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浙江博览会「乾隆下江南视频」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浙江博览会「乾隆下江南视频」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乾隆帝朝服像

碧玉“十全老人之宝”玺

宋官窑洗

要说中国历史上人气最高的皇帝,若乾隆认第二,恐怕还真没几位敢认第一。

乾隆很爱杭州,孤山就有一套他超大的“别墅”——清乾隆十六年(1751),他第一次南巡至杭州,地方官员提前一年,整修了康熙时建造的西湖行宫。

如今,行宫遗址还在,南至西湖,北至孤山山脊,东至今浙江省博物馆,西至今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

乾隆六次南巡到杭,都住在这里。今年8月,他要“第七次下江南”了。昨天,浙江省博物馆召开发布会,8月10日至11月10日,故宫博物院与浙博将在浙博(孤山馆区)西湖美术馆共同推出年度重磅大展《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

展览共展出故宫、浙博及国内其他博物馆、图书馆的202件珍贵展品,其中的168件来自故宫,31件来自浙博,有极具盛世之风的国宝级文物,也有乾隆贴身御用之物,龙袍、玺印、盔甲、文房及御笔亲题的书画诗稿,不仅全方位呈现乾隆的生平与功绩,也将深度解读乾隆与浙江的不解之缘。

浙博馆长陈浩表示,本次展览是浙博自2000年以来最重量级的展览。钱江晚报是本次展览的主办媒体,这也是继2013年“情语——丰子恺《护生画集》真迹展”、2014年“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2015年“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系列大展”等大展后,钱报与浙博共同向公众力推的又一重磅展览。不少文物曾轰动两岸,这十件展品一定要看

海内外曾多次举行以乾隆皇帝为主题的展览,在历次展览中,本次大展的规格与规模都相当高。其中不少文物曾在2013年台北故宫大展“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味”中展出,轰动两岸。

展览分六个单元:第一单元“君临天下”,从乾隆的青年、壮年、老年出发,完整地反映了乾隆富贵天然的幸运一生;第二单元“勤天敬民”,展现乾隆熟读经史、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修养、勤政爱民的政绩以及他尊孔崇儒、力倡文治的成就;第三单元 “海宇安澜”,呈现乾隆重视骑射、崇尚勇武的传统和稳固海疆的赫赫武功;第四单元“怡情乐志”,侧重体现他的文人情趣、审美品位和艺术修养;第五单元“佛日普惠”,诠释乾隆与佛教的不解之缘;第六单元“为爱西湖”,叙述乾隆流连于江南锦山绣水、终其一生反复题咏、摹绘的文化现象。

202件展品背后的乾隆故事,我们之后慢慢讲,但有十件展品推荐必看:老年朝服像、弘历鉴古图、平安春信图、十全老人印、御制海塘记、宋官窑洗、极乐世界佛屏、弘历御笔西湖卷、明黄色锻绣彩云蝠寿金龙纹男棉龙袍、以及乾隆阅兵时穿的黄色锻绣金龙纹铜钉棉甲。

先大致介绍几件,比如,碧玉交龙纽“十全老人之宝”。

我们知道,乾隆自称“十全老人”,自认“文治武功”古今第一。“武”的一面有“十全武功”,指的是十次远征边疆,最终确立清朝全盛时期的版图,即近代中国的疆域。碧玉交龙纽“十全老人之宝”玺是乾隆的纪功之物,也是他的自励之玺。

再来说说“文治”,乾隆在文学艺术上具有超越一般帝王的深厚造诣。这次展览把乾隆的书房也“搬”来了——复制了闻名天下的“三希堂”景观,展出乾隆御用的文房四宝:檀香木翠毫笔、青玉三峰笔架、松花石磬纹池砚、碧玉西园雅集图笔筒等。

展览里还能看到一件乾隆珍藏的南宋官窑洗,看着低调,实际上文物价值超过一亿元,代表了中国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杭州人都不会陌生。乾隆有多爱杭州,展览特别打造“为爱西湖”单元

本次展览最让杭州观众有亲切感的,恐怕还是乾隆对杭州的钟爱,这就是特别打造的“为爱西湖”单元。

乾隆曾总结称其一生完成两件大业,一为西师,一为南巡,浙江是南巡的最南站。展览中有两幅图描绘了当年西湖行宫的景象,一幅是西湖博物馆收藏的《清乾隆西湖行宫图》,另一幅是来自常州博物馆的张宗苍绘《西湖行宫八景图》。

乾隆有多爱杭州?

