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城 就中国⑥ | 酒泉航天城 大漠深处砺剑 弱水河畔惊雷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城 就中国⑥ | 酒泉航天城 大漠深处砺剑 弱水河畔惊雷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从上海坐飞机再换乘大巴、班车,掠过车窗外一望无际的荒漠戈壁之后,终于抵达。这是一座特殊的城,你可能听过它的名字,却无法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它的历史并不久远,却已经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在这里,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飞向太空;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11位中国航天员搭乘神舟飞船叩问苍穹……它就是地处西北茫茫戈壁中的东风航天城。




开创东风 多少个第一从这里诞生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历史展览馆里,这座共和国航天城发展的历史清晰可见。


一张张老照片,翻开了当年建设航天城的峥嵘岁月——建设大军住帐篷、睡地窝、饮苦水、吃干菜,顶风冒沙,与恶劣的大自然进行着艰苦抗争。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青山头这片蛮荒之地,他们用最原始的工具,进行着最尖端的武器试验设施建设。1958年,中国第一个陆上综合导弹试验靶场,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弱水河畔、在茫茫大漠深处拔地而起。建场初期,用“东风”作为这里长途通信台的代号。后来,“东风”便成为这座城最响亮的名字。

展览馆记录中国航天历史上的多个“第一”——中国第一枚地地导弹发射试验,中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结合试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升空……这些第一,划时代地改变了中国。那时住在戈壁滩上的测量测试人员,20多人住在一顶帐篷里,人挨人,翻身都要一起行动。在露天环境下吃饭,风沙一个劲儿往嘴里灌。聂荣臻、钱学森等前辈与科技工作者一起迎风斗沙,风餐露宿。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采访中,偶遇从甘肃张掖过来的参观学习团。“以前只知道这里是一个发射场,没想到背后的故事这么感人,东风城第一代开创者们太伟大了。”参观者张丽敏感叹说。

正值东风城最好的季节,弱水河蜿蜒流淌,神舟桥飞架南北,东风湖宁静秀美,胡杨林渐次丰茂,金秋之城美不胜收。

过去保密的一些场所陆续向游客开放了。东方红卫星发射场和两弹结合试验旧址见证了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和航天事业艰难起步和发展壮大的历程;载人航天发射场有气势恢宏的飞船发射塔架和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问天阁则是航天员出征太空前生活、工作、训练的地方。


记者在问天阁偶遇航天员杨利伟的一位老战友。他凝视着杨利伟的照片激动万分。“这次到他出征太空的地方参观,感觉很震撼。从这里,我们迈出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第一步,我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

坚守东风 新一代航天人无悔选择


2011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的张晓强到东风航天城工作。“刚来时,这里设施比较差。现在,老楼房都拆掉重建了,道路也修得宽阔平整。更重要的是,生态变好了,风沙小了,环境也美了。”


9年时间,张晓强已成长为技术骨干,参与了天宫一号到神舟十一号多次重大发射任务。“刚来没几个月,就参与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发射,当时精神高度紧张,发射流程一遍遍在脑子里过,生怕有一点问题。”当看到火箭升空、卫星入轨的画面时,满满的成就感在胸中充盈。

每次航天发射任务来临之际,是这座小城最喧闹的时候:倒计时读秒声、点火的口令声、火箭的轰鸣声、人群的欢呼声……一次次绚烂之极后,这座城又一次次回归平静。“过去任务不多,现在进入高密度发射时期,几乎每半个月就有一次发射任务,大家都看习惯了。”

从普通操作手到系统指挥,张晓强成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最年轻的零号指挥员。“外人理解零号,就是那个喊‘点火’的人。但我们的工作,要负责各大系统测试工作的组织、计划和协调,除了要全面掌握整个流程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单项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在整个细节上我更是要走到看到。”尽管偶尔也会羡慕同学们身处大城市的热闹繁华,但更多的时候,张晓强更爱守在这个戈壁小城。这里,有他的责任与梦想。


90后李红宇比同龄人显得成熟稳重,2015年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发站从事火箭动力系统工作,现在已在城里成了家、有了娃。“东风现在也有数字影院,只要地方影院一上线,我们就能同步观看。”这几年,东风人不仅用上了智能手机、看上了数字电视,还骑上了共享单车、用上了移动支付。

“整体说,我们还是比其他城市要荒凉寂寞一些,但在祖国的航天事业一线奋斗,我觉得特别有价值,每天都过得很有意义。”

作为新一代航天人,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睿智而又有担当,这种精神风貌也是共和国昂扬奋进的“特殊密码”。

