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灵与肉的体现作者「灵与肉书评」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灵与肉的体现作者「灵与肉书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我记得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的某一天,村子像谁家有喜事,所有的男女老少都跑到李连杰(化名)家,他和长子刚从国外回来,为了庆贺探亲荣归,李连杰一家大摆宴席,请全村人大吃一顿,也就是“吃大户”。几户在政治运动迫害过他的人没去,不是他没请,是人家自己不好意思。我们一家人都去了,不去人家不高兴。毕竟那时我们家要10多天才吃得到一口肉,在李连杰家我是放开肚皮吃,直吃得两嘴冒油,直打饱嗝。

从此之后,李连杰家就开挂了。先是第一户建了个三层楼房,接着大儿子出国挣外汇,小儿子高考去了北京读大学。李连杰也不再种田,整天在街上的茶馆中一坐就是一天。我们那儿的万屠夫杀完猪,猪身上最好的部位一定是留给李连杰的婆娘,他们一家一天吃掉的肉比我们家一个月吃得还要多。在我眼中,老爷子有使不完的钱。八十年代末,老爷子还拉着在国外亲戚们给我们村捐了一所希望小学。现在回村再也见不到李连杰一家,如果在世李连杰应该有100多岁了,他的两个儿子从村子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都拿了某国的绿卡。尽管如此,但他们一家依然是我们村里老人们不灭的记忆和传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李连杰的身世。他的父亲是我们那儿的大地主,良田千顷,有好几个儿子。李连杰的舅舅不能生育,李连杰最小,于是就过继给舅舅做儿子。解放前夕,李连杰的一大家全都逃到某国。舅舅舍不得家产,留了下来,结果是舅舅(父亲)的家产没收了,顺带把他那条命也要了。李连杰作为“地主崽子”历尽了苦难,受尽歧视和某些村民的迫害,不过他生命力顽强,居然熬过新中国最艰难的30年,从一个翩翩少年,成了50多岁的白头老翁。年轻的时候,他娶了一个要饭的乞丐的女儿,严格地说是用一袋大米换来的。他有了家庭、草房和自留地。到了改革开放期间,他的海外家人主动与他取得联系,于是就出现文中开头的一幕。


最近,我读了一篇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这篇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牧马人》,是著名导演谢晋执导的,当时引起了轰动,影片还捧红了朱时茂,现在看这部影片还是回味无穷。


故事梗概:主人公许灵均被打成“右派”,来到西北牧场劳动,得到当地牧民的关怀照料,并与农村姑娘李秀芝结成连理,文革结束后,他放弃了到美国生活的机会,决定留下来建设祖国 。我讲到的李连杰老人的故事与许灵均的经历很类似,一个现实人物,一个小说中的艺术形象。我想,如果张贤亮把故事的结局写成许灵均选择出国生活,那这个小说就不能震撼人心,因为太俗了。很多人看了电影都为许灵均惋惜,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回那个穷山区,难道那个地方离了你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教师,村民就过不下去吗?

其实,李连杰的选择是现实,是人之常情。许灵均的选择就是艺术加工,甚至我认为是虚构中的“极品虚构”,吊足了当年人们的胃口。当年,不知多少像我这样的穷人做着白日梦:突然一位国外的亲戚回国认亲,送上一笔钱,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