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射雕英雄传》「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三部曲」
最近很多人关心83《射雕英雄传》「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三部曲」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83《射雕英雄传》「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三部曲」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金庸先生的十五部武侠小说。
这部剧的酒楼大多都是“醉”字辈的,什么“醉仙楼”、“醉月楼”,现在又来个“醉乐楼”。
晚上,郭靖四人决定去皇宫偷东西吃,以了洪七公的心愿,恰好也是这天晚上,欧阳锋一帮人准备盗取武穆遗书。所谓大宋皇宫,对于这些武林人士来说,不过是比赵王府更大一点的公厕罢了。
两队人马一碰头,自然又是一阵哄闹。
这个时候侍卫还不出场,那就太说不过去了,郭靖黄蓉决定先往洞里躲躲,而欧阳锋和杨康正在那洞里翻找武穆遗书。
正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郭靖又怎会是欧阳锋对手,一掌被拍在地上。杨康眼见机会难得,杀了郭靖以除他心头恨意,飞出匕首,正中郭靖心窝。
可笑的是欧阳锋不想让他死,还要留他活口背九阴真经呢,杨康则执意让他死,这两人居然就打起来了,杨康你是哪根筋搭错了,敢跟欧阳锋叫板?就跟之前欧阳克一样,认出黄药师了还敢动手,里面的人都是没有理智的吗?这边打起来,黄蓉拖着郭靖就这么跑了。
回到破酒馆后,傻姑贪玩,趁人不备,一下拔了郭靖胸口的刀。
郭靖眼见着就要一命呜呼了,可惜洪七公被留在了皇宫里,这儿除了黄蓉,一个傻姑一个顽童,两人真是半点忙都帮不上,还想着玩,黄阿姨都要被气哭了。
话说这个是有点过分了,傻姑脑子不好使可以理解,老顽童不至于这样,你说他小孩心性,跟个孩子似的,不知道事有轻重缓急,那他之前一个人照顾洪七公不是照顾得很好吗?洪七公都不住称赞他“又帮他找吃的,又帮他运功疗伤”,周伯通照样能把该做事做好。洪七公的伤跟现在郭靖这伤真是没法比了,自己结拜兄弟郭靖是属于眼见不活的类型,周伯通反倒只知道玩,这个人设上有点崩啊。
好不容易说服周伯通帮了点忙,又出主意说九阴真经可以救郭靖,但需要两人双手紧贴七天七夜不分开运功疗伤,以周伯通尿性是办不到,这事说白只能黄蓉去做了。七天七夜双手紧贴不分开?算了,不要去细想这里头的逻辑与合理性了。
这个疗伤的环境是相当不错的,第一是密室,有外人来也很难找到这间密室;第二墙上有孔洞,为什么会有孔洞不去管它,两人疗伤时还可以通过孔洞观察外面吃吃瓜。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接下来的一幕大戏做准备,我这里就直接引用倪匡的原话了:这一段可以说是在借鉴古希腊艺术的基础上,采用了莎士比亚的戏曲创作手法,与其说这是一段小说,不如说这是一段戏剧。
两人在密室里疗伤,通过孔洞看到外面江湖人物一个个登场(几乎是之前出过场的人物都在这里露了面),每个人都为某些事情而来,又为某些事情而走,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集中到这个破酒馆,接下来的一段在原著中可谓是相当经典和精彩的。
我们这里抛开原著不说,只说这部剧,下一期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郭靖和黄蓉在这七天七夜里究竟吃了多少瓜。
在金庸的小说中,像这种“密室疗伤”的情节并非《射雕英雄传》所独有,相反,这是金庸特别拿手和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比如在《神雕侠侣》中,郭靖和黄蓉在陆家庄举办的“英雄大宴”也是类似的情节。先是杨过扮作乞丐跟着别人进了陆家庄,被全真教的人认出,杨过与全真教的矛盾冲突;
随后是丐帮大会,黄蓉将帮主之位让于鲁有脚;
再之后金轮法王师徒进场捣乱,与英雄豪杰比武三场定输赢;
杨过与小龙女相遇,两人联手击退金轮师徒,长了中原武林的志气;
最后到晚上宴会,杨过小龙女两人誓死要在一起,与传统的礼教相抗。整个一段在看原著时,真得一个字都不想落下,改编成戏剧作品,也是非常能够出彩的剧情,但一不小心,也很容易拍成流水帐,那就没意思了。
