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兰州相声馆「西北相声」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兰州相声馆「西北相声」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奥特曼和吉娃娃在台上表演。


在兰州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留最时尚的发型,穿最传统的长袍。在专注于引爆笑点这件事情上,他们个个风格鲜明,“使活儿”的方式独一味。但在生活中的大多数时刻,他们安静地甚至不想裸露任何哪怕细碎至极的微表情。

他们说,对于生活极度的认真和反思,就是他们对于“相声演员”这个职业最大的敬畏。

而“相声”之于“兰州”,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碰撞?也许,那些包袱里款款流淌的似水流年,都会清晰地映射出被岁月拉长洗礼后沉淀出的鲜活光影与契约。


方言之下

“没有人知道,在兰州以说相声为业,到底会不会有未来?”这是8年前,相声演员李鹏无数次在四下无人时逼问自己最多的问题。其实,他很清楚,这题很难作答,但必须有人一试。

2010年11月18日,兰州首家本土相声茶社——“德艺坊”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向兰州的父老乡亲提交了调查问卷。“与其忐忑徘徊,自己瞎琢磨未知的结果,不如简简单单只是为了圆梦,把喜欢的相声说好。”这也就是说:一切的惴惴不安姑且都抛在脑后吧!

在整个过程中,另外两个铁哥们李志恒、李响义无反顾的坚持,就像背负远行使命的铁锚必须要有的凌空一跃一样,它必须用瞬间的决绝,凶狠地撬掉“兰州相声”这艘探险号的摇摆与纠结。

作为最初的巷弄里的小茶馆,它的魅力显然还不足以与当时时髦的KTV、酒吧同日而语。

李志恒,艺名“吉娃娃”。他是李鹏的超级搭档。用他的话说,在相声这个行当里,找搭档比找对象难得多。“我俩搭了16年!”

他特别难忘一件事情。虽经年过去,他觉得那依然像条鞭子,抽在他们身上,不敢懈怠。

“刚开始没有人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有一次,演出时间到了,我俩穿着长衫走上台跟观众用惯用语打招呼:“村里来新人咯! ”,话音刚落,便把台下就座的一对情侣给吓着了,‘哎呀,你们这是干啥的?’”,“我们是说相声的。”李志恒解释说。“不好意思,走错了。”这对情侣慌忙中抽身而去,“我俩相视苦笑,硬是把段子给说完了。”

“应该去培养观众,这是我们最开始都忽略的重要环节。”李鹏说,光有勇气是莽夫,还要有耐心方能始终。

京兰腔中的相声,它摸索的正是这方土地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落地生根?听相声送茶水,用时间来凝聚点滴。

“起初逗笑观众,并不是很难,只要把传统段子里的包袱转换成兰州话,就足以令人捧腹,但是,时间长了你发现‘无聊’这种可怕的东西,就渐渐探头了。光耍嘴皮子,这只‘贫’,相声的讽刺和幽默应该有更高级的形式。”

有人说李鹏(艺名奥特曼)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非常精准。就好比现在流行的高级“奶奶灰”,与“恰如其分”的色度偏差毫分,呈现的效果不是“老态”就是“土气”。

“英雄不问出处”这显然是“台上一分钟”的体量无法解释的。逆时光来追寻,似乎这一切又都是冥冥之中的约定。

德艺坊金牌相声演员奥特曼(图左)和吉娃娃(图右)。受访者供图

“逗哏”之斗

4月12日的傍晚时分,2018年兰州首场春雨随夜幕潜入繁华街景。位于正宁路夜市入口南侧的“德艺坊”旗舰店,前来购票或者等待入场的观众们络绎不绝。

约摸7点多钟,刚谈完剧场合作的李鹏背着一个公务款双肩包,穿着一件蓝灰色的牛仔衬衫,匆匆而来。他一边和熟络的观众打着招呼,一边点了一碗素面和一碟小菜。在等待晚饭的间隙,他聊起了自己和搭档李志恒的一些趣事。

创办“德艺坊”之前,他俩都是甘肃省话剧院的演员。再之前,都毕业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是“科班”出身的专业相声演员。如此相似的生命轨迹,相声圈子里并不多见。

