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散文家周晓枫「鲁迅文学奖2017」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散文家周晓枫「鲁迅文学奖2017」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著名作家周晓枫的散文集《有如候鸟》,短短一年,创造了七次印刷发行的佳绩,可她总说自己是小众作家、滞销书作家,你是否感到有点奇怪;遇到一些傲慢的作家,对此可能难以理解,但当你接触了解周晓枫,你会感受到她源自本真的低调和诚实,她甚至对自身缺点和短板坦诚不讳;因此你会进而感悟到,一个作家所谓的说真话,并非总是高高在上指责别人或批判自我以外的现实,而是时时处处透露出自我的真实。这或是作家作品赢得读者信任的重要方面。

周晓枫除了她的创作成就,她也是一位阅读推广的热心人。惠人书友会会长,作家周乐秾近日采访了周晓枫,这次的访谈,就主要偏重于阅读的话题。

著名作家周晓枫

何为读书,何为读书会

“读书,就像精神上的进餐,读书会,相当于聚会,但这饭,还是得自己一口一口地吃。”

谈到阅读,周乐秾说很多人总是与写作(成为作家)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生活中更多的人他们并不是作家,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能接触到的读书人也不是很多。即使爱好阅读,也不一定是想(能够)成为一个作家(成为作家的目标对普通的人来说是否太高了),其实平民阅读才是更大多数的群体。对此,周晓枫有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谋求成为作家或学者,仅仅是把它们当作通往职业生涯的考试工具——这种所谓的务实,其实忽略了阅读最重要、最美妙的部分。她说:“我们只此一生,都会受限于自己的经验,然而除了肉身的生理存在,我们都有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阅读可以让我们打开视野,获得丰富与复杂的体验,跨越地理与时空的限制,得以认识远方,认识更大的世界;同时,阅读也帮助我们更好了解自己。无论什么年龄和行业,无论读书的目的是功利还是消遣,总之开卷有益。阅读,应该使人变得更宽广而不是更陕隘,更不应该以为多读了几本书就自诩精英。”

现在是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六年来,我们国家把全民阅读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各地也在开展各种形式的全民阅读活动。据悉,仅仅是江苏省到2019年10月份为止就有1929个阅读推广组织。但周乐秾也有一丝丝担忧,“为了迎合政府所倡导的全民阅读而做读书活动,也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是为了形式上的活动而做读书会,发起一些热热闹闹几近文艺娱乐类的读书活动,那可能会如一些作家所担忧的,搞成运动的读书活动从长远意义上是否削减了读书这件事的价值呢?”对于读书是否需要围炉夜话式的讨论交流,阅读究竟是个体行为还是活动形态,周晓枫是这样认为的,读书首先是个体活动,需要独自的内心体验,无论怎么轰轰烈烈的读书倡议和推广,都不能替代安静的阅读。否则,就不是读书,而是集体表演读书了。另外,读书这件事,就像精神上的进餐,身体要吸收营养就得自己吃饭。读书会呢,相当于聚会,有人负责找好餐馆,有人负责活跃氛围,可以在一起品评食物、品鉴厨艺……但这饭呢,还是得自己一口一口地吃。

很多人说自己的作品不好读

“我的写作有独特的个人标记,熟悉我的读者能够轻易辨识出来。”

周晓枫常说,自己读书缺乏体系,盲区甚多,尤其中国文化传统这块。她的阅读主要来源于翻译文字作品,也即外国文学,但就是这样一个并非深谙古典传统文学阅读的周晓枫,却成为了一位在中国拥有众多文学奖项成就卓然的作家。周乐秾在访谈中对这个话题很是好奇,但周晓枫自谦道:“我并非‘成就卓然’,也算不得什么名家。和许多同行相比,我是‘小巫见大巫’,没什么可吹嘘的。我顶多算是风格独特的写作者,算是对散文形式怀有探索乐趣的实践者。”

