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张艺谋的菊豆「巩俐和张艺谋八年没怀上吗」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张艺谋的菊豆「巩俐和张艺谋八年没怀上吗」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当年,张艺谋为捧巩俐相继为其“量身打造”了很多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红色三部曲”——《红高粱》、《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

其中,《菊豆》这部作品饱受争议多年,甚至还因为尺度过大,直接被国内给封禁了。

很多人曾评价这部影片给人带来的传统阴影超过了惊悚片和恐怖片,那种压抑感确实过于深重,它把封建思想对人性的贪欲讲得十分通透。

那么,这部电影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菊豆》的幕后故事。

1988年,张艺谋偶然间在《中篇小说选刊》上看到了刘恒的小说《伏羲伏羲》,觉得它非常贴近中国人在封建礼教下的真实写照,于是决定将其改编成电影。

顺便提一下,刘恒不仅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比较有名的编剧,很多经典影片比如《秋菊打官司》、《集结号》、《金陵十三钗》、《云水谣》、《我的战争》等等都是出自他手。

说回电影,虽然这部影片是由中影制片公司发行,并且也是在国内取景拍摄,但最大的投资方却是日本制片商。

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上引起巨大轰动后,日本制片商德间康快非常欣赏张艺谋的才华,于是慕名前来想与张艺谋合作拍一部电影。

就这样,日本制片商就成了《菊豆》的最大投资方。

另外,《菊豆》制作完成之后并没有在国内上映,而是在日本上映。

该片在日本上映后获得了巨大成功,入围了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还被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最佳外语片。

按理说,既然能入围金棕榈奖,影片的质量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为何不在国内上映呢?

原因是该片充斥着各种伪日元素和超大尺度,所以这部影片在国内并没有被批准上映。

尽管剧组做了适当的删减,电影片名也由最初的《呻吟》改为了女主角的名字《菊豆》,但该片还是被封禁了,只是没想到这一封禁就是25年。

选景方面,为了能够呈现出小说中人们生活在旧社会背景下的场景,张艺谋将外景拍摄地选在了元朝末年间就有的安徽黟县南屏村。

这座被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的村落,有着近三百座明清古建筑,一房一瓦都透着浓厚的封建气息。

并且,影片中还多次采用俯视角度拍摄徵宅的高墙、灰瓦,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那种窒息的压抑感。

内景则被张艺谋设计成了杨家染坊,通过染坊里各种颜色的染布来衬托人物当时的心理环境。

不难发现,这部电影里出现最多的颜色就是红色,红色代表着人性的欲望和激情,更代表着一发不可收拾的愤怒。

激情和愤怒,都用红色来象征,巧妙地呼应了红色暗喻的危险性,使电影充满了生命力。

因为该片运用了大量的红色,后来这部电影也被影迷们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并称为“红色三部曲”。

选角方面,由于《红高粱》的大获成功,巩俐自然而然出演了本片的女主菊豆。她的表演可以说是出类拔萃,她将菊豆的敢爱敢恨、独立自强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能诠释好菊豆这个角色,她不辞辛苦提前两个月进南坪村体验当地的生活,穿着农妇的粗布衣裳在太阳底下暴晒,和她们一起劳动帮助她们翻稻谷。

等到电影正式开拍时,她的形象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农村妇女。

张艺谋为此感叹道:巩俐的厉害之处就在这了,简直就是演什么像什么。

可以看出,字里行间全是赞誉和欣赏,张导这是瞬间变“迷妹”了吧?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的菊豆一直处于一个情绪压抑的状态,巩俐为了保持这种情绪,所以很少与人沟通,结果在电影拍完后,她变得又黑又瘦,看上去还特别憔悴,回到北京后就大病了一场。

另外,张艺谋在拍摄过程中也把自己剃成了一个“天青头”,在拍摄外景戏时也是毫不遮掩。当地的青年见状后,都以为这是时下最流行的造型,于是跟着争相模仿,短短三四天的时间,当地就冒出了不少“杨天青”。

每当张艺谋回想起此事时,都会哈哈大笑,当时剃光头纯粹是因为天气热。

提起杨天青这个角色,就不得不提当时小有名气的李保田,说他是国际水准的大师级别的表演艺术家,一点都不为过。

那时候的他从不接广告,他接戏不是导演剧组选他,而是他挑导演,当他得知导演是张艺谋,女主是巩俐后,二话没说就接了这部戏。

李保田将那种有贼心没贼胆儿、老实本分的中年男人形象诠释得入木三分,一举一动都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他还将被封建礼教压迫下的那种不安和恐惧,在不知不觉间流露了出来。

不管是面对初次见面的菊豆,亦或是抚养自己长大的亲叔叔,还有村中族人的流言蜚语,都让他的心理愈发地压抑和扭曲,可是本能的欲望和冲动让他突破了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最终酿成了一场人伦悲剧。

说到这里,忽然间想起了电影中那个让人深有感触的片段,知道一切真相后的杨金山,看见在水池边玩狗尾巴草的天白时,竟然动了杀机。他艰难地向着天白挪动,不想误打误撞自己却掉进了水池。

看着水里这个被自己唤做爹的人不断挣扎,年幼的天白面无表情,甚至没有呼救,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然后一丝笑意就在他脸上邪魅地慢慢扩散开来。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水池边,少年天白把自己的生父杨天青从地窖中背出来后,又毫不犹豫地将他扔进了水池。

看着生父在水里挣扎,他脸上的冷漠跟之前如出一辙,然后面无表情地举起手里的木棒,丝毫不顾身后自己母亲歇斯底里的哀求声,这样的笑容让我们在震撼之余不寒而栗。

这些设定,都是出于张艺谋精心设计。小说中的杨天青原本是一位只有16岁的懵懂少年,为了加重了影片的讽刺意味,杨天青摇身一变成了40岁的未婚男子。

另外,原著里并没有提到挡棺这一民俗,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仪式的压抑感。

当鲜红的棺材一次次从菊豆和天青身上压过去,即代表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不会消亡。也预示着前半生他们被杨金山压迫,后半生则要被杨天白压制。

为何要这样安排呢?

张艺谋表示,这部电影的重点不是凸显人物的经历,而是要给观众呈现出时代背景下的那种压迫感。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杨金山一直奉行传统的封建思想,虽有反叛心理,但他始终还是没有勇气不顾一切。菊豆虽然一直在反叛,但个人的力量终究还是微不足道,终其一生也逃不出封建礼数的压迫。

张艺谋还这样说过:总有那么一部电影能触及心灵深处,能让我们记住的也许不是电影本身,而是那种仰望星空般的期望和憧憬。

这或许就是张艺谋真正想要表达的吧!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只能从张导对封建礼教毫不留情地批判中窥见一斑,然后学会反思,珍爱生活。

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永远都体会不到封建礼教给人们带来的伤害。那些受到封建荼毒的男人和没有一点社会地位的女人,是多么的向往自由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