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别人羡慕我们的爱情「羡慕别人的爱情的说说」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别人羡慕我们的爱情「羡慕别人的爱情的说说」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过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过娶她,也从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我进清华,一为读书,二为钟书。”

曾经有一位青年问一位智者:“什么是爱情?”智者告诉他:“等到那个人出现,你就知道了”,青年又问:“我如何确定就是那个人呢?”智者回答:“她来了,你就懂了”。

提到杨绛和钱钟书,很多人都会对他们之间的神仙爱情感到羡慕,可是我却独羡慕他们对彼此的付出。原因是爱一个人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践中来才是对爱一个人最好的证明。

相识古月堂,一眼定终生

1932年孟春,杨绛和钱钟书在清华园的古月堂第一次相见,彼时,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布底鞋,带一副老式眼镜,满身儒雅气质,这让当时的杨绛眼前一亮;而钱钟书也对眼前这位面若桃花、白里透红的女子印象深刻。

两人见面后,都分别向孙令衔打听彼此的事情,结果被孙令衔告知,对方都已有男朋友或者女朋友。杨绛的心中虽有不甘,但是碍于对方的情感状态也不能做过多的事情。钱钟书虽然也失落,但是他比杨绛好一点,毕竟他听说的是杨绛有男朋友但还未订婚。既然未订婚就代表自己还有机会,于是钱钟书就给杨绛写了一封信,约她到工字厅见面。杨绛见到信之后为了不让自己留下遗憾,决定如期赴约。

两人见面后,杨绛对钱钟书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男朋友”,而钱钟书对杨绛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没有女朋友”。至于外界为何会传言两人都有男朋友或者女朋友,这都源于一个误会。


杨绛有一个好友叫费孝通,因暗恋杨绛多年,怕自己心爱的女神被人抢走,就告诉别人说:“我和杨绛已认识多年,如果有人想追求杨绛必须得经过他的同意”,杨绛看在两人相识多年的情面上,就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拒绝。俗话说沉默就是代表同意,外界就误认为这两人已经在一起了。

而钱钟书这边是因为钱家有一个远房的姑母,人称“叶姑太太”,这位叶姑太太有一个养女,和钱钟书的年岁相仿,叶姑太太看中钱钟书的才华便想着把女儿许配给他。在此之前,也有人这样传过,但是钱钟书从没有想着去澄清这件事情,一是因为他不想伤了两家人的颜面,二是因为他当时没有意中人。所以,对于外界的传闻,钱钟书一直都是无所谓的态度。在遇到杨绛之后,钱钟书觉得是时候澄清了,不能因为这件事情影响了他和杨绛之间的感情。

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两人都开心地笑了起来。很快,这两人就开启了恋爱模式,不是约会就是通信。

杨绛到清华上大学的时候,钱钟书已经离开了清华,到清华大学的研究院,两人不能时刻相见,便用书信来往。于是,“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场景每天都在这两人之间上演。此时的钱大才子便用自己斐然的文采,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的情书。最有名的就是他模仿李商隐的《锦瑟》作的一首风致别雅的情诗,这首诗还被刊登在了《国风》的半月刊上,全诗如下:

缠绵悱恻好文章,粉恋香凄足断肠。

答报情痴无别物,辛酸一把泪千行。

依穰小妹剧关心,髫瓣多情一往深。

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千金。

良宵苦被睡相谩,猎猎风声测测寒。

如此星辰如此月,与谁指点与谁看?

困人节气奈何天,泥煞衾函梦不圆。

苦雨泼寒宵似水,百虫声里怯孤眠。

海客谈瀛路渺漫,罡风弱水到应难。

巫山已似神山远,青鸟辛勤枉探看。

全诗都在表达钱钟书对杨绛的相思之情,仔细看,竟还有一些小小的埋怨,原因是钱钟书给杨绛写信,杨绛从未回过。不是杨绛不想念钱钟书,只是杨绛不太喜欢这种表达方式,不过在杨绛的心里她还是期待钱钟书给她写信的。钱钟书这份埋怨没有持续多久,就被他的相思之情给盖过去了,接下来几乎每天他都会给杨绛写信,然后由快递员送到杨绛的手中。


刚开始谈恋爱的两人并没有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告诉双方的父母。直到有一次,杨绛给钱钟书的回信落在钱基博的手中,钱基博很好奇,便拆开信看了,当他看到信上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收障碍。”钱基博不禁喜不自胜,大赞:“此诚聪明人语!”顾不上征求儿子的意见,眉开眼笑的钱基博就直接给杨绛回信:诚恳放心地将儿子托付于你。至此,杨绛和钱钟书的结合得到了钱父的许可。

