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海棠专栏 009 仫佬族那些事之缘起 我的民族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海棠专栏 009 仫佬族那些事之缘起 我的民族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前两天又去了南开区户籍中心办事,又一次把身份证递进去之后,被当值民警询问:“您这个民族……怎么念?”于是我又一次答道:“仫佬。仫,念MU,第四声,单人旁,一个什么的么。佬,单人旁一个老字。”

民警姐姐“哦”了一声,接着输入电脑。我则转过头对八岁的闺女说:“每次来这里,都要被问一次。”

是的。上一次是给闺女上户口,再上一次,是自己结婚办户口。再再上一次,是换二代身份证。说起来,我的一代身份证,由于考大学时还未满18岁,故到了天津才办理。那个身份证上的“仫佬”二字,估计民警同志也不知道怎么输入,结果是手写上去的……

仫佬,按书上说,是从古代的僚人而来,属于古百越民族的一支。然而年头越久,我越来越觉得,似乎并非完全是这么回事。

仫佬族有几个大姓,包括银、罗、吴、谢、潘、姚、梁、覃等。我外婆便是姓银的。然而作为仫佬族大姓,且是非常明显地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姓氏,我外婆他们家祖祖辈辈,却另有一个传说。据说他们本来是姓金的汉人,祖居开封四近。北宋靖康年间,金人袭破汴京,宋人南渡,姓金的迁移至广南西路,因金姓同于金人,为遗民所恨,不得已改姓为银。

经南宋、元朝至明清,银姓竟成为仫佬族极大的姓氏之一。而且,银姓自家,存有多代家谱,也有类似于打油诗一般期望家国兴盛的字辈传统。故此,银姓乃成为仫佬族中最有名望的家族之一。罗城县中,历任县长,均有姓银的声影。而甚至河池市里的头面人物,也不少银姓的子弟。

而其他诸姓,也未必便完全是南越土著。千年以来的民族交融,早已将所谓的僚人伶人,变得与汉民族难以分割。

所以十多年前在我上学的时候,有一次宿舍卧谈,聊到少数民族问题,同寝之人问我广西局势如何,我毫不迟疑地回道:“再怎么样,我大广西始终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自费孝通先生抗战期间在云南厘定各少数民族以来,西南边陲的百越,便通过现代人类学的定义,得以进行民族鉴别。这件事情或有学界争论,但建国之后百废待兴,边疆实行民族自治政策,各少数民族亦分别进行了民族识别。1953年,仫佬族正式定名,成为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

然而目前人口仅20万的仫佬族,确乎属于少数民族中较少的一族。也难怪南开区户籍管理中心的警花姐姐,不认识这几个汉字。而我与新熟识的朋友聚会,席间被要求掏出身份证,考校别人是否能够读出这个民族,也成为朋友们的一项保留节目。

其实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仫佬族,虽然也拥有自己的习惯和风俗,但并非远居边疆“不受王化”的蛮夷。仫佬族的文化和文明,也称得上独特而有趣。因此,在我所就读并为之任教二十有年的天津大学家国情怀教育的感召下,受海棠书院之托,作为一名并不正宗的仫佬族后人,勉为其难开设一个“跟大家谈谈仫佬族”的系列。这篇小文,就算一个缘起吧。希望您能在阅读之后,对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能够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作者:卢铮松(天津大学海棠书院)

(照片大多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