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 爬灰 一词由我老祖宗王安石故事演变来 都是司马光他们搞鬼
最近很多人关心驳 爬灰 一词由我老祖宗王安石故事演变来 都是司马光他们搞鬼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驳 爬灰 一词由我老祖宗王安石故事演变来 都是司马光他们搞鬼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根据家里的族谱上记载,一千年前,我的老家就是在王安石的老家位置,抚州临川,又是同一姓氏,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把王安石当成我的老祖宗,这并不是他当过丞相,我想沾他老人家的光,而是他为一事蒙受不白之冤而很气愤。那就是流传非常之广的公公与媳妇私通乱伦叫“爬灰”,这一词的由来是因他而起。
王安石中年丧偶,日子冷清,缺乏性愉悦。有一次走过年轻漂亮儿媳的房间,看见她睡在透明纱帐的床上,胴体半裸,春色无限,极为性感媚人,眼球不由得为之发光。王安石毕竟是诗人,于是在充满灰尘的墙上写了一句:“缎罗帐里一琵琶,我欲弹来理的差。”写完后躲在一旁观察儿媳的动静。
儿媳看到公公在外面鬼鬼祟祟的,于是出来看他在墙上写了什么;于是在公公的诗句后续上一句:“愿借公公弹一曲,风水犹留在吾家。”写毕,亦咳嗽一声,即刻离开。王安石看见儿媳的诗后,正暗自高兴,没想到这时儿子出现了,于是赶紧用袖子去擦拭墙上的字迹。儿子奇怪,问老父在做啥。王安石说,在扒灰。 于是度过了难关。
还说王安石的儿子王雱早死,儿媳独居小楼。王安石不放心,暗中前往察看,儿媳“错会其义”,以为公公有意于自己,就在墙上题诗,有“风流不落别人家”之句,王安石赶紧“以指爪爬去壁粉”。事情似乎就这样结束了——然而《吴下谚联》在这儿加了一句意味深长的结语:外面流传的“扒灰”之语,就是打这儿来的。
清人李元复《常谈丛录》文中说:“俗以淫于子妇者为‘扒灰’,扒行灰上,则膝污也。”意思是说:民间把公公和儿媳行那事叫“扒灰“,扒灰要弯腰跪在地上,这样就把膝盖弄脏了。 “污膝”与“污媳”谐音,隐义是脏了媳妇,由此引申。当然,这种说法并不严谨,似有牵强附会之嫌。
特别是清人王有光在《吴下谚联》的解释说:“翁私其媳,俗称扒灰。鲜知其义。按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
按现在的话说,南朝梁武帝萧衍大兴佛事后,江南一带庙宇如林,香火旺盛。许多善男信女为虔诚祈福,求得菩萨保佑,在庙宇进香时大量焚烧一种涂有锡箔的纸钱,因而留下大量含锡之灰。这锡可以再利用,在当时价钱不菲。于是就有一些贪利之徒,在夜深人静之际潜入寺院扒灰偷锡。这儿“扒灰”的目的是“偷锡”,锡与媳同音。据此,有些好事的文人们便将翁媳“乱伦”称为“扒灰”,隐含着“偷锡(媳)”之意。
王有光在解释扒灰的由来时,直指这词源于王安石与他的儿媳之风流韵事,导致这说法的流传就更广了。
其实,王安石是古代文人中少见的超级慈父,尤其对于长子王雱(音pang)更是寄予厚望。据元脱脱《宋史·王安石传》记载:他的儿子王雱,字元泽,“为人慓悍阴刻,无所顾忌。性敏甚,未冠,已著书数万言”。王安石对他十分溺爱,曾把王雱所写的《策论》和所注的《道德经》刊发出来,以提高王雱的声价,但王雱最后因精神分裂症,于33岁时逝世,王安石十分悲伤,王雱之死对他的打击甚于政治上的挫折。他在儿子的祠堂上曾经挥泪写下“斯文实有寄,天岂偶生才?一日凤鸟去,千年梁木摧。烟留衰草恨,风造暮林哀。岂谓登临处,飘然独往来。”凄然之情溢于言表。
可见,王安石的人品是相当不错的,他一生都没有纳妾,也没有像其他文人那样传出绯闻。据史载,有一次,他的夫人为他买来一个侍妾,他大吃一惊,忙问是怎么回事。原来这女子的丈夫为官家押运粮食,结果船沉了,家里变卖了所有财产,仍还不上官债,不得已将自己的妻子出售,被王夫人以九百缗买下。王安石听后,连夜将这女子的丈夫找来,要他将妻子领回家去,好好对待,并且绝口不提退钱的事。
王安石到是确实为儿媳庞氏做过一件轰动一时的事。王雱换了精神病后,王安石同情庞氏的处境,决定让他们离婚,还为她选定了合适的对象,像嫁女儿一样把她嫁了过去。同时还有个兵部员外郎侯叔献,继配是个悍妇。侯死后,皇帝担心她虐待前妻之子,特意下了一道圣旨替侯叔献休妻,当时人们把这两件新闻编成两句话说:王太祝生前嫁妇,侯兵部死后休妻。王雱当时任太常寺太祝之职。
想来,最初的传闻应该是这样的:“王安石很关心儿媳,毅然解除她与精神病儿子的婚姻。”但有人可能听到前半句就已经浮想联翩,许多人更是认定王安石 “爬灰”无疑并开始津津乐道了。
那么,那些小人为什么要如此编排王安石呢?众所周知,一是他诗文出众,王安石在当时的文化圈中享有很高的美誉度;三是他坚持锐意变法改革得罪了不少人。很多人可能读过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就在这篇文章中,王安石狠狠地批驳了司马光等一批保守派“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的嘴脸,很是自信地提出了自己的改革主张。
因此,就是那司马光怀恨在心,故而给他编撰了上述桃色新闻,舌头底下打死人,在背后添文加醋的胡编乱造,添油加醋;更是有一些人趁机报复,推波助澜。可想而知,不爱财、不好色的老祖宗王安石,就这样被历史抹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