1932年初,钱钟书应杨绛的邀请,来苏州拜见杨绛的父母。杨荫杭很欣赏钱钟书的学识,与之相谈后,也很认可钱钟书这个人,自此杨绛和钱钟书的关系得到了双方父母的认可。

随后,迫切想要抱得美人归的钱钟书就邀请了杨荫杭的两位好友为媒人,正式向杨家提亲。半年后,杨绛和钱钟书在苏州的一家酒店举行订婚仪式。

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说爱一个人不要在乎形式,但其实这不是全对的。如果真的爱一个人,会想给她一个婚礼,毕竟结婚证只是得到了法律上的认可,而婚礼才是得到了祖先的认可。

1933年,杨绛顺利考入清华研究院,学制三年,但杨绛只上了两年半,只因自己的未婚夫考上了公费留学。杨绛考虑到钱钟书出国后身边无人照顾,就决定先跟他完婚,然后同去英国。

杨绛的此番决定既没有和家人商议,也没有丝毫的犹豫不决,在与老师做了简单的沟通之后,学校同意她用论文代替了剩下的一门需要大考的功课。于是,提交论文后,杨绛顾不得许多,便匆匆办理休学,提前一个月回了家。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和杨绛在杨家举行了隆重的西式婚礼。半个月之后,杨绛和钱钟书背起行囊,坐上远洋的轮船,开始了艰难跋涉的英国之旅。

出国圆梦,在生活琐事中觅幸福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颠簸之后,杨绛和钱钟书终于到达了伦敦。他们先是去牛津大学办理了入学手续,随后就把自己所带的行李搬到了金家,因为牛津大学不提供住宿。

在金家,一日三餐都由他们提供,卫生也由他们打扫,虽然省了很多做家务的时间,但是吃饭却成了钱钟书的难题。由于钱钟书吃不惯西餐,杨绛尽可能在每次吃饭的时候把钱钟书能吃的、喜欢吃的省下来留给他,但尽管如此,钱钟书还是日渐消瘦。杨绛看着越来越瘦的钱钟书便产生了“租下一套独立的房子”的想法,为此,她和钱钟书商议。

“你又不会做饭,老金家的饭至少是现成的。自己的房间还宽敞,将就着得过且过吧!”尽管杨绛的想法遭到了钱钟书的反对,但是她还是按照报纸上刊登的广告,挨家挨户地寻找。

机遇总是在毫无准备的时候翩然而至。某天,杨绛和钱钟书散步,眼尖的杨绛一眼就看到一处高级住宅区张贴了一张招租广告。但等到她再去看时,广告已经不见了,她不死心,便按照自己不甚清晰的记忆,壮着胆子去敲门。

门开了,身材圆润的女房东上下打量了杨绛一眼,问了一些问题,便带着杨绛参观房子。

一间卧室搭配一间起居室,旁边还有一个大阳台,站在阳台上还能观赏大片的草原和花园,风景秀丽极了。而且,房间里还有取暖用的电炉,这样一来,就算,冬天到了,也不担心会被冻着。

钱钟书也对这个房子很是满意,距离学校和图书馆都很近,价格也和老金家的差不多。于是,二人决定“搬家”。

搬入新家的第一天早晨,一向不动炊具的大才子居然大发爱心地烤了面包、热了牛奶、煮了鸡蛋,还冲了浓香的红茶。他把黄油、果酱、蜂蜜与他们搭配放在托盘上,满心欢喜地端到了杨绛的床头,请她享用。睡眼惺忪的杨绛惊喜万分、连连夸赞,她没想到“拙手拙脚”的丈夫能做出如此丰盛的早餐。妻子的夸赞极大地激发了钱钟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此,两人的早餐便由钱钟书负责,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老。

有些人的“我爱你”,只是嘴上说了,但是他如何爱你,你看不出来,也感觉不到。

有一次,钱钟书告诉杨绛自己想吃红烧肉,于是杨绛就把好友都请进家里来,目的就是想借助大家的智慧一起研究红烧肉的做法。虽然后来方法对了,但是少了中国的调料,味道怎么调都不对。

杨绛开始回想母亲平时做饭用的火候,后来终于想到用文火熬制。她还买来雪利酒,代替老家的黄酒。经过对火候的掌握,调料的掌握,红烧肉终于做成功了。在异国他乡的钱钟书在吃到心爱的妻子为自己做的红烧肉的那一刻,竟开心地像个孩子。

这一次的成功也让杨绛对自己的厨艺有了信心,于是她开始尝试做更多的菜给钱钟书吃。有一回,钱钟书在给父母的信里,放了一张自己的照片,并在心中写道:爸爸,娘,近照一张,已变成肥头大耳之人矣!皆季康功劳也……


