你扇我一耳光、我泼你一脸水”的电视剧。

刘静想展现给观众的“中国式温暖”——既能感动人,又能温暖人,还能打动人。

刘静希望自己的作品中能塑造一群让人喜欢的中国人,没有利益、没有金钱,没有打作一团。

刘静的作品鲜活而温暖,能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散发着人性的光辉,给人心以安慰,给岁月以柔情。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初衷,刘静的每一部作品都成为了这样的经典之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见字如面,追思无尽——这是曹华益对刘静作品的评价。

一生三部,部部经典。从《父母爱情》走进大众视野,通过《戎装女人》刷新了人们印象中的“女军人”,再是《尉官正年轻》让人们认识了一群幽默、风趣的年轻军人,刘静笔下的故事让更多人爱上了军旅文学。

这三部作品是刘静对过去时代的贡献和总结,也为当下年轻人展现了理想与担当。

刘静经典作品系列图书。

刘静经典作品系列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