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好词「乱蟠桃大圣偷」
最近很多人关心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好词「乱蟠桃大圣偷」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好词「乱蟠桃大圣偷」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话表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
名指正确的世界观。站在孙悟空的立场,对于官的大小,钱多钱少,他根本就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是精神追求因此重视追求对世界正确的认识,对于官衔品从,钱多钱少,根本不在乎。
悟空是我们原始的大脑代表社会无形的灵魂不知不觉的都在学习着,和心脏的跳动一样。我们若能反思自己的问题而懂得向着他,与他达成共识,在他的消化下就能使心灵归空,感受他的成长。我们遇到问题,他自然而然使心灵归空归一而创造出智慧,使我们的心灵超脱自我提高心境感受到与众人不一样的世界,让我们能够更深入的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得到与世人完全不同的看法。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深刻道理。
道教思想也似母乳。母乳是人的心血与精华,属于自然成就。婴儿吃着,母乳又自然创造出来,孩子越吃母乳产出来越多,有与无之间就这样进行着自然的循环,如此神奇。孩子不吃了,乳汁没几天就消失了。母乳被挤出来就成了单纯的有,因而有了保质期,时间久了就会坏掉。孩子吃着母乳和母乳自然产出保持着循环母乳一直保鲜。孩子吃奶进行消化就似化解想法得到智慧的过程。因此,我们若不选择反思,就无法让自己的心灵长大,而后使原始的心灵慢慢消亡,最后只剩下小小的自己对自己的无限烦乱。庸人自扰就这样形成。反之,我们一直选择反思就似孩子吃奶而得到自然的精华而后让自己一直成长。说出来的任何对世界的看法就似挤出来的奶总有保质期。这就是所谓的有。道教思想真的无法说吗?当然也不是的。世上从来就没有绝对。老子还不是说了九九八十一章五千言吗?吴承恩就塑造出孙悟空这个道教派代表把道教思想鲜明的表达。阴阳合一所以虚无。无形的虚无才是长长久久的存在,道教如此侧重成长。有与无只是如此玄妙。有与无达成阴阳共同体才是世界本来。这才是道教思想说的空而不是佛教认为的顽固不化的空。人类的语言也一直在进化。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并不是说道教思想无法用语言表达,只是说明有与无之间的关系。说出来的对世界的看法如同挤出来的奶成为了实有,有就是短暂的存在,不是大道本身。使有归无一直进行着转换,这就是自然的运行一个人自然的成长 。这就是真正的大道。自然的运行是无限的,人的成长因此也是无限的,这就是精神上的长生。我之前的解读就是有,随着自己的一直成长,之前的有已经成为一堆废纸因此化成了无。这次解读在今后肯定也会成为一堆废纸,而且面对不愿意重视他的人也只是一堆废纸。有与无、对与错之间只是如此巧妙。《道德经》和《西游记》的主导思想就是世界万物的相对论。人的世界观也是如此。我们深入明白有与无之间的关系能够保持自然的心态使心灵和自然一样的运行也就明白道教思想。
向着本性的思维方式与世人习惯性的维护自我是相反的。因为维护自我所以习惯性的认为自己是对的,而道恰恰相反。他会向自我之心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自己是错的。这就是自我之心与无我之心最大的差异。道理非常明白,这就似井底之蛙与螳螂如果选择反思跳出自我界限的束缚于是看到这本来无边无际的世界。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和一年只有三季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中成立,和这个本来的世界并不成立。同样的,我们站在地球上的立场而得到的认识,如果站在月球上又不成立。我们的世界观都只是相对而言。我们站在什么样的立场说着什么样的话。一旦绝对只会成就谬论。面对孩子,我们若不负责任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如井底之蛙螳螂那样想当然而否定孩子,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伤害太大。这样的言传身教更是不可取的。
我们是否能够听从反对意见,这就表现出我们内心有多强大。潜意识的功能就是向我们价值体系挑战。无我之心与自我之心达成共识于是得到对这个世界更深入的认识,于是我们就成长了。
玉皇大帝很明显,他习惯性的维护自己这小小的世界,就似一只蚂蚁想要绊倒一只大象,因而妄图带领众人吞噬这无边无际的世界,因此看到的都是悟空的问题却看不到自己的问题。 本性真的有问题吗?如果说有,那就是悟空没有把玉皇大帝这小小的世界消化掉让玉帝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而改正听从自己的心声。太白金星认为他没有做什么事,得不到众人的认同和信仰,也就是说悟空没有让大家认识到他和他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站在玉帝的角度,他能够听从自己的心声选择向自己的世界观挑战吗?很显然了,他没办法接受。正因为悟空的挑战使他生出多少负面心理、情绪和事端。他所以怒了,发动兵力只想制服他。什么又是人类战争?什么又是犯罪?人的负面心理及情绪又来源于何方?因此,他这样的心态会造就怎样的后果?社会发展到今天,答案显而易见。而悟空就不一样,他从玉皇大帝的为人方式上看到了玉皇大帝的问题和更深入的认识了自己。他认识到自己了而后才会找到玉帝的症结使玉帝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而后改正。这就是劝人向善的本质。