举个例子。游玩西湖后,他一拍板:“西湖好,我要带回家!”就真的把西湖“复制”到了北京——乾隆在圆明园仿建西湖十景,在颐和园仿建苏堤。本次展览中的董邦达《西湖八景图》卷,描绘的正是乾隆精心复刻的西子湖山。

乾隆御笔亲题的和杭州有关的诗书字画也不少。展览中的《西湖图》卷,就是他73岁时亲笔画的,长约一米,画的是湖心亭,还啪啪啪盖了18个印章,题了字“西湖无不佳,而此称湖心。”

如果你真认为乾隆是来旅游的,那就错了。乾隆南巡至浙的首要任务是考察河工与海塘,督促修筑钱塘江海塘,这是关系国本民生的要务。

乾隆在位时,曾先后耗资白银100余万两修筑钱塘江海塘,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就登上六和塔观看钱塘大潮;第三次南巡,还赴海塘监督工程。

当你读到乾隆帝御笔《阅海塘记》卷,会深深感慨,乾隆的励精图治全在上面。《阅海塘记》书于乾隆52岁第三次南巡,他细细总结了治水理念及经验教训,并在实地考察杭州沿海塘坝的基础上,阐明柴塘与石塘对于治理海患的不同作用与利弊得失。

不得不提的还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编修是乾隆朝最大的文化工程,历时15年,至今保有“世界丛书之最”的桂冠。展览中有四库总纂官纪晓岚亲笔誊写的《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方便乾隆出巡时携带。还有现藏于浙江图书馆的《四库全书》文澜阁本,也非常珍贵。

“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是浙博免费开放后推出的首个公益性收费临展,旨在通过低额门票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展陈服务。门票全价30元,针对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群体有相应的优惠票价,凭门票购买展览图录还可享受七折优惠。博物馆还准备了志愿者讲解、语音讲解器导览、微信导览、导览手册等多种免费导览方式,以及学术讲座、文化展演等50多场形式多样的配套教育活动。

姚文瀚《乾隆帝鉴古图》轴(本图有裁剪)

张宗苍绘《西湖行宫八景图》

乾隆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世人对他误会其实蛮深,很多网友以“弹幕天使”调侃他爱在书画上乱盖章,对瓷器的品味堪称“农家乐”,还爱写打油诗……事实真是如此吗?

艺术史家傅申先生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希望为乾隆正名,他是一个伟大的收藏家,也是一个伟大的皇帝。

故宫博物院与浙江省博物馆此次推出年度重磅大展《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正是希望还世人一个全面而真实的乾隆。诚如展览主题“盛世天子”。

展前,记者独家专访故宫博物院筹展组专家、宫廷部宗教文物组馆员马晟楠。

用168件文物来说明

乾隆是真正的盛世天子

记者:本次展览有168件文物来自故宫。你们如何评价乾隆?

马晟楠:乾隆其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皇帝,文治上来说,领导了一个盛世,从皇帝的职责、功业上来说是出色的。我们突出了他的文治,比如他对《四库全书》编纂的推动。论对中国文化事业的推进,可以说没有一个皇帝比得上他。从武功上来讲,正是乾隆的“十全武功”,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基础。

还有一点,整个清代所谓的正统文化,是到乾隆时期才完成的,包括礼仪、军事,甚至很细节的服饰这类。很多人调侃说,乾隆做的东西很程式化,但深入看背后的历史背景,这其实是一种政府性、规范性的表现。

记者:故宫专家希望观众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乾隆?

马晟楠:一个形象高大又有私人情感的乾隆,而不是很程式化地讲述一个皇帝应该穿什么用什么。

乾隆尚古,收藏很多,并不都是清代的。此外还有很生活化的服饰等用品,以及他编纂的图书。我们挑了很多跟乾隆个人情感有关的展品,希望大家更多从这个角度了解他。

审美不如他爸?

乾隆其实很爱古典与庄重

记者:能否推荐一些展览中的特别展品或者特别视角?

