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我来过 我很乖 15年前发生在成都的故事被搬上荧屏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我来过 我很乖 15年前发生在成都的故事被搬上荧屏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电影《天堂的张望》海报

2005年,成都市白血病患儿佘艳在医院病历本上替不识字的养父写下“自愿放弃对佘艳的治疗”,她说:“我来过,我很乖。”

2020年11月20日,以佘艳为原型的公益电影《天堂的张望》在全国各大院线首映。在佘艳离开世界15年后的这个初冬,人们再次重温了这个关于生命和爱的真实故事。

佘艳是一个弃婴,被养父佘仕友在草丛中发现后收养,父女俩的日子虽然清贫,但也简单快乐。平静的日子因为佘艳突发急性白血病被打破,因为家贫,年仅8岁的小佘艳自愿放弃治疗,给养父提出了生平第一个愿望:穿一次新衣服,拍一张照片。她对养父解释说:“以后我不在了,如果你想我了,就可以看看照片上的我。”

小佘艳的遭遇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当时,《成都晚报》记者傅艳以一篇名为《8岁女孩乖巧安排后事》的报道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大家在为这个小女孩的乖巧懂事而感动的同时,捐款也接踵而至。可遗憾的是,小佘艳还是没能打败病魔,离开了这个世界。

电影《天堂的张望》剧照

遵照小佘艳的遗愿,治疗剩下的捐款当成生命的馈赠留给了7个其他同样罹患白血病的孩子。这7个孩子都来自贫困家庭,年龄最大的19岁,最小的只有2岁。

小佘艳的遭遇不仅唤起了社会对白血病患儿的广泛关注,更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正是帮扶佘艳等贫困重疾儿童,加速推动了成都市建立少儿医保。

2005年8月,成都市正式实施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制度,将全市中小学生、婴幼儿纳入参保范围,成为继上海、北京后全国第三个开展该项工作的城市,填补了当时学生儿童医疗保障空白。该制度实施当年,就有135万学生儿童参保。

小佘艳离开了,但因为她所推动的福泽所有少年儿童的社会保障机制,却在代替她继续“成长”。

2007年,成都市获批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将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制度并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后,成都在全市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年9月,成都市属高校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也相继出台。

2008年底,成都将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属高校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出台《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155号),并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成都也因此成为国内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建立了覆盖全民、城乡一体、市级统筹、全域实时结算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城市。

15年来,在做强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成都市还先后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不断优化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得到巩固和完善。

如今,成都的孩子们从一出生就被无形的“护盾”温暖守护。参保范围从新生婴儿到在蓉在校生,再到具有成都市户籍未满18周岁的散居儿童,父母一方具有成都市户籍或成都市公安部门颁发的有效《居住证》的未满18周岁散居儿童都囊括在内。

今年年初,成都保护救助困境儿童的志愿者了解到,金堂一名脑瘫儿童因父母对孩子受保障内容的不熟悉及家庭贫困现状,从未进行过康复治疗。志愿者为孩子父母讲解了政策保障后,孩子顺利进行了康复治疗且效果显著,目前已从对外界毫无反应到能自己进食。

疫情期间,成都一新生儿出现肠梗阻,因家里还有残疾人需要照顾,家庭困难极大,父母一度认为没有继续救治的能力。当地政府第一时间为新生儿办理了参保手续,孩子顺利获得了救助。

截至2020年8月底,成都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32.8万人,参保率达98%以上。其中,学生儿童393.11万人(含大学生90.05万人),占参保总人数的47.2%。

当年,小佘艳曾创作过一首小诗:“我的路不在小朋友走的小小的路上,我的路不在汽车跑的宽宽的路上。上山时我喜欢走我的路,下山时我和小鸟一起唱歌。要是你们也肯在我的路上走走,你们会听见我和小鸟在唱歌。听着歌声向前走,路就是再长,也不会觉得累。我喜欢走我的路。”

小佘艳,你知道吗?你早已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这大道上,是千千万万被守护的孩子,这一路上一直有小鸟在歌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四川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