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谋杀官员「紫禁城里的诡异故事」
最近很多人关心紫禁城的谋杀官员「紫禁城里的诡异故事」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紫禁城的谋杀官员「紫禁城里的诡异故事」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史籍记载,公元1735年盛夏,雍正白天还在宫里一如既往的处理政事,却在晚上突然染上恶疾,第二日,天还没亮就死在了床上。由于,雍正的死因成谜,所以,在民间衍生了许多推测与流言,其中,最生动的就是吕四娘暗杀雍正:
康熙皇帝驾崩后,四皇子胤禛入主大统,改元雍正。此时,满清皇朝的基业已十分稳固,“反清复明”的浪潮在统治者的高压之下已转入低谷,狡黠多疑的雍正皇帝仍不放心,一旦发现反对朝廷的蛛丝马迹,就大杀出手,毫不留情。
雍正时期,有个叫曾静的秀才对满清统治颇有成见,笼络山西总督意图谋反颠覆满清。事发后,雍正详查了此事的来龙去脉,牵扯出无数同案犯,通通投入监牢。曾静自免不了满门抄斩的厄运,浙江文士吕留良也深陷文字狱案中被诛满门。
吕四娘正是吕留良的孙女,因为,事发时借住在安徽的奶妈家中得以逃过一劫。此时,只有十三岁的吕四娘性格刚烈,在听说自家惨遭迫害后满腔怒火,立刻割破手指,用血写下“不杀雍正,死不瞑目”几个字,独自一人前往京城报灭门之仇。
在路上,她有幸遇到一位高僧,四娘投入高僧门下学习武艺,练就了一身飞檐走壁的本领,刀法剑术日渐精湛。后来,吕四娘几经周折来到京城,用计谋混进紫禁城中,在夜里暗杀了雍正,用血滴子割掉了皇帝的脑袋,并将首级带走祭奠家人。
据说,在雍正下葬时由于无法找到头颅,只能用金子铸造一颗脑袋替代。
其实,“血滴子”这种东西其实只是老百姓杜撰出来的,根本没有刺客使用过这种杀器。但是,在民间流言中却有着事实的影子,在小说家笔下,雍正是一个武功高强、心思歹毒的政治家,在他手下养着一大批习练古怪武功的高手,他们手里都拿着一种被称为“血滴子”的兵器,杀伤范围极广。
相传,血滴子以革为囊,内藏快刀数把,控以机关,用时趁人不备,囊罩其头,拨动机关,首级立取。与此同时,“血滴子”也是雍正手下这群高手们的别称。“血滴子”的形象特征是诡秘、残暴、人治加铁腕,艺术原形可能就是雍正朝的特务组织和密折制度。
相传,雍正的八弟和九弟都死在这种奇怪的兵刃下,当然,传言只是传言,小说也只是小说,我们不能把这些虚构的东西当作真实的历史。雍正之所以能在劣势中完成翻盘,靠的不只是心机城府,还得益于手下赡养的一批善于探听情报的能人志士,这个组织便是“粘杆处”,也就是血滴子的原型。
其实,在清朝早期就设立了情报机构,“选八旗大员子弟之獧捷者为执事人”,负责皇帝巡狩之时扶舆、擎盖、罟雀之事。是个普通官署,亦称“粘竿处”。其掌协助护卫并随侍皇帝钓鱼娱乐,并且,管理大臣无定员,由王、公、额驸及满蒙大臣内特简。
“粘竿处”单从名字理解,这个组织无非是负责抓蜻蜓、钓鱼的娱乐组织。其实,在雍正还没登基之前,住在东北新桥附近,家边有不少繁茂高大的树木,每当夏秋交替之际,树木中隐有蝉鸣,雍正喜欢清静,所以,派仆人用长杆驱赶蝉虫。后来,雍正与其他兄弟之间的太子之争已进入到白热化阶段,表面上雍正并不参与斗争,但是,暗地里却始终操纵大局。
于是,雍正暗中召集了一大批武功高强的江湖高手,将这群人伪装成当年替自己驱赶蝉虫的仆人队伍,借着抓蜻蜓捞鱼的幌子这群高手在北京城探听情报。雍正登基后,为了能让这群特情人员继续发光发热,也为了感激这群江湖人士,所以,特设了一个“粘杆处”部门。这个“粘杆处”相交于之前的“粘杆处”组织更为严密。
这个部门的头领叫做“粘杆侍卫”,通常是由立下大功的特务担任。这群人大多数都是从雍正年轻时就已追随左右,所以,权势极大。就算是“粘杆处”中最不入流的成员,每天都有机会活跃在雍正左右,每一位都是皇帝身边的“红人”。由此可见,所谓“粘杆处”在明面上是陪着皇帝抓蜻蜓捕鱼的娱乐部门,但是,实际上却是一个特情部门。
文学作品中的“血滴子”极有可能就是说的这支队伍。雍正将朝廷中的异己当成蜻蜓与鱼,任由自己捕捉掌控,由此,情报部门叫做“粘杆处”也在情理之中了。
虽说,这个部门隶属内务府,但是,总部却扎根在亲王府。相传,虽然雍和宫是雍正的行宫,但是,曾经的雍和宫地下有一条暗道,特务们就凭借此暗道与雍正往来报信。后来,乾隆继位后,为了抹除雍正对后世造成的不良影响,所以,将雍和宫重建为喇嘛庙,将其中所有暗道全部填补起来了。
“粘杆处”除了在外面的办公地点外,在紫禁城中也有自己的“办公室”,就在御花园的“御景亭”中,“御景亭”也是他们平日里值班站岗的地方。假山旁的门洞前放着四条大长凳,不论早晚,都有八个特情人员穿插着坐在其中,雍正下达的密令,通常都是由这些人送往雍和宫,再由雍和宫中的特情人员执行任务。
在雍正驾崩后,其子乾隆也曾用这种手段威慑地方官,直到乾隆驾崩后,这个部门才逐渐消失。
参考资料:
『《雍正皇帝真的死于吕四娘之手?》、《“血滴子”与雍正特务政治》、《“粘杆处”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