自然的规则是什么?我们顺应本性,他就会带领我们去认识他,认识这个世界,我们于是就更深入的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不顺应他,我们就会以自己的想法为中心,使自己活在小小的世界里于是远离本性使心迷茫。大道无亲,常与善人就是这个道理。老子的自然而为,就是规劝众人认识到自己是无知的,愚蠢的,自然才是最伟大的,而后带领众人选择无知而求知,消除自己因自我界限造就的片面认知,用心去体味这个真实的世界,这个伟大的世界,让我们回到大自然母亲的怀抱。这与生理上的成长一样,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做到。
什么叫做上善若水,平常心?对事事两面性深入明白也就拥有了平常心和上善若水。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天平。本性就是使天平能够平衡的砝码。不向着本性,心态就会不正。如果就这样长大了,再使心态归正就不容易了。
《老子》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这两章的内容意思非常明显。第三十三章说:以己度人只能得到对世界的错误认识,这只是小聪明。这就如玉帝带领众人对本性的认识。他们因此只是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悟空到底犯了什么罪?只是玉帝认为他犯了罪而已。选择向自己挑战,反思自己的问题,消除负面心理使外在的自己与内在的自己进行融合,从而清楚的认识自己做到对自己的把握,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战胜别人只说明力量强,这就像玉帝拉拢信仰者打击本性的行为。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玉帝敢选择反思向自己挑战吗?他做到了才表现出他真正的强大。对外在的自己与内在的自己都充分明白的人富有,对此坚定信念敢去做的人有志气。心为身的主导,不失掉这样的住所的人长久。肉体死了,也就是被战胜了,而心灵如自然一样运行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换句话说,心灵死亡,只为了肉体而活就成了一具行尸走肉。肉体为有。世界万物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都只是短暂的存在。为了肉体而活终究无法长久,烦恼伤害所以不断。
第五十六章:选择默默求知的人不以己度人发表对别人不负责任的看法,孙悟空就这样默默的成长着,他没有发表任何对别人的不负责任的看法。喜欢以己度人发表对别人看法的人却总是不愿意反思自己以己度人的问题因此无知。玉帝及众人就相当明显了,悟空总是这样不好那样坏,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只不过是他们的个人认为而已。选择向自己挑战,反思自己以己度人的问题,这就是闭其门,消除外在的自己所表现出的一切锋芒,从而与内在达成阴阳共同体,这才是本来的自己,本来的世界。因此,我们是亲近还是疏远;是好是坏;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是高贵还是低贱,并不能由他人来决定只由事实来证明。这才是天下最尊贵的品德。悟空因此相当明显了,他带领众人来明白这样高贵的品德。不敢向自己挑战不敢选择反思只会以己度人的耍一些小聪明,这种行为自然是不合理的。而多少人一直这样去做呢?正因为如此对内心所以无法清明,是非观因此混乱,从而扰乱了多少人使多少人对内心跟着无法清明。
每个人对《西游记》和《道德经》都有着自己的理解。由此表现出事事两面性的深刻道理,更因此反映出每个人心灵的高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个人的语言就代表着自己的思想和心境。不要随便单纯的否定他人而觉得自己聪明,这样只会更多的暴露出自己的弱点。总体来说,否定别人就是否定自己;赞美别人也就是赞美自己;全面看待别人也就是全面看待自己。这与物理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道理是一样的。阴阳总并存。阴性的存在自然而然。选择全面看待问题才是明智之举。不敢面对不好的一面只说明内心不够强大或者说内心非常脆弱。
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伏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
玉帝选择了对自己世界观的信仰而且觉得自然而然,于是慢慢走向了极端 ,心理上因此越来越失衡。他认为自己是高贵的。他只会接受这样高贵的待遇追求这样高贵的地位而后强力要求别人的信仰与奉承。如果,他的这些高贵地位没有了,没有人信仰他了,他如何去承受?所以,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喜欢听取顺从自己声音,听到反对自己的声音会相当敏感和心理非常不舒服。反对意见会让他心生严重不安。他们需要找寻和自己一样的声音获得安全感。本性的声音让玉帝感到危机。
人之本性自然而然,无私无欲,保持着本来的阴阳合一。悟空默默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在众神仙那里传授自己对世界本来的认识,与众神仙达成共识,所以叫称兄道弟。
本性这样的作为,让玉帝感受到严重的安全隐患。悟空是天,他的世界观是无形的,与宇宙一样无边无际,和玉帝这小小的自我似螳螂、井底之蛙的世界完全相反。什么叫阴阳合一?玉帝意识到自己这小小的世界是对的也是错的因而达成阴阳共同体。玉帝也就回归本性。人在这世上就似一粒小小的尘埃其实都是夸张的。作为每个人有什么自大的理由?我们在孩子面前自大因此是不可取的。道教思想对孩子本来的心只是如此看重。孙悟空就是个孩子。老子把自己也比喻成不会说话的婴儿。我们真正明白了孩子的心也就明白了人之本性而回归大道。
