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梅雨季节祛湿「湿热难除」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梅雨季节祛湿「湿热难除」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湿热梅雨将至 这几处需调顺

见习记者 林乐雨 通讯员 李煦

随着仲夏的到来,气温显著升高,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对此,记者请教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傅大治副主任中医师,这个时节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晚睡早起 多吃果蔬

进入此时节,人们需要调节作息时间。我们可较平时推迟半小时就寝,早晨仍按点起床,甚至早起半小时左右,但晚间入睡时间不宜超过零点。此外,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有助缓解疲劳。

气温升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汗液排泄量加大,会增加体内津气耗损。此时,除多喝水,还要多吃可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如西红柿、黄瓜、桃子等果蔬,还可饮绿豆汤、金银花露、菊花茶等。忌食油腻、黏滞、酸腥、麻辣,如糯米饭、油炸食品等。

需注意的是,饮食清补同时,不要过多食用过咸过甜的食物。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会使血压升高,甚至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吃甜食过多,易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

傍晚锻炼 控制强度

炎热夏季,外出活动的时间也需相应调整。最好不在日晒强烈的白天出门锻炼,清晨是交感神经较兴奋的时段,也不适宜锻炼。建议尽量傍晚出门活动,防止中暑或发生运动意外。运动时宜穿宽松、吸汗衣物,随身带瓶水,防止运动后脱水。

运动前做好充分热身,此时能量消耗大,锻炼时还要控制好活动强度。一旦出现中暑症状,立即到阴凉通风处坐下,喝些凉盐开水,呼吸新鲜空气,在头额部或腋下处进行冷敷。如经过处理仍不见好转,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调适心情 安静处之

此时节风火相煸,易烦躁不安。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以防情绪剧烈波动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可多听悠扬音乐,多看优美画面,都有利于调节情志。

养生方法绝非千篇一律,只要顺应自然,恬淡豁达,则血脉调畅,阴阳调和,病安从来。

作者:林乐雨 李煦

来源: 浙江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