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老刘出轨史 短篇小说全集「现代文学史短篇小说家」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老刘出轨史 短篇小说全集「现代文学史短篇小说家」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一印象

老刘是河南省许昌的,许昌县的,至于是许昌县的那个乡镇那个村庄那个村民小组的人,我们这些当时的年轻人就不得而知了。

老刘和许多河南省许昌县的老乡一样,操一口非常浓重的许昌口音。他都在外工作几十年了,依然乡音无改鬓毛衰。

另外,他偶然会说一些我们都听不懂的地方方言,不过,他会竭尽全力的连说带比划的进行解释,直到我们听懂为止。

老刘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他的个头很高,足有一米八零 ,肩膀很宽体型很胖,属于身高体大,虎背熊腰的那一种。

他的发型是一成不变的平头,头发黑黑的,浓儿密,竖而挺,硬而强,似钢针,犹如我们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

他的脸型是“国”字形,大而方,有重下巴,整天不是洗得很净,偶尔眼窝会有因煤造成的黑眼圈,脸上有几颗比较显眼的黑星子,他的脸很匀称,无光泽,红里透着黑,黑里透着红,不是满脸横肉的那种。

他的五官有特点,很有型,既显眼又端正,让人觉得这人的面相很好,是个福相。

这是老刘给我的第一印象。

勇挑重担

一九九五年秋天,我去煤矿上班,被安排在掘进四队 ,这个区队刚组建不久,有一百多号人,配备的队长、副队长、区队办事员、机电工、掘进工、司泵工等应有尽有。

因为没有比较合适的人选 ,没有选配其他必要的干部和工种,那个时候,我们的建制还算健全。

当时,老刘是我们区队的队长,绝对的“一把手”。

据了解,老刘是一名“老掘进”了,有几十年的道行。对于煤矿掘进这一块,不管哪项工作都难不住他。矿工们说:他统领一个掘进队,有绰绰有余的水平。

其实,老刘的身体状况很差,轻微的煤细病伴有煤肺病。

煤矿领导之所以要让老刘“挂帅”倔进四队,是有顾虑的,其中,最大的担心就是他的身体。

煤矿领导之所以让老刘做队长,一是矿上真的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二是老刘的业务强、能力强、太优秀,组织生产非常有一套,同时,老刘还会做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最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当时煤矿的采煤、掘进工作严重失调,煤矿领导从实际情况出发,痛下决心,做出决定,成立掘进四队,希望以此来缓解采煤、掘进工作严重失调的不利局面。在这方面,煤矿领导真的是煞费苦心。

矿长说:老刘不会带队很长时间,只要把掘进四队带起来,就安排别的领导带队。现在实在没办法,才让身体有病的老刘带队的。其实作为领导,不想眼睁睁的看着老刘的身体一天天的垮下去。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煤矿必须要以大局为重,职工服从区队,区队服从矿井,矿井服从大局。矿长的话,既显出无奈,又令人动容。

尽管老刘的身体差,配备的副队长的业务能力都很强。

煤矿之所以不用这两个副队长,是因为一个副队长处分没有到期,另一个副队长在矿上威信太低,不能服众,难以驾驭一个完整的区队。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刘勇挑重担,再次带领一个队伍。

老刘担任掘进四队队长半年后,去煤矿木料厂当厂长,彻底脱离了煤矿井下的工作。

咬牙坚持

几十年前,老刘风华正茂的时候,怀揣着青春的激情和梦想,在老乡的带领下,来到这个煤矿,从事掘进工作,从事过这项工作的人都知道,做掘进工作既苦又累还有生命危险,需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危局。

老刘咬牙坚持,坚持了下来。

老刘的家在河南许昌,工作的单位在河南禹州,两个地点相距足有上百华里。

他为了一家人的生存和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远离家乡来到煤矿上上班挣钱。

老刘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和本村的姑娘结婚生子。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

他的工作忙,往往一个多月都不能回家一次。

俗话说:是人都有七情六欲,特别是青春年少的男女。

老刘是身强体壮的男人,也不能概莫能外。

结识巧姑

他长年累月在煤矿上班,成天在煤矿的食堂吃饭。

一来二去,老刘认识了食堂帮厨——巧姑。

巧姑原先是个农村女子,其丈夫在煤矿井下工作时砸死了,经协商,巧姑安排在煤矿食堂工作,属于正式职工。

巧姑带着一个女儿在煤矿家属院居住。因为她的眼界太高,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男人,因此,也就没再嫁人。