可同时“既生瑜,何生亮?”的尴尬也让他们的关系变得很微妙:二人均为“逗哏”。

一山难容二虎,更何况当时都在火爆年纪,谁也不服谁?怎么办?经过一番磋商,解决的方法很老套,“今儿你十一,明儿我十五”——轮流坐庄当逗哏,让观众来评判。

铆足劲儿的两个人,台上竭力成全对方,台下互怼、直指对方业务的纰漏。不高兴怎地?找个小酒馆,关起门来,两个兄弟杯酒释前嫌。时而面红耳赤,时而又涕泪交加。

“我第一次和他聊搭档说相声的事,心里就想,我俩30岁必裂。”同样也穿着灰蓝色牛仔衬衫的李志恒,说起这句话,眼睛里还是当年那股子冲劲儿。

可是,时间给出了最平和的答案。相声的魅力,让他们在不断的磨合中,渐渐忘记了当初的较量与暗自神伤。“说来奇怪,自然而然就他逗哏,我捧哏。”

李志恒把内心这一段艰难的过往,阐述得云淡风轻。在二人的心路旅程中,这都是一次弥足珍贵的接纳与重生。

相声这门艺术,从效果看就是“逗乐”。但怎么“使活儿”,这和相声演员自身的条件有着抹不开的关联。

“我以前演过话剧,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我喜欢琢磨人物标志性动作,而且要通过慢镜头的形式,把细节放大,定格住,动作精致且干净,那一刻让观众能有一种幻觉:曾经见过的某个人,此时就正好站在舞台上。”聊起自己的业务,李鹏津津乐道。

舞台上,字正腔圆的黑色幽默,和舞台下严谨亲和的谈吐,都是李鹏的状态。这似乎也从一个切口,让热爱相声的群体,看到了兰州相声正在向下不断积蓄涵养的坚韧不拔。

未来之约

“德艺坊”今年是第8个年头。

“做相声演员很辛苦,两个人常常身兼‘编导演’于一身。好在主持、唱歌、跳舞、戏剧、影视剧等形式,我们都有一些经验,这都成为创作时的灵感来源。”李鹏说,如今,喜欢相声的观众群体是培养出来了,但同时,他们的创作压力也就越来越大。每当要写新段子的那几天,他们几个人就会面临很大的压力,甚至就连梦中脑波都在输出情节和包袱。

90后相声演员马艺武现在也是德艺坊的后起之秀,胖墩墩的身形,一出场就让人有了可乐的欲望。但其实当记者在后台见到他的时候,他和其他演员一样,安静地让人不忍心开口说话。正在打游戏的他,穿着等会儿还要谢幕用的长袍,在完成今天的演出任务后随性地放松着心情。说起当下的流行元素和相声创作,他很有一套自己的想法。

“现在新媒体信息更新太快,许多90后、00后对于相声越来越陌生。但同时,他们对于贴近生活,生产快乐,这样一种特别接地气的艺术形式又特别渴望,所以只要我们用心去挖掘当下生活中的快乐元素,就一定会赢得认可。”

德艺坊年轻相声演员马艺武(图右)和搭档在台上演出。

在这个“票友”远去,“粉丝”袭来的时代里,“兰州相声”二者兼而有之。

“德艺坊”的观众除了70年代、80年代这批有相声情结的观众外,新生代们争相进入这个圈子一探究竟,有人从铁杆观众就变成了相声学员,有人干脆拜师学艺,走上相声演员的职业之路。马艺武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相声”前必须加上“兰州”两个字,这不是简单的方言,他包含着深刻的人文情怀。就比如,用普通话说兰州的事情,同样也可以把本土的观众逗笑,但对兰州风土人情不太了解的外地人,虽然语言上没有障碍,但因为缺少背景信息的支撑,对内容就完全不会有共鸣。这是李鹏对于“兰州相声”的解读。

2012年初,“德艺兄弟文化传播公司”正式成立。作为德艺坊品牌的再一次增容升级,它的成立无疑意味着德艺坊在兰州乃至西北文化市场上,有了更富战略意义的构想。

“在演出方与观众方都存在的‘赠票’心理影响下,目前的兰州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商演和演出市场。因此,兰州的演员大多在成名后,就会去外地寻求发展。而我们成立这家文化传播公司,就是想努力打造出一个兰州本土演员的演出平台,让大家可以在故乡从事自己喜爱的表演,而再也不用为养家糊口而背井离乡。”说起未来,李鹏淡定而从容。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李辉

编辑:刘杨 实习生: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