恋上东风 我们家乡的特产是导弹和卫星

2011年,因为丈夫在东风航天城工作,焦阳在城里开了一家小小的特产店。从焦阳的店走到航天城的标志性建筑“东风礼堂”只有二三百米。路上,人们悠闲地聊天、散步。礼堂前,大妈们欢快地跳起广场舞。体育场上,孩子们踢球奔跑,神采飞扬。这些景象与任何一个北方小城并无两样,只有当以“神舟”“飞天”命名的宾馆、太空路、宇宙路、航天路等映入眼帘时,才让人意识到这个地区的特殊身份。喧嚣与宁静、平凡与伟大,这种奇异的融合,正是航天城独有的魅力。


酒泉卫星发射 中心街景

在焦阳看来,航天城这几年变化很大:住房环境好了,交通更方便了,过日子烟火气也更足了。“我们都很喜欢这里宁静的生活。”焦阳的儿子从小就在航天城长大。“这里的娃幸福感很强,早上7点半起床,8点上学;中午还能回家吃饭、午休,下午3点半上课到6点半。”焦阳想一直守在航天城。

焦阳对孩子的学习抓得很紧。“我们东风娃年年有考到北大清华的,考到985院校的孩子一点不稀奇的。”暑假里,焦阳带孩子去了一趟北京科技馆。“馆里有个太空探索的展示,火箭怎么发射的、星箭怎么分离的,孩子讲得头头是道,把讲解老师都给镇住了。老师问他怎么知道这么多,他说我就是在航天城长大的,导弹、卫星、火箭都是家乡的特产,孩子别提多自豪了。”

【姐妹城】中国卫星发射城

西昌 地处高原,海拔较高,雨雾少、空气洁净度高,又称月亮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它成为火箭和卫星最理想的“天然发射场”,多年来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月球探测卫星等中高轨和深空探测航天器发射任务,是我国目前执行发射任务最多的航天发射中心,也是“北斗”卫星、“嫦娥”探测器的唯一“母港”。


1970年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卫星的发射塔架

太原 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的高原地区,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

文昌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是中国首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该发射中心可以发射长征五号系列火箭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爱上一座城】情系“东风”半生缘

1981年10月,19岁的尹国祥从家乡山西忻州出发,坐上一辆绿皮车,哐当哐当,清晨6点到了酒泉清水镇。“根本不知道是去什么单位,要做什么。到了清水,又上了一辆火车,就开到了戈壁滩上。”在一个废弃农场的大院里,他们以麦尖铺床、废弃铁路枕木做隔断,住了下来。直到3个月后,才知道这个地方叫“东风”。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测发站高级工程师尹国祥

“我也没想到这一干就是38年,当年我们一起来工作的山西老乡有2000多个,现在就剩我一个啦。”在尹国祥眼里,人生的选择很多,选定一个就好好干。

他从事的工作是发射场各种地面设施设备的维修工作。“工作到第五年,我才有机会正式到发射场参与试验任务,紧张又兴奋。”尹国祥记得,当时需要到各个点号巡检,点号分布在戈壁滩上,一呆就得两三个星期。“最害怕的是遇到沙尘天气。最厉害的一次,连续3天沙尘漫天,什么都看不见。沙尘吹过后,又细又软的黄沙落进设备的缝隙里,我们用湿毛巾、毛刷、吸尘器等各种办法来清洗,这是当时我们经常要面临的工作环境。”


尹国祥见证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的全部发射过程,见证了祖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是解决问题的时候。“发射神舟八号前,在一次燃料调温的过程中,有一台设备的电机出现了故障,如果是内部问题,发射时间就可能推迟。当时我们沉着应对,打开机器详细检查,判断是表面故障,用二三个小时排除了故障,最终没影响任务程序。”

尹国祥深深热爱自己的事业,更热爱航天城的一草一木。“1995年,老婆孩子从老家都过来了,全家团聚了,我的心更加安定了。”老尹笑言,过去老婆给自己写信,地址只能写“兰州某支局某信箱收”,一来一回没半个月下不来。现在东风城有快递网点了。老婆也在这里有了工作,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在东风读的。“娃在北京交通大学读完博士又去日本留学了。不过,我一直跟孩子强调,一定要回国工作。学了一身本领,要为祖国出力。”老尹憨憨地笑。

“再过几年,我就要退休了,但我总感觉自己才刚刚学会一些东西,还正是干活的时候,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但越忙越开心,越做越想做,能一辈子干自己喜欢的事,我很知足也很幸福。”



“城就中国”系列报道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叶薇

图片 | 张龙

编辑 | 包雍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