周晓枫大学读的是中文系,有些基础的专业训练,也非常喜欢元曲、唐诗和宋词。但对传统文化,她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非常不够,甚至是缺乏常识。她也承认她的语言风格和文学观念,主要受到翻译文学的影响。“翻译文学并非对汉语的背叛,恰恰相反,用汉语翻译出来,就成为我们母语的组成部分。无论你吃的是牛羊还是鱼虾,长出来的,都是自己的肉。玉米、西红柿、土豆、辣椒,原本都是传入中国的外来物,但它们现在就像天生根植于此,天然被我们的肠胃所接纳。说来,白话文就是对文言文的一种翻译方式。无论是鲁迅,还是何其芳、陆蠡,这些现代文学作家,他们在起点上,就是受到世界文学和翻译文学的滋养,他们中有许多本身就是翻译家。翻译文学不仅是汉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扩充了汉语表达的边界,使之更为丰富。总之,世界辽阔,开卷有益。”

不过,周晓枫也知道很多人说自己的作品不好读,“我的写作有独特的个人标记,熟悉我的读者能够轻易辨识出来。我属于风格强烈的类型,喜欢我和讨厌我的读者同样态度强烈。我当然不是专门写给作家看的,我哪儿有那么自作多情啊?太多作家写得比我好,他们为什么要阅读我的文字呢?哪怕我有这个野心,作家们也不愿意配合当群众演员啊。当然,我肯定不是那种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丰俭由人的写作者,我有我的冒险和坚持。可我不是什么孤本,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肯定存在许多和我一样有类似感受、理解和趣味的人。谢谢那些支持和鼓励我的珍贵读者,他们令我心怀暖意。”

自认记忆力很差,毛病也多

“可能正因为这个缺陷,才让我更依赖写作。”

周晓枫在全国第六届读书会大会上演讲中说,“有过一年内丢几个手机的时候;丢了身份证可去拿回补办新身份证的路上就再次丢失;我跟别人住一个房间的时候,我很坦然把别人洗的袜子穿在我的脚上,忘得一干二净。”周乐秾觉得这些经历太有意思了,“健忘其实是有些人的生活常态,可你的健忘有点夸张。”说到健忘,周晓枫分享了一次特别的经历,她说现在回想起来,还感觉特别恐惧,“一次,我进家具店闲逛,转着转着,我突然想不起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的,想不起它在哪个方向。随后我震惊地发现,不知道自己是谁,叫什么名字。我开始觉得好笑,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感到害怕。我想起翻自己的包,一定能找到身份的线索;碰到证件包拉链的瞬间,我突然意识苏醒,知道自己是谁了。”周晓枫说关于健忘,还特别写过散文《初洗如婴》,收录在《有如候鸟》这本集子里。“可能正因为这个缺陷,才让我更依赖写作。对我来说,文字是岁月里的刻痕,是保存记忆最为有效的办法。”

二十多年来,周晓枫几乎拿遍了大大小小的散文奖项:鲁迅文学奖、朱自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庄重文文学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面对这些荣誉,周晓枫特别感激读者和评委,能让她保持始自年少的某种任性,并且一直没有丧失好运。不过,她也知道得奖是额外的鼓励,不是创作的目的。“一个写作者,应该心无旁鹜,全力以赴。就像运动员,挂念越多,功名心越重,越容易导致动作的变形。所以,认真写作最重要,何况,就是得一百个奖,你也不能保证把下一个作品写好。我的毛病多,既敏感又脆弱,既懒散又焦虑,既好奇又任性。这些毛病如果从事许多工作,都令人厌烦,但在写作里未必是坏事。缺陷看出现在什么地方,皱纹看长在哪儿——长在眼皮上的皱纹就是双眼皮。谢谢写作对我的拯救。这个世界给了我许多丰富的体验,我以写作做出微小的回应……涌泉之恩,滴水相报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来源:新华号 十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