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李商隐无题描写爱情「李商隐的爱情」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李商隐无题描写爱情「李商隐的爱情」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文|鹤鸣甘棠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这是元朝大诗人元好问的经典诗句,是用来评点唐朝诗人李商隐的。

“西昆”是指西方昆仑群玉之山,相传是古代帝王藏书之地,后人称李商隐的诗为“西昆体”;“郑笺”呢,是说东汉儒学大家的郑玄喜欢为古书所作笺注(注解),使后人阅读起来没有障碍,内容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

不仅是元好问,还有很多喜欢李商隐诗歌的朋友们,都有一种感觉,他用词华丽,风格美好,只可惜大多晦涩难解,没有人为他的作品像郑玄解读古书那样作出完美的注解。

事实也如此,但李商隐更有类似“相见时难别亦难,明月星稀道晚安”等诸多名句百读不厌,广泛流传。

然而,李商隐也是简单朴素的,只是大家没有过多的留意罢了。

比如李商隐为妻子王氏写的一首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的爱情小说,朴实无华,明白易懂,却又令人在赞赏之余,不免潸然泪下,为他的那片怜妻之情所感动,假如换作自己,何尝不如此呢?原诗是这样写的: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01 小说的开端——低调沉闷

普及一点文学常识吧,写一篇小说首先要具备三要素,即指人物和情节和环境,这是小说写作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

所谓人物,在这首诗中就两个主人公,就是李商隐和妻子王氏。从小说写作而言,题材应该与爱情有关,悲剧或喜剧尚不得知。

当时所处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

唐宣宗大中五年,也就是公元851年,夏秋之交,李商隐的妻子王氏突然病逝。

此时,李商隐三十八岁,工作呢,处于失业下岗状态。

因为此前欣赏李商隐的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去世了,时间是这一年的春天。

可以说,李商隐正是祸不单行的时候,心情可想而知,郁闷与悲伤双重阴影压抑着他。

天无绝人之路。这年冬天,作为剑南(剑阁以南)东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隐伸出了橄榄枝。

此时此刻,李商隐悲喜交加,妻子去世的痛楚还没有消除,为了生计又不得不离家远行。

这篇“小说”便由此开始了,背景也非常清楚,一位再就业的晚唐文人,准备远途出发,奔赴东川(治所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到柳仲郢的门下做事,职位是幕府参军。

也就是第一句诗“剑外从军远”的叙说来由,这部“爱情小说”开局的场面是低调沉闷的。

02 小说的发展和高潮——雪上加霜

公元851年11月,正值隆冬,天寒地冻,李商隐孓然一身,行囊单薄,一个人孤零零地面对这个残酷世界。

没有钱可以,就是不能没有“伴”。

他想起了妻子,想起了平日里为他缝补添置衣裳的那位贤妻王氏,可是已经阴阳两隔了,只能重生相逢在梦里。

于是,诗人写下了第二句“无家与寄衣”。

我就要到剑外任职了,路途很遥远,妻子离开了人世,就如同没有了家,她再也不能给我寄送寒衣了。

一路风霜,万般凄苦,都蕴含在这淡淡的一句诗中了。

李商隐用“寄送寒衣”这一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通过具体细节的传神描绘,产生了与读者极大的互动情感效应。

妻子的贤惠不言而喻,思妻的内心隐隐发痛。

不用什么惊天动地,一草一木,一件寒衣,也会让这个温暖的世界为之动容。

李商隐心目的妻子形象已从模糊的梦境中迸发而出,真可谓栩栩如生。

“小说”还在继续,故事情节还在演绎着。

冬天的雪是晶莹的,是上天赐予的可爱的精灵。如同刀郎的那首经典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

2002年的第一场雪,

是留在乌鲁木齐难舍的情结。

你像一只飞来飞去的蝴蝶,

在白雪飘飞的季节里摇曳。

可是,对于李商隐来说,远方出行,又遇降雪,在他眼里,“雪”更是冷漠的。

“雪”不仅是他离开家乡难舍的情结,更是没有妻子陪伴、没有妻子照顾的冷冰冰的摧残。

天愈来愈冷,身上的寒衣即便能抵抗一时,也难以填补失去妻子的心寒之窟。

李商隐在去东川的途中,于是写下了第三句诗“散关三尺雪”,可以说是整篇“小说”的高潮所在。

蓦然回首,离家是越来越远,有思念亡妻的悲痛,有远途奔波的疲劳,却又在大散关(现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地段碰上了可恶的大雪天气。

此刻,多重的压力又能使李商隐怎么能欣赏“雪”呢?

“雪”其实就是天上撒的一把盐,无情的舔舐着李商隐的伤口。

此情此景,真是雪上加霜呀!

这篇“小说”究竟如何发展呢?它的主题是要突出表现什么呢?

假如是你,你又会怎么想呢?

03 小说的结局——垂泪青衫

大雪封山,道路阻绝,李商隐只能留宿大散关的驿舍。

太累了,休息吧。

他是在自我安慰,也是在逃避现实。

能睡安稳吗?俨然不能。

他梦见了自己可爱的妻子,也许卿卿我我的恩爱场景会让他宽慰,就像刀郎的歌曲一样:

忘不了把你搂在怀里的感觉,

比藏在心中那份火热更暖一些。

忘记了窗外的北风凛冽,

再一次把温柔和缠绵重叠。

可是,他一直梦见的却是妻子忙碌的身影,坐在织锦机上为他赶制棉衣。

由此足见,妻子在李商隐心目中的分量之重,侧面也表达出他们的恩爱情深。

这就是最后一句诗“回梦旧鸳机”的含义所在。

窗外,大散关的皑皑白雪足有三尺厚;梦里,回想往事只有妻子为我操劳万般情。

李商隐以温馨可亲的梦境反衬冰冷严酷的现实,更可以看出见他内心痛苦之深。

为谁而深?那是一位丈夫对妻子的无限深情和挂念!

(旁白:此处,凡是有情之男士,都会垂泪青衫的。白居易曾在《琵琶行》中写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至于他的梦,有没有“你的红唇粘住我的一切”,有没有“你的体贴让我再次热烈”,有没有“你的万种柔情融化冰雪”,略而不写,留在纸外,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就是该篇“爱情小说”的精妙之处。

结语

对于李商隐的这首诗,清朝“风流才子”纪晓岚曾经这样说过:

回梦旧鸳机,犹作有家想也。

纪晓岚的意思是说,李商隐用“有家想”反衬“无家”丧妻的痛苦,可谓是朴素洗炼,而又深情绵邈。

为何说这是李商隐的一部“爱情小说”呢?因为这首诗有具体人物的描绘,有现实环境的衬托,更有故事情节的层层推进、步步加深,凸显了一位温德贤良的妻子形象,也写出了诗人自己凄凉寂寞、身不由己的无奈情怀。

从军剑外,畏途思家,是第一层;

妻亡家破,寒衣无寄,是第二层;

路途遇雪,难上加难,是第三层:

旧梦重现,倍增其哀,是第四层。

综上所述,这首诗用短短的二十字,表达了丰富的内涵,以悼伤亡妻为主线,有谋生的艰辛,有路途的坎坷,有伤别的愁绪,更隐含了仕途的悲叹,可以看出,李商隐文字功底之深厚,用心用情之意专。

因此,论其为一篇经典简短的“爱情小说”完全符合现代小说的评判标准,也是上乘的精悍佳作。

参考资料:

1、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下)》

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

平民之宴,用文字点亮生活,用文化解读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