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爱如潮水上一句「爱如潮水免费观看全文」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爱如潮水上一句「爱如潮水免费观看全文」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爱如潮水(上)


江水如碧

爱如潮水(上)

潮水,潮水,自然是水了。可于我而言,她却还是一条河,一个村。

这河很小,长不足七公里,还藏匿在湘西之西、毗邻贵渝的大山深处,自然名不见经传。估计除了当地人,并没多少外地人听说过,更不用说去过了。

不过,这条寂寂无名的河却颇神奇,平时静流无声,温柔如处子,每天却定时涨潮三次,那时河水便迅疾涌动奔流,宛如脱兔一般。村民啧啧称奇,便将其命名为潮水河。

其实,那潮并非风起之澜,而是大量地下水突然从河底四处喷薄而出,卷起一阵阵、一层层、一片片、一波波大大小小的雪白浪花,便恰如涨潮一般,蔚然而成大观,倒是应了“造化钟神秀”那句古诗,只是原因不得而知。

潮水河发源于东边,向西淌过因河得名的潮水村,还没来及舒展身姿,便匆匆扑入了身边的清水江(当地又称花垣河),然后一路向北,奔向下游的茶峒,也就是沈从文的边城、翠翠和傩送兄弟的老家,幻化成了无数人梦中的诗意。

那清水江风景旖旎,是浩浩荡荡的沅水上游,花垣地段还是沿岸十几万百姓的母亲河,自然声名远播,但我心心念念的,却还是这条小小的潮水河,这个小小的潮水村。

清清的潮水河

夸张点说,我可能是为数不多较早到过潮水村、见过潮水河的外地人之一,虽然仅有一面之缘。

我们的缘分,来自1998年底的一次专访。

那时候,全国扶贫方兴未艾,湘西是湖南主战场,财政更是各地生力军。因刚进财政大门不久,又负责起草全省财政扶贫工作会议讲话,我决定对散布于大湘西的财政扶贫点来一圈走访,摸摸情况,找找灵感,碰碰火花,理理思路。

花垣的下潮水,便是其中之一。有当年文字为证:

工作队员进村后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苦口婆心地向每一个群众宣讲“只能苦干不能苦熬”的道理。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认识到,要想脱贫致富,等靠要是行不通了,关键还得自力更生,抓住机遇自己干。

在花垣县下潮水村,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县财政局扶贫工作队进村不久,想法为村里争取了 10吨水泥来维修村里的水渠。当工作队请村里派人来卸车时,竟有好几个人不约而同地问:“卸一袋多少钱?”而今的下潮水村,情况却悄悄发生了变化,“老县长”的故事或许可以作为这种变化的缩影。

“老县长”名叫姚金龙,因为老找县长要救济,所以被群众戏称为“老县长”。财政局长麻正荣把他当作自己的联系户,经常与他拉家常,讲吃苦耐劳的道理,鼓励他搞好生产,帮他制定了三年脱贫规划,还资助他买了一头牛。一颗近似麻木的心重新活跃起来。他一改过去的马马虎虎、不求上进,不仅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还在工作队帮助下,学起了科学种田。1998年他家的油菜、水稻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人均口粮由原来的150公斤上升到300公斤,银行里也破天荒有了存款。

我们特地采访了他,他不愿过多地谈起过去,却说了一句颇让我们多少有点意外的话。他说:“我再也不当‘老县长’了,要当就当耳目一新的‘新县长’!”……

记得那天走访完毕,我们便从村口码头登上一艘木质帆船,顺着清澈见底的清水江,优哉游哉,飘往十公里外的茶峒。那巍峨的青山,湍急的浪花,穿行的船帆,起落的渔网,便像一首优美的田园牧歌,深深地印在脑海。

那次走访过后,我顺利起草了颇受好评的讲话稿,捎带完成了长篇通讯《为了这片热土》,后发表于国务院扶贫办《中国贫困地区》杂志,算是一举两得,露了把小脸。

有点遗憾的是,大约因为冬季水小,时点也不对,我们那天只看到了静如处子的潮水河,便想寻机再去一趟,以一饱它涨潮的风采,却一直无缘再续,只能在心底时常记起。(未完待续)

美丽的清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