由此看来,道教思想的侧重点就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真正重视,要我们通过学习懂得爱孩子也就是懂得自爱。玉帝及迷信玉帝的人明显在伤害孩子。悟空的健康成长在玉帝及众人的世界里反成了犯罪。他们把对孩子的害来当成对孩子的爱。中国多少人因为儒教佛教的深刻影响自然没几个懂得顺应自然规律懂得爱孩子,把害当成爱的就这样成为了普遍现象。
一日,玉帝早朝,班部中闪出许旌阳真人俯囟启奏道:“今有齐天大圣日日无事闲游,结交天上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称朋友。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玉帝闻言,即时宣诏。那猴王欣欣然而至,道:“陛下,诏老孙有何升赏?”玉帝道:“朕见你身闲无事,与你件执事。你且权管那蟠桃园,早晚好生在意。”大圣欢喜谢恩,朝上唱喏而退。
许旌阳所谓的这个真人和玉帝一样的世界观,站在螳螂井底之蛙的世界里看世界,悟空自然大德的行为成为了身闲无事,不分高低贵贱的做法。很显然,众人认为维护小小的自己而走极端的行为才是正常的,才是对的。人就应该分高低贵贱,做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悟空不分高低贵贱结交朋友的行为让他们不舒服了。他觉得悟空这样下去会生出事端。玉帝站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觉得本性会生事端。他认为的事端是什么呢?怕他的统治地位受到影响,怕他的世界观不能继续维持。
玉帝,许旌阳真人以自己为中心得到这样的认为做着这样的言传身教。玉帝这样不合理的为人态度反而是正常的。人与人之间就该分尊卑贵贱,悟空却是低等的。他和别人称兄道弟不合理。正因为玉帝这样过分唯我独尊的人为所以才有事发生。这就像我们吃的太饱或者太饿了,不好的事来了……
有事如何向无事转换?这就像我们在一块空旷的土地上种庄稼。潜意识就似空旷的土地。自我之心就像庄稼,是有。潜意识把这颗种子消化掉使有归无,于是果实就出来了。这叫自然长大,也就是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过程。
玉帝叫悟空看守蟠桃园,目的是为了约束他,不要闲着没事不论高低的结交各星宿称朋友,免生事端。只是玉帝没有想到一切适得其反。一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想当然总是不可取的。再说悟空的成长肯定会影响玉帝的价值观,于是会影响他的统治地位。玉帝对悟空说的话也是玉帝对潜意识下达的命令,希望本性不要挑战自己的价值观给他找麻烦。因为修复价值观很麻烦,他不想去那样行为。然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就没有麻烦吗?其实这才是根本问题。正因为不选择改变才成就更大的麻烦,于是结果就这样大失所望。归根结底是玉帝的世界观发生了错误。玉帝认为维持他的价值体系和众人都向着他才会没有事发生。可是世界无时无刻都在不断变化。玉帝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不求改变不合自然规律。玉帝和多少迷信他的人就如同多少的井底之蛙与螳螂,总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一年只有三季才是合理的,实而何其荒谬绝伦。老子吴承恩深刻意识到这个问题有意识的克服这些问题因此使自己一直保持成长而没有这些问题。错与对本身就是形影不离的阴阳两兄弟。没有错就没有对。没有小世界就没有大世界。只活在小小的世界里远离大世界当然不合理。因为不合理,所以多少问题就跟着发生。大道讲述的就是最基本的阴阳之道。只认为自己是大却不做小不合理;只维护小小的世界不求大,不合理。
自然规律就是这样的,比如我们一步步的慢慢长大:人是由小而大的,从无到有的,从不知道到知道的,从笨到聪明的,从不会到会的等等等这些自然而然的过程。因而,有了有为才有了无为;有了有事才有了没事;有了小才有了大……阴阳之间的转换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
玉帝不求改变真的可以长久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这也是当今多少人的毛病吧。意识到这些毛病,毛病也就消除。不愿意面对这些毛病,毛病一直存在。
事事两面性,悟空因此总能让自己成长。玉帝的怕生事,结果导致悟空继续成长成就他更大的麻烦。
他等不得穷忙,即入蟠桃园内查勘。本园中有个土地,拦住问道:“大圣何往?”大圣道:“吾奉玉帝点差,代管蟠桃园,今来查勘也。”那土地连忙施礼,即呼那一班锄树力士、运水力士、修桃力士、打扫力士都来见大圣磕头,引他进去。但见那——
夭夭灼灼,颗颗株株。夭夭灼灼花盈树,颗颗株株果压枝。果压枝头垂锦弹,花盈树上簇胭脂。时开时结千年熟,无夏无冬万载迟。先熟的酡颜醉脸,还生的带蒂青皮。凝烟肌带绿,映日显丹姿。树下奇葩并异卉,四时不谢色齐齐。左右楼台并馆舍,盈空常见罩云霓。不是玄都凡俗种,瑶池王母自栽培。
大圣看玩多时,问土地道:“此树有多少株数?”土地道:“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大圣闻言,欢喜无任,当日查明了株树,点看了亭阁回府。自此后,三五日一次赏玩,也不交友,也不他游。
蟠桃是王母娘娘种的。阴阳组合,母性产子。儒教思想也是阴阳组合,所以是王母娘娘种蟠桃。桃寓意健康长寿。蟠桃暗指儒教思想的智慧,促进本性成长使本性长存的宝贝。本性自然喜不自胜。悟空终于随了玉帝的心愿不结交朋友了就等着桃子成熟成就他的美梦。
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吃个尝新。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那众仙果退。只见那猴王脱冠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自在受用,吃了一饱,却才跳下树来,簪冠着服,唤众等仪从回府。迟三二日,又去设法偷桃,尽他享用。