此外《天龙八部》中的少林大会,《倚天屠龙记》里的六大派围攻光明顶,可以说这两幕比之射雕和神雕更为精彩,能将那么多角色置于同一场景中,处理好每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谁出场谁下场,调理分明而不显杂乱,相辅相成而不显流水。这就是金庸的手段,如我这等,只有仰头膜拜的份。
金庸本名查良庸,生于1924年浙江海宁,1948年移居香港,早年间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金庸在1939年初三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写了一本《献给投考初中者》的指导学生升学实践的参考书,这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
1948年,金庸是作为记者调到了《大公报》香港分社任职,在1952年,调任《新晚报》的副刊编辑,《新晚报》是隶属于《大公报》的,当时和梁羽生是办公室里的同桌。
在50年代,金庸还写过不少电影剧本,比如上图这部《兰花花》,编剧叫林欢,就是金庸写电影编剧时用的笔名。
在1955年,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上进行连载,当时《新晚报》的小说正好连载完,急需新的小说连载,而且得是武侠小说,于是就让金庸顶上了,这也是他第一次使用了“金庸”这个笔名。
到1955年年底,《香港商报》的编辑一看这《新晚报》的《书剑恩仇录》连载的不错么,干脆就邀请金庸也在他们报纸上连载武侠小说,可当时《书剑恩仇录》还在连载中呢,哪抽得出空,实在是对方态度恳切,金庸一心软,第二篇连载武侠小说《碧血剑》就在1956年《香港商报》的“说月”版问世了。
1957年,第三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开始在《香港商报》上连载,这段时间他当编剧当得挺欢的,所以在写武侠小说时,不经意间就有了戏剧体,就比如今天提到的“密室疗伤”这一段,金庸也承认那完全就是舞台剧的场面和人物调度。
1959年,金庸第四部武侠小说《雪山飞狐》问世,并在《新晚报》上开始转载,差不多十年后,经过金庸修改,又在《明报晚报》上重新连载。
就在同一年,金庸和朋友准备创办自己的报纸――《明报》,那么创建新报纸,如何吸引读者就是个大问题了,当时《射雕英雄传》已经转载完毕,可以说这部连载很受读者的欢迎,所以大家就想着要不写个“续集”,这不一下子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了吗?所以就有了《神雕侠侣》,从《明报》的创刊号就开始连载,历时三年。
《明报》创刊后,日子过得也很紧巴,比较艰难,金庸又创办了隶属于《明报》的《武侠与历史》周刊,主要就是为了刊登武侠小说,金庸的第六部武侠小说《飞狐外传》就在这份周刊上连载。
到了1961年,《明报》依然很困难,金庸在这一年,也不停地靠连载武侠小说来缓解报刊的压力,在《神雕侠侣》还没写完的情况下,就开始了《白马啸西风》和《鸳鸯刀》的连载,《白马啸西风》是一部中短片小说,早先是为电影写的一部剧本。《鸳鸯刀》也同时在《明报》连载,甚至和《神雕侠侣》共用一个版面,也是一部短篇小说,差不多一个月就连载完成。
同年7月,《神雕侠侣》刚连载完,金庸马不停蹄就开始了《倚天屠龙记》的创作。再到1963年,《明报》与新加坡《南洋商报》合办的《东南亚周刊》,金庸为这份周刊而写了《连城诀》,当时的名字是叫《素心剑》。
《天龙八部》也是在1963年开始连载,历时四年,其中有部分内容就是由倪匡带写的。1965年,《天龙八部》还在连载时,金庸又在《东南亚周刊》上发表了新的小说《侠客行》。
1967年,《笑傲江湖》在《明报》上开始连载,历时两年多,到1969年10月连载完毕。这部小说一度被认为是政、治小说,不细说了。(上图为1982年香港明河出版社出版的《笑傲江湖》)
1970年《明报晚报》创刊初期,金庸发表了短篇小说《越女剑》,他写这部短篇的时候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正在连载中。金庸原本是想为《三十三剑客图》每一幅图都写上一篇短篇小说,只可惜写了一篇就没再写下去,《越女剑》成了唯一一部。
1969年到1972年,将近三年时间,金庸在《明报》上连载了自己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写完这部小说,金庸宣布封笔,不再写武侠小说。至此以后,金庸开始了对自己武侠小说漫长的修订工作。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