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开端 真的只是一场开端嘛「这真是一场什么的」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开端 真的只是一场开端嘛「这真是一场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作者:山西传媒学院副教授 王普普

空闲时间,多数在追电影。因为,对动辄30集,甚者60集的电视剧,感到心有余悸,怕跌入一个长醉不醒的梦——在这个梦里,做一个木偶人,被拖沓混乱、无病呻吟的情绪绳控制,卷入黑洞——而现实的生活,永远定格,分秒不动。

影视的沉浸式体验,本身是好的。但我希望体验的,是情感,而非情绪。情感带给人力量,她恒定,深埋,永久。而情绪,显示它裹挟的威力,它急切地需要释放。那释放之后呢,观众的心,仍然无处安放。当偶然看到电视剧《开端》的剧情简介,以及15集的篇幅,让我决定迅速追完。

《开端》讲述的是游戏架构师肖鹤云和在校大学生李诗情的英勇故事。两个人在遭遇公交车爆炸后“死而复生”,于公交车出事的时间段内不断经历时间循环,从下车自救到打破隔阂并肩作战,努力阻止爆炸、寻找真相,最终在第25次循环后,成功挽救了一车人。

追完后,欣喜变成了沉默,久久。像是在商店橱窗外,隔着玻璃,远远望去,看到了一件梦中曾期待过的衣服。它挂在那里,昭示着她独特的未来感元素。而我,隔着一条车水马龙的街道,狂喜着,要奔过去;抵达后,仔细抚摸观赏;而后,却步,失望。它,其实,只是一个壳子,而已。

《开端》给我的感觉,亦如此。若将该剧比作一个人,那么它呈现的形象是这样的:远观,穿着一件充满着大胆想象的着装,新奇、独特、叛逆、甚至有点惊艳。近看,衣服里边,却晃荡着骨瘦如柴的躯干。她缺乏营养,不丰满。甚至,经过手术后,皮肤移植拼接的痕迹,也清晰可见。而且,重要的是,脑神经连接逻辑,似乎有不完整的感觉。不过,《开端》的片头做得很好,必须肯定。它是个很大的安慰,也是上文中的独特新奇的外衣。

片头很赞,它是剧情的浓缩版动画设计,是一次“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情节预告,是一次场景的高度隐喻。金属质感的银色小球、旋转的水平滚筒、圆形自行车后轮、拳击公交车的红色手套、厚重的高架桥板、被小球引触的绿色灯管、变幻成红色的电流管、被点亮的灯泡、紧迫的计时表、上下摆动红绿木桶、红色U型扳手、翻转的公交车台面、密闭的容器、金色螺纹地来回压缩、上下运动的土黄色与青蓝色的桶、黑色的浓烟、头顶悬着的两架飞机、红色的热气球。这一切,构成了强大的意象组合。

银色金属的小球,我理解为公交站牌下,排队候车的乘客。排在最前边的首先进入,开始了自己的旅程。一路经过很多站,在某一个站台上来的乘客,携带的物品,改变了原本安全洁净的绿色电流,引除红色的电流,导致灯泡处的电流过大。公交车也曾在黑色浓烟中翻滚,但经过循环多次,上下两只桶,不停地营救灭火,终于成功。片头中,对青色、红色、土黄色、金色、银色、黑色等多处色彩的隐喻,运用,以及材料质感、场景道具的设计,浓郁的美学视听,值得国内剧学习。但,脱去这件独特精美的外衣,望着里边骨瘦如柴的身躯,依然有强大的不适感。

失败的剧本改编手术

有赞美,也有失望。于是,去找了原著,终于明白这种不适感的来源。

读完小说,不适感终于瞬间被解惑。上文感受中,身体空荡荡的原因,脑神经不完整的原因,都有对应的根由。只是在小说改编成剧本时,做了一场很失败的手术。在小说的设定里,其实是有两个轮回的,一个轮回在公交车上,另一个轮回属于一个快递小哥。他每天重复着送相同的快递,在快递路上遇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循环后有能力帮助别人,人生变得更有意义。快递小哥明白了,只有自己送完应该送的快递才能结束这一切的时候,最终成功脱离了轮回。我觉得,这一条线索的加入,就像身体的两条腿,才能更支撑着该剧的丰盛。