一朝,王母娘娘设宴,大开宝阁,瑶池中做蟠桃胜会,即着那红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各顶花篮,去蟠桃园摘桃建会。七衣仙女直至园门首,只见蟠桃园土地、力士同齐天府二司仙吏,都在那里把门。仙女近前道:“我等奉王母懿旨,到此摘桃设宴。”土地道:“仙娥且住。今岁不比往年了,玉帝点差齐天大圣在此督理,须是报大圣得知,方敢开园。”仙女道:“大圣何在?”土地道:“大圣在园内,因困倦,自家在亭上睡哩。”仙女道:“既如此,寻他去来,不可迟误。”土地即与同进,寻至花亭不见,只有衣冠在亭,不知何往,四下里都没寻处。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个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七衣仙女道:“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旁有仙使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那仙女依言,入树林之下摘桃。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树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七仙女张望东西,只见向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青衣女用手扯下枝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望上一放。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慌得那七仙女一齐跪下道:“大圣息怒。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来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开宝阁,做蟠桃胜会。适至此间,先见了本园土地等神,寻大圣不见。我等恐迟了王母懿旨,是以等不得大圣,故先在此摘桃。万望恕罪。”大圣闻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请起。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还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大圣笑道:“可请我么?”
人人都希望自己被重视被认可,这种心里在孩子身上表现的特别明显。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被关注,看到自己被忽视了会特别着急。每个孩子都希望被认可,比如我们真心夸他做得好,表现好,为他每天不断的成长由衷的开心。他会由衷的有成就感,感到很开心。相反我们若是否定他数落他会怎样?毋庸置疑,孩子就会情绪低落,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感觉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或者对我们叛逆,对我们发出抵触的心理向我们反抗,对我们随意发脾气,心生诸多不良情绪与心理。每个孩子都希望我们的心能够和他靠近,希望得到我们的信任与理解,希望我们能够给他安全感,希望我们的陪伴,希望我们无条件的信任而让他拥有向善向上的无限动力。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因此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我们对孩子陪伴的意义更在于带领他们去认识这个世界和内在的自己。只有对这个世界对自己更加认识了,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最大意义和价值。
玉帝王母娘娘没有菩提祖师的心态愿意把自己的所学教给悟空。悟空这颗无我之心就希望自我之心向着他而与他达成共识而得到成长。然而,悟空又被轻视了。王母娘娘没有请他,更因为对他不了解不认识。他的自然需求得不到满足,于是会怎样?悟空依然很简单,成就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样子。这颗潜意识的种子长大了,一直在发挥着自然的功能,继续汲取这世间的精神财富使自己越长越大。人因为过分唯我独尊走极端所以不愿意把自己的所得与人分享 。可是最终的结果,唯我独尊的极端心理能够一直继续吗?玉帝能够把自己的价值体系坚持到底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仙女道:“不曾听得说。”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席尊,有何不可?”仙女道:“此是上会旧规,今会不知如何。”大圣道:“此言也是,难怪汝等。你且立下,待老孙先去打听个消息,看可请老孙不请。”
七仙女保持中立的态度:王母请就请,不请就不请。这是王母的事。她们遵从王母的意见不发表个人意见。
好大圣,捻着诀,念声咒语,对众仙女道:“住,住,住”这原来是个定身法,把那七衣仙女,一个个曌曌睁睁,白着眼,都站在桃树之下。大圣纵朵祥云,跳出园内,竟奔瑶池路上而去。正行时,只见那壁厢——
一天瑞霭光摇曳,五色祥云飞不绝。白鹤声鸣振九皋,紫芝色秀分千叶。
中间现出一尊仙,相貌昂然丰采别。神舞虹霓幌汉霄,腰悬宝箓无生灭。
名称赤脚大罗仙,特赴蟠桃添寿节。
那赤脚大仙觌面撞见大圣,大圣低头定计,赚哄真仙,他要暗去赴会,却问:“老道何往?”大仙道:“蒙王母见招,去赴蟠桃嘉会。”大圣道:“老道不知。玉帝因老孙筋斗云疾,着老孙五路邀请列位,先至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大仙是个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道:“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礼,方去瑶池赴会?”无奈,只得拨转祥云,径往通明殿去了。