马晟楠:展览中的《弘历采芝图》、《平安春信图》(郎世宁画)以及乾隆老年朝服像这三件展品,都是非常写实的肖像画,可以看到乾隆的青年、中年和老年,他怎么从小孩子成长到皇帝,特别直观。

乾隆一生有许多肖像画,这几张都是他比较满意的(不满意的我们肯定就看不到了),上面还有题诗,他会说,画的这个翩翩少年是谁呀。乾隆还喜欢在肖像画里给自己配一些特殊的打扮,比如穿汉装,有点像“Cosplay”。

从《弘历鉴古图》上,可以看到乾隆文治的一面,画中桌上摆放的东西,在故宫里还能找到。乾隆会把搜罗的古董放在案桌上细细看,就像一个高雅的汉人士大夫。

乾隆鉴赏古董比一般人要更高一层,他编了很多我们现在说的“图录”,像《石渠宝笈》、《天禄琳琅》,这种形式之前就有,但乾隆时期的规模和档次(更高),可以说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收藏家。

记者:乾隆收藏了一件据称文物价值超一个亿的宋代官窑洗。

马晟楠:它代表了乾隆收藏的一个水平。乾隆很欣赏南宋的修内司窑,我记得有一件瓶子上有他的题咏。他说,这么多年兵火都没有伤到它,我现在还能用它,好像感受到了南宋的气息,说得很抒情。

现在网上有很多调侃,说乾隆的审美比较花哨,然后都夸雍正,其实雍正也有很多花的东西。乾隆其实很喜欢过去很雅致的气息,所以会仿造过去的名窑,也会仿青铜器。他追求的是一种正统、古典、庄重的感觉。

乾隆来杭州是贪玩?

他为钱塘江海塘操碎了心

记者:这次的展品里,有没有和杭州相关的?

马晟楠:这次特设了一个单元,有一套青玉的《乾隆帝御题西湖十景诗》册。这种玉册的形式,在乾隆之前基本没有,因为直到乾隆平定西域以后,和田的玉料才能非常畅通地进入宫廷。乾隆做玉册一般都是为了纪念很宏大的事件,而他为西湖做玉册就属于比较享受的状态了,他觉得这是自己心之所向的地方。包括在许多有西湖风景的画卷上,他都会表达:我在写这个东西的时候回忆起南巡,这让我非常开心。

董邦达绘《西湖八景诗图》卷,画的是乾隆在玉泉山仿制的西湖行宫景致。还有王方岳的《五百罗汉堂》卷,是乾隆在灵隐寺看到五百罗汉堂,觉得应该在万寿山旁边给我妈建一个一样的。

乾隆写过的杭州风景有很多,如天竺香市、西溪探梅这种名气不怎么大的景点,所以他来杭州,可是深度游。乾隆对西湖的印象,没有那么表面,有很多细节很值得去探寻。

记者:小时候看电视剧《戏说乾隆》,以为乾隆下江南就是看风景谈恋爱。浙江除了山水风光受乾隆偏爱之外,有没有其他被乾隆重视的地方?

马晟楠:这部剧对一代人的影响很大。我想有关乾隆的这些传说,恰恰说明大家喜欢他。

乾隆在杭州做的最大功业就是修筑钱塘江海塘,他第一次来就很关心。之后每一次来,都亲自去探察,这是对杭州经济建设实打实的关怀。钱塘江海塘也是乾隆整个政治生涯中很重要的事情,对国家来说,江南富庶之地,海塘必须治理好。此外杭州的军事地位也很高,原来有满城,驻有八旗军事,浙江还是训练水师的重要前线。

还值得一说的是他对浙江的印象,他觉得这个地方民风非常好。第一次南巡,刚进浙江,他就说,南巡一路来,其他地方像山东、江苏都有拖欠朝廷赋税,但是浙江没有。他还减免了杭州的赋税。

他对浙江的学政也反复说,江南士风非常盛,要把人才培养起来,还送书给这边的敷文书院。

记者:前段时间,故宫一个微信发了一篇关于乾隆和茶的文章。

马晟楠:故宫藏有清代进贡的龙井茶,盒子上写着雨前龙井,这可以证明龙井茶是清代真正的贡品。

展览中,有一支竹雕福字纹紫毫笔、一支檀香木翠毫笔,都来自浙江,制作精美。乾隆时期宫廷用笔一般是交杭州织造按内廷样式制作,这说明当时浙江的笔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