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唐代墓志汇编附考「隋唐系统中影响最大的是隋史遗文」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唐代墓志汇编附考「隋唐系统中影响最大的是隋史遗文」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题 跋 释 文

大隋秘丹墓志

——黄绮

隋墓志者鲜也,曾见董美人,惜不见原石。壬申岁真定(即今正定)刘秀峰君临行唐市肆,购得隋大业秘丹墓志合盖,汉白玉质,温润微莹,上布云母,烁然生辉。志盖文四行,篆隶相杂。曰:大隋望亭乡龙阳里长故人秘丹墓志铭。志文十六行,行十六字,书风呈隶楷体,天真任由,不事矜持。刻工亦佳,多存笔意,应为龙藏之后继。呜呼!不得龙藏,幸获秘丹亦佳。噫嘻!得秘丹之搨,不若抚其石。刘君独幸,永宝高用之。岛上漫士汝者。

——巴根汝


隋碑秘丹墓志。刘秀峰君收藏,曾于中国书法杂志刊印。观其书风承晋启唐,朴茂春松。予于丁丑元月游石门获赏,诚一乐事。

——沈鹏




《大隋秘丹墓志》全称《大隋望亭乡龙阳里长故人秘丹墓志铭》。1985年出土于河北省行唐县,原石为正定墨香阁刘秀峰先生初藏,现藏处不明。

《大隋秘丹墓志》并盖刻于隋大业二年(606),汉白玉石质,高50厘米,广55厘米。志盖凡四行,每行四字,书刻“大隋望亭乡龙阳里长故人秘丹墓志铭”十六字,篆隶楷相间。志铭凡十六行,满行十六字,正书。


要想欣赏《大隋秘丹墓志》书法,我们不妨先从宏观的视角了解一下隋代的社会史与书法的变革。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南北,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隋统一后,南北书风自然在生活实践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碰撞与融合,逐渐从南北朝的书体蜕变出来的隋代书风,隶意渐渐退去,楷书艺术的法度与规范则越来越清晰与明确。今天我们从存世的隋代碑刻、墓志、造像题记中能够清晰地感知到这一点。也因此,而使隋代书风具有了上承北朝遗韵,下启三唐(初唐盛唐晚唐)严谨规范局面的特点。


隋代立国较短,仅三十七年,相比前朝碑刻数量较少,大家较熟悉的有《董美人墓志》、《苏孝慈墓志》、《龙藏寺碑》、《姬氏志》、《贺诺谊碑》、《尉富娘志》等刻石。清杨守敬曾言:“隋统一南北,其书法已有整齐气象,已开虞(世南)褚(遂良)之先声。”可见隋代碑刻对初唐书风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宋人赵明诚《金石录》所记载的隋代碑刻七十五通左右,《大隋秘丹墓志》因为出土较晚,未曾见有著录。从书法的风格上来比较,《大隋秘丹墓志》笔法更随意自然,灵动朴茂,点画凝厚而不失潇洒,字与字之间错落有致,收放自如而不失法度。志石中的“望”、“深”、“后”、“低”、“徒”为常见异体字别字,“深”字与隋郭王墓志的“深”字同,“后”字和《造龙华碑》的“后”字同,“望”字和隋《杨德墓志》的“望”字同,“低”字与齐《宋买造像》中的“低”字同,“徒”字与魏《比丘僧智造像》中的“徒”字同。另外“春秋廿十八”中的十字第二笔竖画做撇状,处理得灵动大胆,也是其它碑志中不多见的。


由此可以窥知《秘丹墓志》的书丹者有很深的对汉字字形的把控驾驭能力,墓志书法从整体来看已脱离北朝书风,用笔外方内圆,劲力内含且不露声色,志石布局潇散朗润,率意自然,只有反复观看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所在。今将墨香阁藏三家题跋整拓本和秋碧堂藏册页本提供给大家欣赏。



《隋秘丹墓志》释文

长公讳丹,字君卿,常山行唐人也。南阳市掾,役使神灵,西蜀尚书,模楷朝廷。祖显,蔡阳县令。父悦,明威将军。长公器悟苞雅,腹度渊弘,孝敬自天,友乎率性。年十六任县学生,一览无遗,三冬足用。学遭格废,徵任长司,流芳弱冠,播美朝伍。若空深达,三宝用崇,冀享遐年,以垂千载。岂意崐山纵火,玉石无分,上苑逄霜,芝兰先及。春秋廿十八卒于里第,粤以大业二年十一月十日庚申,葬于望亭乡龙阳里之墓。后因崇阜, 左带洪流,卜宅于兹,实为形胜,将恐陵夷谷易,物事人非,镌石壤阴,式昭不朽,乃为铭曰:姬水启源,太山分社,汶阳受邑,庲口锡马,礼义云凝,文词河泻。其一。风扬叶鼓,霜蕙心低,寒川屡咽,离禽乱啼。徒惊玉狗,空叫金鸡,几时年月,神鸟坟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