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我爱你长沙,爱你的火辣「湖南菜」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我爱你长沙,爱你的火辣「湖南菜」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红红火火的大长沙美食城寨。图源/网络


中国爱吃辣的地方有很多。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说,“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可见湖南人对辣椒爱得最为热烈:没了辣椒,就茶饭不思,生活也失去乐趣和盼头了。


然而,辣椒与湖南并非青梅竹马、天生一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两者结缘不过300余年。从陌不相识,到怦然心动,再到如胶似漆、相互成就,辣椒与湖南演绎了一部火辣辣的爱情大片。


▲湖南某地举行的吃辣椒比赛,参赛者在辣椒池中吃辣椒。图源/网络


情定湖南,辣椒打败了哪些对手?


辣椒原产于美洲。五六千年前,印第安人就已开始驯化栽培野生辣椒,作为日常食物。15世纪,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同时发现了辣椒等人们从未见过的物种。之后,辣椒跟随着欧洲商船辗转来到了中国,那时已是17世纪晚期。


▲形形色色的辣椒。图源/网络


据史料记载,辣椒登陆中国的第一站是浙江杭州附近,很快随着移民的脚步来到了湖南。仿佛冥冥注定,辣椒在杭州并没有扎下根来,但与湖南相遇后却迅速擦出奇妙的火花,产生猛烈的“化学反应”,势如破竹般栽遍了三湘大地,而湖南人也纷纷抛弃“旧爱”,把全部的爱都给了辣椒。


湖南人还有“旧爱”?是的,在辣椒到来之前,湖南人嗜辣已久。湖南三面环山,北有浩瀚洞庭,境内河流密布。夏季气温高,烈日加剧河湖蒸发,三湘大地湿热郁积而不得散发。冬季北方冷空气长驱直入,大雾弥漫,湿冷逼人,自古被称为“卑湿之地”。


▲湖南北部张家界,山峰耸立,四季云雾缭绕。图源/网络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湖南人一直喜欢吃辛辣食物,用以发郁去湿、抵御风寒。在没有辣椒的漫长岁月中,花椒、茱萸和姜三种辛香料主管了湖南人的舌尖,尤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花椒,在上千年间都是湖南人的最爱。在公元前300年屈原所写的《楚辞》中,便可以看到大量花椒等辛香料的身影。


▲在辣椒之前,花椒、茱萸等是湖南人爱吃的辛香料。图源/网络


辣椒有何等魅力,能成为湖南人吃辣的“正宫”?从使用角度来说,辣椒更易保存,方便易食,并且口味更好更丰富;从种植角度说,辣椒更易种植,适应性强,产量也较高。辣椒当年种当年就可以收成,收成后可以放火烧山,可以防治土传病虫害,而花椒和茱萸等多年生植物就经不起这番折腾。从感官角度来看,辣椒颜色鲜艳,红黄绿色彩丰富。所谓“色香味”俱全,色排第一位。综合来说,辣椒不仅长得好看,而且不傲娇,又很有内涵,如此“尤物”何人不爱呢?


▲辣椒颜色艳丽,味道丰富。图源/网络


自从辣椒与湖南情定终身,湖南成了中国最早形成吃辣椒习俗的地区,也是最早把辣椒作为主要蔬菜的地方。辣椒也极大地满足了湖南人的胃口,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真爱万岁,湖南人送辣椒去远方


辣椒在湖南站稳脚跟后,并没有停止去熨帖更多人的胃口;湖南也没有把辣椒捆在自己身边,而是尊重她的意愿——更新其他嗜辣地区人们的菜谱。于是,以湖南为中心,辣椒开始征服神州大地。


▲四川麻辣火锅,辣椒更多是一种调味料。图源/网络


我国西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气候环境与湖南颇为相似,它们的相同特征都是日照少、雾气大、湿度大,因此这里的人们也有共同的生活习性:爱吃辛辣食物或香料来祛湿发郁。这样的地区被统称为“重辣带”。


随着对西南山区的垦殖开发,辣椒从湘西传入贵州。不久,跟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辣椒大举进军四川,迅速俘虏了天府之国人们的心。继而向西向南征服云南和广西,西南大好河山“一片红”。其间,虽然也有其他地方的辣椒传入四川等地,但只有经过了湖南潮湿环境考验的辣椒才最终生存下来。


▲如今,西南少数民族广泛种植辣椒。图源/网络


如今,除了西南重辣带,我国所有省份都有辣椒种植,辣椒成了中国种植范围最广的蔬菜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湖南成了辣椒传播最坚实的靠山。这一次不再依靠人口的迁移,而是依靠种子的力量——湖南建立了中国最大的辣椒种质资源库,全国人民都爱来湖南买辣椒种子。


由于对辣椒浓厚的感情,湖南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便奔赴城乡各地搜集辣椒品种,奠定了在全国领先的地位。但湖南的气候环境其实并不特别适合种辣椒,因为夏季炎热,冬季湿冷,病虫害多,很多地方土质也不好。但偏偏湖南人爱吃辣椒,也爱种辣椒,严酷的环境反而成了辣椒变异进化和培育新种的试验田,由此产生了很多适应性和抗病性强的良种。具有湖南血统的辣椒种子一度占了全国辣椒种植面积的80%。


▲生长中的螺丝椒,绿油油的。图源/网络


除了种辣椒,湖南对于让国人爱上吃辣椒可能帮助更大。除了西南重辣带,中国其他地方尤其沿海地区的人们原本并不怎么爱吃辣椒,毕竟这种火辣辣的刺痛感并非人们天生喜悦。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没有严格的吃辣和不吃辣的地域之分了。口味清淡的广东,大街小巷的饭馆中也随处可见各种辣菜。这很大程度要拜湖南人与湘菜之功。