后来,老刘的出现,为她点燃了爱的火把,同时,点燃了生活中的一盏明灯。

巧姑和老刘认识后,只要家中有困难,都找老刘帮忙。

老刘从不推辞,不辞辛劳的有求必应。

就这样,他们一来二去、日久生情的搞到了一块。

老刘啊,当起了现实版的“陈世美”。

“陈世美”是“陈世美”,他会抽空回家看望父母、结发妻和两个尚幼的儿子。还会给他们买些物品,并给他们一些钱。

混居

巧姑没有再嫁,和老刘混居在一起。老刘在煤矿井下上班,巧姑给他做饭洗衣,做些家庭主妇该做的一切。他们像一家人一样悠然自得的生活着。

后来,因为老刘聪明能干,在煤矿上迅速提干。前后不到十年时间,他已经是矿上掘进队队长。

老刘当上队长,地位高了,声誉高了,工资高了,人缘好了。

他却没有什么根本的改变,继续和巧姑生活在一起。

再后来,他们有了爱情的共同结晶——巧姑为老刘生了个儿子。

就这样,老刘两头跑,两个家都要顾,几个孩子都要养。

老刘要工作,又要顾及两个女人的感情,还有抚养几个孩子。

时间长了,老刘感觉很累。

累归累,生活还要继续。

精明的老刘深谙此道。

他默默的付出,默默的挣钱,默默的照顾两个家。

返乡务农

老刘五十五岁那年,根据国家规定,退休回家。

巧姑苦力相劝老刘,希望他留下来,继续在煤矿上居住。一是共同照顾儿子,二是过着像个样子的家庭生活。

老刘说:我老了,一身病,现在退休了,工资低的很。我老了,希望叶落归根呐!许昌才是我出生成长,梦开始的地方,我朝思暮想都想回去,现在的感觉尤甚,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这一点。

老刘退休了,毅然决然的道别巧姑回了家。

这个时候,他们的儿子不满十岁,只有九岁半。

巧姑带着儿子把老刘送到公路边,看着他上了公共汽车。

巧姑把老刘送走,然后,带着儿子返回矿上……

一路上,她泪流不止痛哭流涕,她尚未成人的儿子也跟着掉眼泪。痛定思痛,巧姑决定自己养活可怜的儿子。

叶落归根

老刘回到了许昌的家中,和妻儿老小过起了恬静惬意的田园生活。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倒也美满……

巧姑在煤矿上,要上班,要照顾家庭,还要照顾孩子,同时,还有面对矿工们背后的冷嘲热讽。她的日子过得既辛苦又劳累。

她在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属于自己的家。她在朝思暮想,希望老刘有朝一日回心转意回到自己身边,和自己一起撑起这个家。

可是,巧姑左也等,右也盼,没有等到老刘的消息和身影。

巧姑啊,心都碎了!

她身心疲惫的望着稚气未脱的儿子,一转身,默默的流下了酸楚的眼泪。

儿子在一天天的长大,转眼间,已经该上大学了。

儿子高昂的大学费用,把巧姑压得透不过气来。

巧姑万般无奈,鼓足勇气,决定去许昌找那个负心汉——老刘要钱,给孩子交大学的学杂费。

打成一锅粥

有天上午,老刘一家人在菜地里浇菜,突然,有个女人带着一个男孩儿出现在他们面前。

这个男孩儿走到老刘面前,大声喊了一声:爸。

老刘的妻儿感到纳闷。

巧姑急忙说:老刘,咱们儿子该上大学了,学杂费太多,我实在是没有办法,才来找你要钱……

老刘的妻儿闻听此言,急忙追问原因。情急之下,巧姑一五一十的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老刘的妻子了解事情的真相后,指着他的鼻子怒吼:老刘呀,造孽呀,竟然背着我们在外面找女人生儿子,你就是当今的“陈世美啊”,你真坏呀。

随后,老刘妻子带着两个长大成人的儿子打开了,把巧姑和她的儿子打得不轻。

老刘试图拉架,也被气急败坏的妻子扇了两记耳光。

后来,老刘和巧姑及儿子回到矿上,过起了他们的生活……

异乡飘零

老刘在煤矿上度过了余生,一直到死,都没有再回许昌的家,当然了,他没有叶落归根,更没有进祖坟。

自古奸情出命案。

老刘的结局还算不错,最起码没有出命案,这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不过,他一直到老都没有叶落归根,更没有进祖坟,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上天对他应有的惩罚呢?!

老刘的出轨史,足以让许多迷局中的人们深思反思警醒和忏悔,设身处地的好好想想今后的路究竟该怎么走……

作者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