在牛津大学的第一个假期,杨绛和钱钟书去法国游玩了一趟,等再回到牛津时,杨绛发现自己怀孕了,钱钟书在听闻之后,喜不自胜。为了能让爱妻有一个更好的环境,钱钟书还搬了一次家,换了一个更大的房子。

在杨绛的《我的丈夫钱钟书》一文中,杨绛如实写道:1937年春,钱钟书就来到牛津妇产科医院为杨绛预定生产时住的房间。在预约接生大夫时,女院长问:“要女大夫?”钱钟书回答:“要最好的。”于是,女院长将斯班斯大夫推荐给了他。

春将去夏将至,5月18日这一天,杨绛忽然感到一阵疼痛,钱钟书急忙将她带到了医院。直到次日,杨绛才产下爱女。

钱钟书在杨绛刚怀孕时,曾对她说道:“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杨绛如夫所愿,生下的是个女儿。钱钟书在见到女儿的那一刻,高兴地语无伦次地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 ”说完,就忍不住看着女儿的笑脸笑出声来。

在钱钟书的眼里,这个孩子是他和杨绛爱情的结晶,像天使一样纯洁、善良、可爱。

钱钟书虽然才华斐然,但是在生活上完全可以算是一个白痴。他走路辨不清方向、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就连吃饭拿筷子也都是一手抓。

三个星期之后,杨绛出院了。在出院当天,钱钟书特意找来一辆车接妻女回家。回到家里的杨绛立刻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对厨房之事拙手拙脚的钱钟书竟然做了一碗鸡汤放在桌子上,细细看去,里面还有嫩绿的蚕豆。那一刻,杨绛的心被满满的爱意融化,她感动着、喜悦着,幸福着。

钱钟书吃肉、杨绛喝汤、钱媛吃奶,一家三口在牛津风和日丽的天气里,享受着来自生活独一无二的美好和快乐。

女儿的到来也让钱钟书对杨绛的爱更浓厚了,每逢女儿生日,钱钟书就会说:“母难之日”。为了不让杨绛再次承受生育的艰辛和痛苦,在那个没有生育的年代,钱钟书如此劝慰杨绛:“我们如再生一个孩子比阿媛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媛呢?”所以,终其一生,他们也只有钱媛一个女儿。

相濡以沫,夫唱妇随

国外的生活很平静,但国内早已是战火纷飞。心系故土的两人决定返回祖国,守望亲人。1938年9月,焦虑万分的钱钟书和杨绛匆匆收拾行囊,踏上了回国的归程。然而,由于受到战事的影响,回国的船票特别不容易买到,经过多次辗转,终于由里昂大学为他们买到三等舱的船票 夫妻二人这才回国。


抗战时期,物资极为匮乏,杨绛不得不精打细算。为了省煤,杨绛自己和泥做煤球,她还负责买菜、洗全家人的衣服。钱钟书的婶婶见杨绛一位千金小姐,在家什么粗活都干,很是感慨,便对杨绛说:“你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宣哥(钱钟书小名)是痴人有痴福。”

杨绛每逢听到这样的话语总是回之淡然一笑。因为在她的心里,既然选择了爱他就要接受他不擅长的方面。

文革爆发后,钱钟书和杨绛被安排到了下乡活动的行列当中。

根据杨绛在《干校六记》中的记载,杨绛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照看菜园子,而钱钟书则是一名快递员。每次钱钟书在送信、取信时都会经过杨绛所看管的菜园子,钱钟书也会利用工作之便将自己写给杨绛的信偷偷地塞给她。有时,工作不是很忙的情况下,钱钟书还会来菜园子陪陪杨绛。虽然生活清苦,但是对于身边有爱人陪伴的两人来说,菜园即是花园。

两人的这份相濡以沫,一直持续到生命的终点。在钱钟书病逝后,杨绛在谈与钱钟书的婚姻时讲道:“我这辈子最大的功劳是保住了钱钟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这是钱钟书的最可贵处。”

有时,在看钱钟书和杨绛的传记时,我也会不禁地问自己:为何他们俩之间的爱情值得那么多人传诵?大概是因为他们都深爱着对方。因为深爱他们不计较在一段感情当中自己的得失,也不在乎对方的缺点,他们只想着在和他相处的日子里,自己能做些什么。

我们都曾渴望幸福从容、白头偕老的爱情。在合适的年龄,爱值得的人,大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你深爱着对方,对方也懂得你。风雨兼程的日子,彼此心手相牵;尘埃落定的时候,彼此分享快乐和喜悦。比起浪漫的玫瑰和烛光晚餐,互通心意的陪伴才是让爱情永远保鲜的真谛,若是更加幸运地和一个愿意忍耐你的人牵手,这样的爱情远比那些只会给你风花雪月的人来得更长久。

少点应该,多点感恩;少点怨怼,多点自省;少些要求,多点担当,我想每段感情都会很圆满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