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麦田里的守望者 想在复杂的世界里 简单地活着什么意思「复杂的世界简单的活」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想在复杂的世界里 简单地活着什么意思「复杂的世界简单的活」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初中时代就读过的书籍,我曾经一度把它当做是一本叛逆之书,也曾幻想自己成为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

虽然初读不知其意,但它引发了我强烈的心理共鸣,当然也引发了无数青少年的共鸣。全书“脏话连篇”,有一百多个 “他妈的”,两百多个“该死”,五十多个“混账”。

很多家长都看不上这本书,认为这就是在教孩子们变坏,事实当真如此吗?

《麦田里的守望者》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用第一人称视角描写,充分探索了一个少年的内心世界。

出身富裕家庭的16岁初中生霍尔顿·考尔菲德,由于五门功课就有四门功课不及格而被“在教育界声誉挺高”的潘西中学开除,当然,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被开除了。

当然,他对学校里的一切——老师、同学、功课、球赛等等,全都腻烦透了,或者被开除正中下怀!

他不想回家,于是就在纽约街头闲逛了三天,并且假装成年人做了很多所谓出格的事情,真是一段丰富而复杂的鬼混旅程,霍尔顿无疑被打上了“问题少年”的标签。

他说,我经常要对别人说“很高兴见到你”,尽管我见到他们根本不高兴。

家里与学校,他都不想再去了,他想去西部过简单的田园生活,装做一个又聋又哑的人。某种程度上他就是愤世嫉俗的厌世者,是惹人不快的讨厌鬼。

但实际上,他是纯真的,是理想主义的,是柔软的。

他似乎已经看透了这个世界的虚伪和无聊,现实与平庸。他害怕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迷茫与孤独占据了他的心扉,他排斥着周围环境一心想要逃跑,他说自己想做一个守望者。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明明他已经很失望、很哀伤,他还是想要守望别人,当然他也期待、渴望有其他的守望者能够拯救他的。

他说,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往深处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这个时候美国刚刚赢得了二战的胜利,成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纽约”代表实利主义社会,象征“假模假式”。

《麦田里的守望者》反映了二战之后,美国青少年矛盾混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代表了很多人的思想和处境,这也是这本特殊的书能够一举成名的重要原因。

大家的精神世界都荒芜了,或许连现实世界也崩塌了,以书之名,希望有无数个守望者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