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了Blow Fever和辛巴的Hit Song赛制 是说唱听我的最大的败笔
最近很多人关心谋杀了Blow Fever和辛巴的Hit Song赛制 是说唱听我的最大的败笔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谋杀了Blow Fever和辛巴的Hit Song赛制 是说唱听我的最大的败笔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在上期文章里,我非常谨慎地审视了“Hit Song”这个概念。我回顾了2019年的3首Hit Song,并且认为“旋律好听、副歌简单、传唱度高”是Hit Song的主要特征。
接着,我提出了几个问题:产出20首Hit Song是可能的吗?这些歌曲之间能避免同质化吗?如果这些歌曲并不同质化,那它们能称之为Hit Song吗?现在我可以简要回答:不可能;不能避免;有的可以。
但我发现,我关注的这些,都不如当时随口提的一句“节目组依然在卖关子,不透露这个赛段的具体赛制是怎样的”来得重要。Hit Song这一轮的赛制有太多的槽点,用一个网络名词来概括就是“缝合怪”。
“两人合作歌曲”的模式,是《中国有嘻哈》和《中国新说唱》的1v1 Battle;评分机制上注重“流行性、完成度、Star性”,是2018年《中国新说唱》6进4的赛制(就是淘汰了艾热和王以太的那场)。
而“NPC”的加入,是《中国有嘻哈》和《中国新说唱》的9进6第一阶段“魔王赛”(众所周知,2018年的魔王赛直接被剪了)。好家伙,这缝合能力确实无敌,把对面好玩的东西、能起争议的东西都拿过来了。
“缝合怪”这个词在抽象文化中是带着贬义的,常被用来形容某些人对一些梗只是一知半解,就把它们串联起来“活学活用”,卖弄自己。但“缝合怪”却又确实能凭借“博采众长”能迅速吸引他人的眼球,获得大量的追捧。
把这个概念平移到节目制作上,Hit Song环节做个“缝合怪”有它的可取之处,即使是学了个四不像,只要能吸引到观众、获得好评,也是成功的(类似于《中国有嘻哈》之于《Show Me The Money》)。
但是,遗憾的是《说唱听我的》的这波缝合相当失败。还不至于那么不堪的,只有评分机制这一块。
首先,Underground出身的制作人们,显然会比高高在上的音乐公司老板们更加能理解Hiphop这种来自贫民窟的音乐——至少《楼梯》不会遭遇《小人物》当年的命运。评分标准的相对细化,也比当年老板们一张嘴预测市场接受度要好一些。不过,评分标准这一块依然没办法做到客观。
说到评分标准,这个已经借袁娅维之口说得很清楚了:流行性、完成度、Star性分别代表听感、台风和潜力。而真正相对客观的一项只有台风,听感和潜力都是相当主观的评判标准。尤其是听感,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心如止水》肯定比《残暴乐章》好听,这是无法否认的。
那如果是我来当制作人,我一样会更喜欢旋律上乘的歌曲。节目中有《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和《楼梯》用走心的方式去征服制作人,但这种歌也不是谁都能写出来的。而纯炫技和纯说唱的歌曲,旋律部分一定被削弱,随之而来的就是缺乏记忆点。
没有记忆点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制作人会直接认为流行度的缺失,你连现场观众都记不住你的歌,这种歌怎么传播呢?第二是制作人会开始重点关注台风和潜力上的问题,这就导致既在流行度上扣分,又在台风和潜力上扣分。
所以可以看到,最高分的《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和最低分的《走起来瓷》整整相差50分,这就是典型的马太效应。
说回Hit Song这个概念。设置评分标准里的种种门槛,只说明一个问题:这一轮就是要选手做好听或走心的歌儿,如果要在这轮秀技术流或尝试创新,俩字,回家。
所以我们能看到,技术流顶端的JD和小安迪玩了《脑袋有》、Flow炫目的Athree和Cream D用《哥》来求稳、KC和Kandi的《擦玻璃》?这歌儿被骂得都要让人以为他俩是没实力的Faker了。
所以我们能看到,还在不停秀Flow的Shooter和O.Wen输了,玩暗黑风格的啊鑫和Maxwell韩浩翔输了,坚持Boombap的滇声气双人组输了,尝试把京腔融入Trap Beat的赵磊和秃子更是被玩成了梗。
这个赛制残酷吗?不算太残酷,这里是45进26,作为对比,去年《中国新说唱》的合作赛是62进33。这个赛制反Real Hiphop,要把节目做成《旋律听我的》吗?