大圣驾着云,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赤脚大仙模样,前奔瑶池。不多时,直至宝阁,按住云头,轻轻移步,走入里面,只见那里——
琼香缭绕,瑞霭缤纷。瑶台铺彩结,宝阁散氤氲。凤翥鸾翔形缥缈,金花玉萼影浮沉。上排着九凤丹霞絜,八宝紫霓墩。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桌上有龙肝和凤髓,熊掌与猩唇。珍馐百味般般美,异果嘉肴色色新。
那里铺设得齐齐整整,却还未有仙来。这大圣点看不尽,忽闻得一阵酒香扑鼻,急转头见右壁厢长廊之下,有几个造酒的仙官,盘糟的力士,领几个运水的道人,烧火的童子,在那里洗缸刷瓮,已造成了玉液琼浆,香醪佳酿。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这里,他就弄个神通 , 把毫毛拔下几根,丢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念声咒语,叫“变!”即变做几个瞌睡虫,奔在众人脸上。你看那伙人,手软头低,闭眉合眼,丢了执事,都去盹睡。大圣却拿了些百味八珍,佳肴异品,走入长廊里面,就着缸,挨着瓮,放开量,痛饮一番。吃勾了多时,酕菘醉了,自揣自摸道:“不好,不好!再过会,请的客来,却不怪我?一时拿住,怎生是好?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
好大圣,摇摇摆摆,仗着酒,任情乱撞,一会把路差了,不是齐天府,却是兜率天宫。一见了,顿然醒悟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也罢,也罢!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即整衣撞进去。那里不见老君,四无人迹。原来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大圣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宝。老孙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炼些金丹济人,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新。”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悟空吃了世上的这么多的宝贝,暗示儒教思想积极的一面被他吸收殆尽,心灵的高度更高了。他的心境已经超出了儒教思想。玉皇大帝接受不了他如此的不一样,发怒了。
老子的心境是最高的,三十三重天,离恨天。恨不能止恨,只有爱可以止恨。到达离恨天,对所有人的内心选择都尽收眼底,还能生出什么恨呢?大爱之心,消除所有负面心理。悟空的金箍棒也上抵三十三重天。悟空的心境其实有这样的高度只是对自己还不认识。悟空与老子之间也只是知道与不知道之间的区别。
直到今天又有几人真正理解老子到达老子的心境呢?作者到达了,而且还把老子的思想吸收殆尽,就似悟空偷吃了老子的所有的金丹。
悟空这下闯下大祸了,玉帝如何能够饶了他。因为当时的国家体制可容不下婴儿之心的存在的,看看孙悟空的遭遇就明白了,天性是要接受打击的,只有被打击的分,因此至今也没几人真正能够理解老子的心境更别说到达老子的心境。
玉皇大帝唯我独尊,向着自己的价值体系,当然接受不了本性的与众不同接受不了本性的挑战,于是战争开始了。本性的健康成长因人为而成了罪大恶极。
一个国家怎样的信仰从孩子的待遇中深刻体现出来。当时的社会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从玉帝的为人态度中鲜明的反映出来。玉帝其实如此作恶多端,而众人的态度又是什么?
一时间丹满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他就跑出兜率宫,不行旧路,从西天门,使个隐身法逃去,即按云头,回至花果山界。但见那旌旗闪灼,戈戟光辉,原来是四健将与七十二洞妖王,在那里演习武艺。大圣高叫道:“小的们!我来也!”众怪丢了器械,跪倒道:“大圣好宽心!丢下我等许久,不来相顾!”大圣道:“没多时,没多时!”且说且行,径入洞天深处。四健将打扫安歇,叩头礼拜毕,俱道:“大圣在天这百十年,实受何职?”大圣笑道:“我记得才半年光景,怎么就说百十年话?”健将道:“在天一日,即在下方一年也。”大圣道:“且喜这番玉帝相爱,果封做齐天大圣,起一座齐天府,又设安静、宁神二司,司设仙吏侍卫。向后见我无事,着我代管蟠桃园。近因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未曾请我,是我不待他请,先赴瑶池,把他那仙品仙酒,都是我偷吃了。走出瑶池,踉踉槁槁误入老君宫阙,又把他五个葫芦金丹也偷吃了。但恐玉帝见罪,方才走出天门来也。”
众怪闻言大喜,即安排酒果接风,将椰酒满斟一石碗奉上。大圣喝了一口,即咨牙俫嘴道:“不好吃,不好吃!”崩、芭二将道:“大圣在天宫,吃了仙酒仙肴,是以椰酒不甚美口。常言道,美不美,乡中水。”大圣道:“你们就是亲不亲,故乡人。我今早在瑶池中受用时,见那长廊之下,有许多瓶罐,都是那玉液琼浆,你们都不曾尝着。待我再去偷他几瓶回来,你们各饮半杯,一个个也长生不老。”众猴欢喜不胜。大圣即出洞门,又翻一筋斗,使个隐身法,径至蟠桃会上。进瑶池宫阙,只见那几个造酒、盘糟、运水、烧火的,还鼾睡未醒。他将大的从左右胁下挟了两个,两手提了两个,即拨转云头回来,会众猴在于洞中,就做个仙酒会,各饮了几杯,快乐不题。
悟空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玉皇大帝是没办法接受的,于是选择了逃避。可是逃避,玉皇大帝就会放过他吗?玉帝接受不了他肯定就不会放过他。那么,事情会如何发展呢?