在原著的结局,男主角终于找到了时间循环的秘密,也查清楚了公交车爆炸的真相,并且找到了真正的凶手。而在电视剧中,时间循环的秘密,这个概念是最核心的基石,被割掉了。其实,这是本小说最有价值的地方。对于剧情来说,也是必要的一个背景铺垫,脑神经不完整的感觉自然消解。当然,改编有自己的权利,决定如何取舍,我很尊重。

多么美好的时间循环IP

时间循环的形式背后,有很深刻的人生意义,即自醒。因为,进入时间循环,是一种外力强加的被迫。剧中的男女主角,不得不对自己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这是一种不以意志为转移的逼迫。看似困境,其实是一次自我救赎。它让观众把长期以来的关注点、注意力,从外在纷繁的其他人、其他事中收回,转移到自己的身体感受,内在真实然后,试着去给我们的身心,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态,去疗愈,更去升维。

片子是设定主人公被迫活在当天。如果把进入循环的某一天,当作“当下此刻”,将每一次的爆炸死亡结果,当作这一天的“晚上睡眠”。那么,睡眠,某种程度上,等于死亡一次。为什么要重复每一天?目的是摆脱线性时间,只有对当下此刻,全情投入,圆满解决当下,才可通关升级。通关升级的关键,不是更换事件,而是我们更新我们的意识意念。

一是从爱出发,带着爱的频率去做每一个选择。一件事情发生与完美解决,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事件中的唯一理由。完全不想自己的利害得失,从根源上彻底解决这个事情。男女主自己想办法脱离爆炸后,也必须重新再回去,帮助全车人安全,最终他俩也才能逃出循环。如果只解决自己的问题,仍然也逃不过悲剧。自从上车的那时,大家所有人就是一体的。

二是专注当下。过去的经验,可以带给我们经验,带给我们方法。但是,专注带来的是灵感,是洞见,是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前很多次循环,男女主凭借的是自己的经验,但真正最后帮助跳出循环的,是女主在被问询时,咨询张警官,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循环脱困的灵感洞见。

《开端》的情节推进、成功解救,全部支点都是在男女主身上。他们的身份,一个是游戏师,一个大学生。这两个身份的角色设计,对结局的成功,甚至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一张白纸的女主,何必要是个大学生呢,高中生,初中生也可。该剧的解救建立在全部的偶然性巧合之上,但好在用了梦境。梦境的频率状态,不同于白天。它也能获得很多的灵感,类似一个人独处安静,排除白天纷杂的外界干扰。

电影《源代码》的结尾,同时实现了3个满意的结局。一是男女主恋爱了。二是案件破了,拯救了很多生命。三是将身体死亡、脑波还短暂惯性活着的人,移植到另外一个身体的实验成功了。被替代的身体可以活着,被移植的头脑,也可以活着。换句话说,男主人破案救人成功的回报,是真正的“死而复生”,可以继续活在人世间,与喜欢的人恋爱,生活。奖励给主角的,是一条鲜活的生命,这是多么珍贵的奖励。这个结局回报的奖励,为个体,也为个人,无法衡量。

《开端》的结尾,男女主也恋爱了,幸福地在一起了。同时,他们和公交车上帮忙的所有人,都在表彰大会上收到了表彰,并获得一定数额的金钱奖励。对于这个结尾,我感到些许诧异。用名誉和金钱作为生命冒险的回报,瞬间拉低了片子的段位。如此高端前沿的时间循环概念,以古板传统的结尾草草了事,很是可惜。它本可以是个体自我内观、生命存在意义的范畴高度。如果多一些巧思,多一些慎重,也许可以在观众的心底,播下大爱的种子,生根发芽。然后,等着蝴蝶效应发生。

也因此,更喜欢《源代码》的结局。因为,只要从大爱出发,命运对你的奖励,可以是奇迹。表面的损失,与更底层生成的礼物相比,简直毛毛雨也算不上。不过,《开端》在题材选择上,为国内剧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正如其名“开端”。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