目前来看,仅限此轮。虽然节目热捧魔动闪霸,也给了很多旋律好的rapper很多镜头,但这轮之前给其它风格rapper的镜头也是总体均衡的。
甚至,我也能理解节目组,没有哪个节目不想出圈的。隔壁车澈导演甚至能说出“只对节目负责,不对Hiphop负责”,这已经很明显把节目的优先级放在第一位了。专门搞一期Hit Song,厉害的选手那么多,总会有人做出好的作品嘛。
我要是节目组,我也搞,我巴不得期期Hit Song,微博热搜上个遍,节目组恰到饭,选手制作人也恰到饭,你好我好大家好。至于什么Real Hiphop的拥护者,他们能咋样?控评还是反黑?嘴上说着不看了,最后还是忍不住继续回来追,真香定律似乎从未失效过。
这么一想,节目组是不是还有基本的良知?是的,良知是有了,可是却欠缺了更多的思考(我觉得节目组的人以及导演组的人,都应该是比我这么个码字的聪明,在专业程度方面我们甚至没法相提并论,但这并不妨碍我基于客观事实的吐槽)。能说的好话到此为止,现在我要吐槽这轮赛制了。
我在本系列最早的一篇文章里就说过了,“1v1 Battle是仅次于选择门的垃圾赛制”,我当时以为《说唱听我的》会参考《中国新说唱2019》非常优秀的合作赛机制,结果没有,差点没把我给气死。
2017年和2018年,这个赛制害死了一大帮人,包括但不限于Jony J、辉子、大狗、功夫胖、万妮达、小青龙等人,选手中的Kozay、辛巴、小安迪也被害过,就连身为制作人的ICE和法老也曾经死在这个赛制手上。
2019年改制之后,这种遗憾的情况少了非常多,被淘汰的人里比较可惜的也就是斯威特、Kigga、Mercy、Ranzer等人(顺带一提,Kafe.Hu和王骞BOC的淘汰倒是挺像今年的赵磊和秃子的)。很多实力出众的rapper都通过4 Pass携手晋级了,像今年Blow、辛巴这种惨剧是断然不会发生的。
这种必定“同生同死”的赛制和之前《中国新说唱》必定“一生一死”的赛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很脑瘫。不同的是,《中国新说唱》知道改进,而《说唱听我的》更晚播出,居然不学习一下先进经验,就属实离谱。
这点吐槽完了,再来吐槽一下NPC这个机制。在爱奇艺那边,魔王赛是非常有噱头的一件事,尤其是《中国有嘻哈》时的陈奂仁、蛋堡和苏醒,每个人的歌都很有特点,选手也拿出了最佳状态来对抗魔王。这种赛制就要1v1才好看,你让四个人组成两组过来抢占晋级名额,就非常迷惑了。
人家隔壁节目就算打不过(《中国新说唱》里刘柏辛的《Coco Made Me Do It》输给了VAVA的《4》),至少给留条命不会直接淘汰的,到这儿可好,直接灭掉两组(客观来说,NPC这四个人无论怎么组,都不会是最差的两组)。
好吧,再退一步,人家NPC被淘汰了还要被消费一波过来给你表演,起码放完整版不是?《中国新说唱》放不了那是上面审核的问题,《说唱听我的》把八口和Oliver.Jiang扔进会员Plus版里,这就让人有些费解。
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这节目请了飞行导师是拿来浪费的,还是藏到节目后半段用的?自从第一期露了一会儿面之后(露面时间也是短得离谱),这两人就完全从节目里消失了,随之消失的还有那个同样不明就里的复活机制。
《中国有嘻哈》在1v1 Battle环节给了三个复活名额,《中国新说唱》在1v1 Battle环节给了三个换位赛名额。这都是因为选手已经经历了两轮的检验,必然产生遗珠,这是对“一生一死”赛制一定程度的补救。
《说唱听我的》到Hit Song环节结束,已经经历了三轮的比赛,一个选手大概是什么水平已经非常明显了,也必然产生遗珠,为什么在这个环节结束后不设置复活节点呢?
节目组反而是在90s 1v1 Battle环节结束后给出了五个复活名额。说实在的,当时每个人都只表演了一首作品,“初面”的容错率也一直是最低的,这轮给少一些甚至完全不给都是可以的。因为制作人此时对选手没有充分的了解,确实可以通过临场的表现来淘汰一个“可能很强”的选手。
Hit Song环节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除了少数“聪明人”积极响应赛制硬撑过去了,坚持Old School的几乎全败。让我们看看四组用Old School Beat(《一出好戏》、《四个我》、《冲浪》、《森林舞会》)的选手淘汰情况如何?
这里晋级的只有AA、张昊、刘柄鑫、Athree、望江晴、江旻勋、小安迪,总共7人,剩余的11人全部淘汰。
我把我的观点提炼出来:你可以把Old School区别对待,说难听点甚至可以“又当又立”(声称自己是更Hiphop的节目的同时玩区别对待),但是你打压完了,能不能给这些玩Old School的一丁点的机会去证明自己,复活或者换位都好,而不是“因为没有顺应游戏规则,所以你直接滚吧”?
最后照例,我要展望一下下期节目,但我觉得26进20的选择门赛制还不如不要,尤其在这个节目里,谁能进战队基本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就这样,节目组甚至还要消费一把JD,我是真的服他们。唯一的期待也就是听听制作人舞台了,坐在制作人席位的那几个人才真正称得上中文说唱标杆。
本期的《中国新说唱》VS《说唱听我的》就到这里,你有什么想吐槽的,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