一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价值体系就肯定会找反对自己的人的麻烦。只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了认真改正,这一切矛盾才会真正平息。
悟空此时能够让玉帝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吗?当然不能。他此时也没有看清自己和玉帝的问题所以只能尽力保全自己。只有经历才是财富。
人心境的初始状态就是三十三重天。这与老子的心境的高度其实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一个我们没有意识到,没有用心感受到;一个是我们意识到,用心感受到了。可是,那个他还是他,还是原来的他,本来的样子并没有变。
悟空一路的成长也代表着我们人性的进化,也代表着吴承恩对这个世界的大概认识。到底何为善?何为恶?只有我们真正明白才能向着真正的美好进发。玉帝不得反省因而成就真正的恶。
《天鹅,梭子鱼和虾》的故事很多人都会知道。大家能否团结一心向着同一个方向进发,这更是值得每一个人去细细思考。
却说那七衣仙女自受了大圣的定身法术,一周天方能解脱,各提花篮,回奏王母说道:“齐天大圣使术法困住我等,故此来迟。”王母问道:“汝等摘了多少蟠桃?”仙女道:“只有两篮小桃,三篮中桃。至后面,大桃半个也无,想都是大圣偷吃了。及正寻间,不期大圣走将出来,行凶拷打,又问设宴请谁。我等把上会事说了一遍,他就定住我等,不知去向。直到如今,才得醒解回来。”王母闻言,即去见玉帝,备陈前事。说不了,又见那造酒的一班人,同仙官等来奏:“不知什么人,搅乱了蟠桃大会,偷吃了玉液琼浆,其八珍百味,亦俱偷吃了。”又有四个大天师来奏上:“太上道祖来了。”玉帝即同王母出迎。老君朝礼毕,道:“老道宫中,炼了些九转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会,不期被贼偷去,特启陛下知之。”玉帝见奏悚惧。少时,又有齐天府仙吏叩头道:“孙大圣不守执事,自昨日出游,至今未转,更不知去向。”玉帝又添疑思,只见那赤脚大仙又τ囟上奏道:“臣蒙王母诏昨日赴会,偶遇齐天大圣,对臣言万岁有旨,着他邀臣等先赴通明殿演礼,方去赴会。臣依他言语,即返至通明殿外,不见万岁龙车凤辇,又急来此俟候。”玉帝越发大惊道:“这厮假传旨意,赚哄贤卿,快着纠察灵官缉访这厮踪迹!”
玉帝知道了悟空做的这些事,反应非常巨大,不敢想象他居然放下这样的滔天大罪无法容忍,实在是罪不容诛。玉帝为何会做出这样巨大的反应?人的负面情绪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如果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负面情绪自然也会消除。一个人以自己为中心,接受挑战心里就会如此不舒服。这是错误的信仰惹的祸。因为过分唯我独尊引发无穷的负面心理。多少人因为玉帝如此的心态从而活在小小的世界里不可自拔。成长是一种快乐,可是因为儒教,成长成为如此的烦恼与痛苦。儒教反了阴阳从而使是非善恶完全颠倒。
孙悟空到底犯了什么罪?他侵犯了玉帝的自我底线。这就是当时作者所犯的错,顺着自己的心意学了大家都不愿意学的东西遭到众人的遗弃与批判,反而处处碰壁。他凭心所学的和统治阶级是对立的,所以侵犯了统治者的自我界限,遭到不公的对待。如果换成是老子来看待问题其实又有什么事呢?老子高兴还来不及呢!而玉帝的心境就没办法接受了:孙悟空太无法无天了。这是玉帝因为自身的心境问题而造就的这样的认为。人总难免会犯这样的毛病: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的认为就是对的,不和自己一样就是错的。就像玉帝这样不想想自己的问题只会唯我独尊耍权威为了维护自我和自己的统治地位去打击影响自己的人。不想改变自己,只想改变别人。悟空所以遭到这样的打击。说到底,就是玉帝唯我独尊不求改变,不求成长与本性产生的激烈矛盾,也就是玉帝内心的激烈矛盾。而玉帝的唯我独尊的心理是一个巨大的群体。本性如何化解玉帝的内心矛盾呢?
