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小说侠之大者有那几个」
最近很多人关心金庸笔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小说侠之大者有那几个」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金庸笔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小说侠之大者有那几个」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金庸武侠的精髓。金庸先生塑造的优秀侠客虽多,但称得上侠之大者的,却也寥寥无几。这里灵冲霄就带大家来看下金庸武侠中闪烁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光芒的片段。
萧远山劝辽帝止戈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谁能想得到连环杀人狂魔——萧远山当年居然也有着眼天下的止戈之念!新修版中萧远山是辽国珊军总教头(类似林冲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且是辽后(辽国有名的萧太后)族人。他前半生致力于宋辽和平,常常劝阻辽帝辽后勿动刀兵。萧峰的天下止戈的和平理念也是遗传自他。萧远山前半生的所作所为,某种程度上避免了两国交战,倒也称得上是为国为民。
也正因为萧远山致力辽宋和平之举,慕容博才会将袭击目标放在萧远山身上,假传讯息让玄慈方丈带头去击杀萧远山。一来除去一个颇具分量的绊脚石,二来也挑拨宋辽之间再起争端。慕容博的阴谋成功了一半,雁门关之役后,为宋辽两国止戈奔走的坦荡武者萧远山已经死了,剩下的只是一个被仇恨蒙蔽的复仇之灵罢了。
藏经阁内萧峰怒斥慕容博藏经阁内,局面大优的慕容博以己为饵诱惑萧峰去做攻宋之举。在萧远山已经意动的情况下,萧峰义正言辞的拒绝,并怒斥慕容博。萧峰所说的两条理由中,杀母之仇不共戴天,岂可用来做交易,还是只是快意恩仇的普通江湖客思维。但后一条却令佛陀化身般的扫地僧也为之赞叹出声。
萧峰蹭上一步,昂然说到:“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他说到这里,想起当日雁门关外宋兵和辽兵相互打草谷的残酷情状,越说越响,又道:“兵凶战危,世间岂有必胜之事?大宋兵多财足,只须有一二名将,率兵奋战,大辽、吐蕃联手,未必便能取胜。咱们打一个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欲让你慕容氏来乘机兴复燕国,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功立业。”
扫地僧赞萧峰“以天下苍生为念,当真是菩萨心肠”。
雁门关外萧峰逼辽帝立誓后自尽藏经阁中萧峰是怎么说的,雁门关外就是如何做的。萧峰逼辽帝立下终生不得侵宋的誓言后,最终自尽,结束了自己悲剧英雄的一生。虽然《天龙八部》一书中从未出现过“侠之大者”的字眼,但灵冲霄认为萧峰以天下苍生为念的大仁之心也确有“为民”之实。而且萧峰身为辽人,在大宋长大,在历经一系列变故后,萧峰不再单纯的拘泥于宋、辽的国别,而是放眼天下去悲悯天下苍生。
郭靖义守襄阳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金庸武侠的精髓。金庸先生的这句话就是在《神雕侠侣》中借郭靖之口说出的。这句话,郭靖也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正身体力行,最终死而后已的。一阶布衣白身,却镇守襄阳重镇数十年,最终殉城而亡。在华山绝顶之上,重议新五绝之位时,郭靖得一“侠”字,所有人都倾服不已,北侠之位实至名归。《神雕侠侣》之后的作品中,再也找不出一个可称为侠之大者的人了。
我是灵冲霄,擅长金庸武侠和文学名著点评!欢迎关注评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精彩回顾:历经苦难,终成一代大侠 杨过终究没有重蹈父亲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