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吴江本地方言「吴江方言对话」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吴江本地方言「吴江方言对话」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类社会的发展,首先是解决吃饭问题。在缺吃少穿的年代,解决吃饭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人们的话语中,有关“吃”的也是最多的。中国人大凡在“饭点”前后遇到熟识的人,经常会习惯性地问“吃过了吗?”在苏州吴江同样如此。

吴江话是吴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吃”的方言相当丰富,不但说吃粥、吃饭,而且连喝酒、喝水也称为吃酒、吃茶。在吴江人口中,不论水中有无茶叶,即使是白开水都称为“吃口茶”,相当有特色,在吴方言中也是“与众不同”的,下文中试述几则。

吃茶

“吃点心”在吴江话中就是指“吃午饭”,是中午的正餐。这个说法也许是古人每日两餐制的遗意。古人把第一顿饭叫作“朝食”,即“饔”;第二顿饭叫作“餔食”,即“飧”。语出《孟子·滕文公上》“饔飧而治”。汉赵岐注:“朝曰饔,夕曰飧。”在农耕社会,作为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民,由于体力消耗大的缘故,在早、晚两餐之间加上一顿,“吃点点心”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吴江话中将中间的“加餐”称为“吃点心”。

如果是指早餐与午餐之间、午餐与晚餐之间的“加餐”,吴江人称之为“吃小点心”,是不会被误解的。“吃小点心”之事一般发生在建造房屋等重体力活的中间休息时间。东家为了感谢前来“帮工”的邻里乡亲,会准备一些糕点,让大家稍事休息,喝口水,吃点点心,类似于“茶歇”。这些糕点,往往是亲戚家送的松糕或团子,寓意高兴和圆满。

以糕点做“茶歇”时的吃食

“吃酒水”在吴江特指参加亲友的婚礼,应邀去“喝喜酒”,而不是指饭桌上饮用的酒和饮料。在举办婚礼前,主家(不论是男方还是女方家庭)都会向亲友“请吃酒”。“请吃酒”还得专门上门,且要带上糕团和糖,以示慎重,不能随便空口说说的。届时去“吃酒水”的亲戚不但要带上一些蒸糕和若干团子,还要“行人情”(送贺喜的红包)。“人情”的多少是“随行就市”,需要考虑与主家的亲疏关系。一般来说关系越亲礼越重,关系越好礼越重。

与参加婚宴“吃酒水”相对应的是参加丧事,俗称为“吃豆腐饭”,又称“吃利市饭”。称为“吃豆腐饭”这大概是因为办丧事这几天,每餐的餐桌上必备“豆腐”一菜的缘故吧。“吃利市饭”者,不论是亲戚还是乡邻都要“随礼”,不过是“礼轻情意重”,估计是古代赙仪的遗意吧。另外,在吴江丧家采办的“豆腐”又被称为“大蔬菜”,至于为何这样说,原因已难考证。

喝喜酒

当然,除了真正的“吃”以外,吴江还有许多带有“吃”的话语,略带惩罚性的含义,颇有特色,也举几例。

“吃官司”就是犯事被判刑了;“吃萝卜干饭”就是指拜师学艺尚未“出师”那段时间,需要“吃点苦”。

“吃生活”特指孩子做了错事,受到家长惩罚性的殴打。因此,大人经常要这样教育孩子:“乖点哦,弗乖要吃生活葛!”

还有一个其同义词叫“吃家生”。吴江人把家具统称为“家生”,木制家具称为“硬头家生”,厨房里的碗碟统称为“碗盏家生”。大概是因为家长惩罚孩子时会动用棍棒之类的“家生”的缘故吧,将挨棍棒称为“吃家生”。

“吃牌头”是指受到呵斥、批评、责怪。往往是指犯错的程度要较“吃生活”“吃家生”低,类似于受到口头警告之类。

吴江还有些谚语,也与“吃”有关,比如“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意思是端午节过后,气候“乍暖还寒”,也许还会有冷空气光临,而且不止一次;“冬吃萝卜,夏吃姜,勿请医生开药方”,说得是一种普通的养生之道;“满饭好吃,满话难说”“吃饭防噎,跑路防跌”“心急吃勿着热粥”“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鸭吃砻糠鸡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这些看似普通的谚语,多多少少蕴含着一点人生哲理,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苏州头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