人的自我之心就似一粒种子,好坏并存。自我之心就像河流,而大海才是最终的家。细流流向大河,大河流向大海而后又反复循环没有尽头才是自然的人生。这也似白天与黑夜的更替,没有尽头。而人为却心安理得阻止这样的行为。玉帝和众人对此却觉得相当有理,而悟空却是无理的一方。社会的公正良知就这样没了。
灵官领旨,即出殿遍访,尽得其详细,回奏道:“搅乱天宫者,乃齐天大圣也。”又将前事尽诉一番。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众神即时兴师,离了天宫。这一去,但见那——
黄风滚滚遮天暗,紫雾腾腾罩地昏。只为妖猴欺上帝,致令众圣降凡尘。四大天王,五方揭谛:四大天王权总制,五方揭谛调多兵。李托塔中军掌号,恶哪吒前部先锋。罗侯星为头检点,计都星随后峥嵘。太阴星精神抖擞,太阳星照耀分明。五行星偏能豪杰,九曜星最喜相争。元辰星子午卯酉,一个个都是大力天丁。五瘟五岳东西摆,六丁六甲左右行。四渎龙神分上下,二十八宿密层层。角亢氐房为总领,奎娄胃昴惯翻腾。斗牛女虚危室壁,心尾箕星个个能。井鬼柳星张翼轸,轮枪舞剑显威灵。停云降雾临凡世,花果山前紥下营。
诗曰:
天产猴王变化多,偷丹偷酒乐山窝。只因搅乱蟠桃会,十万天兵布网罗。
当时李天王传了令,着众天兵紥了营,把那花果山围得水泄不通。上下布了十八架天罗地网,先差九曜恶星出战。九曜即提兵径至洞外,只见那洞外大小群猴跳跃顽耍。星官厉声高叫道:“那小妖!你那大圣在那里?我等乃上界差调的天神,到此降你这造反的大圣。教他快快来归降;若道半个‘不’字,教汝等一概遭诛!”那小妖慌忙传入道:“大圣,祸事了,祸事了!外面有九个凶神,口称上界差来的天神,收降大圣。”
那大圣正与七十二洞妖王,并四健将分饮仙酒,一闻此报,公然不理道:“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说不了,一起小妖又跳来道:“那九个凶神,恶言泼语,在门前骂战哩!”大圣笑道:“莫采他。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
这些神仙都代指社会上某些人的信仰。这么多的神仙因为不了解本性而帮助玉帝就这样视孙悟空为对敌。世上最美好的存在就这样承受愚昧无知的众人共同的批判。一个个为了争名夺利不知道满足因而失了本性而打击妄图消灭本性。
悟空对身外之物毫不在乎,什么名利对他而言毫无意义。他只在乎精神富裕天天成长只求健康快乐。玉帝因为放纵私欲之心,所以唯我独尊走极端要求别人顺从自己,信仰自己自以为高贵,更无法容忍别人挑战他的权威,侵犯他的自我界限。
人一旦过分自我,恶所以产生。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因此得以深刻体现。站在孙悟空的立场,成长是一种快乐。站在众人的立场,成长成为如此烦恼与痛苦的根源。一个人没有是非无法为人,有着怎样的是非成为怎样的人,拥有正确的是非成就健康高尚心灵豁达之人。
说犹未了,又一起小妖来报:“爷爷!那九个凶神已把门打破,杀进来也!”大圣怒道:“这泼毛神,老大无礼!本待不与他计较,如何上门来欺我?”即命独角鬼王,领帅七十二洞妖王出阵,老孙领四健将随后。那鬼王疾帅妖兵,出门迎敌,却被九曜恶星一齐掩杀,抵住在铁板桥头,莫能得出。
正嚷间,大圣到了。叫一声:“开路!”掣开铁棒,幌一幌,碗来粗细,丈二长短,丢开架子,打将出来。九曜星那个敢抵,一时打退。那九曜星立住阵势道:“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
老子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玉帝因为自己的世界观而制定的这些明文法规,悟空的健康成长反成了十恶不赦。因为如此,多少人在跟着做坏事?这些执法的人在做着坏事还以为在做好事。悟空做的事其实又算是什么坏事呢?这只不过是玉帝认为是坏事,迷信玉帝的人于是也跟着这样认为。站在老子的立场又是否会这样认为呢?当然不会。悟空和老子是一体的。他们都是同道中人。
大圣笑道:“这几桩事,实有,实有!但如今你怎么?”九曜星道:“吾奉玉帝金旨,帅众到此收降你,快早皈依,免教这些生灵纳命。不然,就髹平了此山,掀翻了此洞也!”大圣大怒道:“量你这些毛神,有何法力,敢出浪言。不要走,请吃老孙一棒!”这九曜星一齐踊跃。那美猴王不惧分毫,轮起金箍棒,左遮右挡,把那九曜星战得筋疲力软,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急入中军帐下,对托塔天王道:“那猴王果十分骁勇!我等战他不过,败阵来了。”李天王即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一路出师来斗。大圣也公然不惧,调出独脚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就于洞门外列成阵势。你看这场混战好惊人也——