▲湘菜馆开遍全国各地,颇受欢迎。图源/网络


湘菜原本在八大菜系中排名垫底,然而近二三十年已成为风头无俩的国民菜系。1993年,藉毛泽东百年诞辰之际,火辣的毛氏菜系红遍全国;1998年,口味虾从长沙的夜宵摊突然跳到全国人民的大排档上,成为各大城市人们夜生活的压轴小吃;2002年,湖南人发明的酱椒鱼头,带动了剁椒鱼头迅速霸占中国各地餐桌的主位;近十几年,平民出身的湖南小炒肉一跃成为广大城市青年的最爱,工作忙碌之余,一份火辣鲜香的小炒肉让人吃得大汗淋漓,内心暗暗叫爽!


▲经典湘菜,打工人的最爱——辣椒小炒肉。图源/网络


当代人喜欢吃辣,或与人们压力倍增而辣椒能减压活血有关。但湖南人发明的这一道道辣味美食,无疑不是一剂剂强大的催化剂,让国人都拜倒在辣椒裙下。


共苦同甘,难忘辣椒结发情


辣椒借着湖南第一次在中国扎根,又通过湖南走向全国,对湖南人不可谓不感恩戴德。而湖南人对于辣椒也是一往情深,经历岁月沧桑而初心不改。


▲辣椒伴随着湖南人度过了无数艰难岁月。图源/网络


与其他地方相比,湖南人对辣椒爱得很纯粹——四川人的辣是搭配花椒的麻辣,贵州、广西人的辣是腌制后的酸辣,云南人的辣是把辣椒炸熟之后的焦辣,而湖南人的辣是原始的鲜辣,把辣椒直接当作蔬菜全部吃掉。


辣椒最初跟随垦荒移民从江西、江浙等地来到湖南。这些移民来到湖南后主要从事坡地、山地开垦,过着艰难的“棚民”生活。再加上湖南很多地方山高水阻,资源匮乏,没有条件种植其他蔬菜,于是适应能力强、廉价易得的辣椒成了人们日常的主打蔬菜。在辣椒的加持下,再怎么难吃的饭也能够很快下咽。


▲火辣辣的剁辣椒酱最能下饭。图源/网络


辣椒与湖南人一同走过了最艰苦的岁月,也使湖南人养成了吃辣椒“下饭”的饮食习惯,这份情感与习惯一直保留至今。同样爱吃辣的四川,虽然也有移民记忆,但这里是天府之国,物产丰饶,人们可选的蔬菜有很多。在四川火锅或者炒菜中,辣椒一般只是一种佐料或者配料,而经典湘菜小炒肉、虎皮尖椒等,辣椒就是这道菜的主力食材。


湖南人大量鲜食辣椒,也跟古代缺盐有关。湖南没有主要产盐地,食盐多从外地进口。在没有盐的日子,人们便用辣椒代替,一辣盖百味。


▲虎皮尖椒,回味悠长。图源/网络


湖南内部吃辣程度也有地域区分,越贫穷闭塞的地方似乎越爱吃辣,湘西最重,湘南次之,湘北最轻。这跟上面所说的物资缺乏和缺盐程度有关系,也跟贫穷闭塞的地方一般为山区,海拔更高、湿度更大有关系。


辣出精彩,湖南人与辣椒心相合


辣椒与湖南爱得如胶似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辣椒之辣与湖南人火辣刚烈的性格完美合一,两者相互成就,堪称最佳CP。吃着辣椒的湖南人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命运,而辣椒也借着走向全国舞台的湖南人收获了无上殊荣。


▲刚出锅的剁椒鱼头,鲜辣扑鼻。图源/网络


辣椒在清初进入湖南,到了道光年间开始广泛种植。在这之前的上千年中,地形封闭的湖南一直被视为“荒陋之区”,湖南人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也一直默默无闻。然而,在道光年间吃着辣椒长大的一批湖南人,打破了这个僵局,他们中的代表是曾国藩和左宗棠。适逢太平天国起义,清王朝内忧外患摇摇欲坠,曾、左等人带领大批湖湘子弟,走出三面重山,开始平定叛乱。最终,骁勇善战的湘军一举成功,并使中国的政治和军事领域出现“无湘不成军”的“湖南人现象”。此后,湖南政治、军事、文化各领域人才群体层出不穷,成了近代中国最闪耀的一个群体。


▲长沙橘子洲头的青年毛泽东像。图源/网络


曾左之后,最有名的湖南人便是说着“不吃辣椒不革命”的毛泽东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大元帅中,有三位是湖南人,十位大将中有6位是湖南人。为何湖南人如此勇猛?有人分析,辣椒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生于山区的湖南人性格本来就倔强顽强,在辣椒的刺激下,更加激发了他们的血性与无畏,面对困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湖南最能吃辣的地方是邵阳一带,这里的人们也以“刚烈尚武,重义轻死”闻名。


▲除了辣椒,红烧肉是毛氏菜系的另一大IP。图源/网络


当代社会,爱吃辣的湖南人将他们的锐意与激情释放在了娱乐领域。君不见,湖南卫视是中国最会玩的卫视,引领中国电视娱乐20余年;而湖南省会长沙也成了年轻人最爱去的网红城市。这背后,也有辣椒的一丝催化作用吧。


▲长沙黄兴路,人群川流不息。图源/网络


- END -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与后台联系。文字版权归“国家全景地理”及《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国家全景地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