寒风飒飒,怪雾阴阴。那壁厢旌旗飞彩,这壁厢戈戟生辉。滚滚盔明,层层甲亮。滚滚盔明映太阳,如撞天的银磬;层层甲亮砌岩崖,似压地的冰山。大捍刀,飞云掣电;楮白枪,度雾穿云。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摆列;青铜剑,四明铲,密树排阵。弯弓硬弩雕翎箭,短棍蛇矛挟了魂。大圣一条如意棒,翻来覆去战天神。杀得那空中无鸟过,山内虎狼奔。扬砂走石乾坤黑,播土飞尘宇宙昏。只听兵兵扑扑惊天地,煞煞威威振鬼神。
这一场自辰时布阵,混杀到日落西山。那独角鬼王与七十二洞妖怪,尽被众天神捉拿去了,止走了四健将与那群猴,深藏在水帘洞底,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神与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杀彀多时。大圣见天色将晚,即拔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碎了喷将出去,叫声:“变!”就变了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
大圣得胜,收了毫毛,急转身回洞,早又见铁板桥头,四个健将,领众叩迎那大圣,哽哽咽咽大哭三声,又唏唏哈哈大笑三声。大圣道:“汝等见了我,又哭又笑,何也?”四健将道:“今早帅众将与天王交战,把七十二洞妖王与独角鬼王,尽被众神捉了,我等逃生,故此该哭。这见大圣得胜回来,未曾伤损,故此该笑。”大圣道:“胜负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况捉了去的头目乃是虎豹狼虫、獾獐狐狢之类,我同类者未伤一个,何须烦恼?他虽被我使个分身法杀退,他还要安营在我山脚下。我等且紧紧防守,饱食一顿,安心睡觉,养养精神。天明看我使个大神通,拿这些天将,与众报仇。”
悟空为保全自己而反抗。可是单纯的反抗如何解决问题?悟空所以要继续成长。
本性为何遭到如此强大力量的共同打击?社会为何不能公正与阳光普照?玉帝放纵私欲之心维护自己走极端的心安理得,而后还有这么多人的一心维护。玉帝带领着多少人让多少人就这样活在意识层面成就如此必然的结果。世界阴阳合一所以阳光普照。人内心同样如此。如果不能阴阳合一定然伤害不断。一个个走极端破了自然的阴阳所以成就这么多的伤害。
玉帝与自己内心的矛盾,而后众人向着玉帝和玉帝一样的为人,矛盾更加扩大。社会为何伤害不断?如果众人不向着玉帝,玉帝还能够继续唯我独尊而走极端吗?
四将与众猴将椰酒吃了几碗,安心睡觉不题。
那四大天王收兵罢战,众各报功:有拿住虎豹的,有拿住狮象的,有拿住狼虫狐狢的,更不曾捉着一个猴精。当时果又安辕营,下大寨,赏牜劳了得功之将,吩咐了天罗地网之兵,各各提铃喝号,围困了花果山,专待明早大战。各人得令,一处处谨守。此正是:妖猴作乱惊天地,布网张罗昼夜看。毕竟天晓后如何处治,且听下回分解。
表面上看, 迷信的人都会认为悟空似妖怪作乱,使天下所有人都大惊失色。其实内质是人为与无为之间的一场闹剧,最后还得向着本性才能圆满收场。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向善的,然而事实真的就是这样吗?善与不善阴阳合一,因此进入无为之道。
《老子》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正指阴阳合一。奇指遵从自然规律特殊的方法。无事指消除人为成就的害。
大道遵从自然阴阳合一的法则,利用自然规律来教育众人,消除人为上的害,社会因此回归正轨而欣欣向荣。选择这种做法的依据是什么呢?天下忌讳的越多,就似玉帝如来的为人,成就了多少人内心的无限问题,人民因此越来越贫困;人们只为了个人利益制造锋利的兵器,国家因此越来越昏乱;人们只为了个人利益而自作聪明,各种千奇百怪害人的东西层出不穷;法令规定的越多,犯罪的人就越多。这就似玉帝认为孙悟空犯罪。然而事实是什么?打击孙悟空的人才是真正的犯罪。多少人因为玉帝的错误认知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真正的圣人尊重自然规律行使自然而为,老百姓因此回归本性归入正道;我使心灵回归本性回归本来的清净老百姓自然归正;我消除人为上的害,老百姓自然精神物质双丰收;我不走极端而迷信,没有个人想法,老百姓因此回归自然的淳朴。
道教因为……所以……只是如此简单。人生在于选择更在于正确的选择。选择不得反省不求改变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