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曹丕为何杀甄姬「曹丕被谁所杀」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曹丕为何杀甄姬「曹丕被谁所杀」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前文:曹氏伦理多角恋,第一幕:乱世佳人惹人怜,曹氏父子甄妃争夺战

备受曹操、曹丕父子疼爱的甄妃大美女,不仅在情感上春风得意,在权势地位上也攀上了高峰,因为她的夫婿曹丕被曹操册立为太子。四年后,曹操死去,曹丕逼汉献帝禅让,正式篡汉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而甄妃本身也晋升为皇后。但是诡异的是,情场、权势两得意,容光焕发的甄妃并没有随着丈夫当上皇帝而继续闪耀,在曹丕登基后的第二年,他就把这位的美丽妻子处死。

天啊,前一刻才容光焕发,又是曹操、曹丕捧在手心的大美人,也替曹丕生下一皇子,怎么下一秒就变成了冥界幽魂呢?

甄妃之死

甄妃的死因陈寿《三国志》记载得很简略:

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

大意就是曹丕开始有了小三、小四,甄妃有怨言,曹丕皇帝大怒,就将其处死。另外曹魏的另一位史官王沉所著《魏书》中也提及甄妃的死因:

有司奏建长秋宫,帝玺书迎后,诣行在所,………玺书三至而后三让,言甚恳切。时盛暑,帝欲须秋凉乃更迎后。会后疾遂笃,夏六月丁卯,崩于邺。帝哀痛咨嗟,策赠皇后玺绶。

简述大意:曹丕登基后,有大臣上奏建议立甄妃为皇后,并为她建立皇后的宫殿(长秋宫),曹丕准奏,于是请甄妃入住长秋宫的圣旨公文就送至甄妃的住所。但是温婉谦逊的甄妃觉得她实在是没有资格当皇后,就婉谢了皇上的旨意,就这样圣旨公文往返三次,甄妃还是态度坚决,诚恳的辞谢。

曹丕心想,或许是盛夏炎热,甄妃心情不好,等到秋凉之后再请甄妃入住也不迟,只是没想到,这么一耽搁,甄妃就生病了,而且还是生重病,还没来得及到秋天,甄妃就在邺城病逝了。曹丕顿失他的爱妃,悲痛万分,甄妃永远是他的甄妃,曹丕不仅下令追封甄妃为皇后,更将象征皇后身份的玺绶,随着甄妃一起入葬。

天啊!这是在演哪一出戏?曹丕变成“痴情情圣”,而我们的甄妃变成了贞节模范生?两个人的剧情乱得太夸张,连替《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都看不下去了,跳出来大骂:

臣松之以为春秋之义,内大恶讳,小恶不书。文帝之不立甄氏,及加杀害,事有明审。魏史若以为大恶邪,则宜隐而不言,若谓为小恶邪,则不应假为之辞,而崇饰虚文乃至于是,异乎所闻于旧史……陈氏删落,良有以也。

简述大意:传统史书有替皇上避讳的传统,宫廷之内有重大的丑闻要避讳,若是小犯错也不会去记录。曹丕不肯立甄妃为皇后,最后又将其杀害,这件事情历史上自有公断。魏国史官如果觉得“甄妃之死”乃是宫廷内的重大丑闻,就应该跳过不写;若是认为这只是小小的疏失,那也不需特别为其辩护。

今天魏国史官不避讳甄妃之死就算了,还编造出这些荒唐的理由,实在是太夸张了,在过去的史书中从来没看过这种事。陈寿写《三国志》不采用这段荒唐的史料,实在是有原因啊!

原来我们一直以为幸福美满的甄妃,都是网络上营造的假象。甄妃并没有因为夫婿曹丕登基而成为皇后,反而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竟遭表面恩爱的夫婿皇帝杀害处死。而重点是,一个甄妃之死,居然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死法,魏国的史官们究竟在掩饰什么?还是在透漏些什么?裴松之的愤怒不是没有道理。

更夸张的情节还在后头:出殡的时候,曹丕下令把甄妃的头发解开来,将她的整张脸给盖住,然后再用米糠把她的嘴巴塞起来。

根据民间习俗的说法:嘴巴上塞米糠,代表罪证确凿,不让死者到了阴间还有为自己辩护的机会。如果甄妃只是因为失宠,然后讲了几句吃醋的话,依照历代皇帝的做法,最多就是将其打入冷宫,不想再看到这位枕边人,绝少因为这样就把她给杀掉。

就算把她给杀掉,也从没听说过,一位当皇帝的,对一个死人的尸体,做出如此变态、报复式的羞辱?更何况,甄妃死时太子曹睿已经十七岁,一个十七岁的太子居然无法保护母后,就连那位和甄妃感情很好的婆婆卞夫人也没出声,一连串的问号不禁令人怀疑这其中是否有隐情?

曹睿的身世其实是?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述了一段故事:

文帝曹丕一开始就讨厌曹睿,有意立其他嫔妃所生的“京兆王”作为王位继承人,因此迟迟不肯立曹睿为太子。有一次曹睿跟着曹丕去打猎,看到一对鹿母子,曹丕射杀了母鹿,命令曹睿一并射杀小鹿。曹睿不从哭着说:“父王您已经杀了它的妈妈,我不忍心杀它的小孩。”(意思是说:你已经杀了我妈妈甄妃,不要再杀我了)曹丕一听,叹了一口气,放下了弓箭,从此对曹睿另眼相待,最后回心转意,决定立曹睿为太子。

看了裴松之的引文,我们不禁打了个冷颤,原来曹丕打从心底讨厌这位长子,甚至要用“京兆王”来取代曹睿,而从曹睿“鹿”的暗喻可知,似乎曹丕杀了妈妈之后,也想一并杀掉他的儿子曹睿!

究竟甄妃这对母子做了什么事,让曹丕已经有点丧心病狂?尽管裴松之认为最后曹丕还是回心转意立了曹睿为太子,但是陈寿《三国志》却有不同的说法:

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

裴松之与陈寿的说法略有不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曹丕并不喜欢这位甄妃的儿子,拖到了最后,才立曹睿为太子。也就是说,尽管曹睿当时已经十七岁,但是他和妈妈甄妃一样,没有任何的名分,妈妈被杀掉,自己就像那只小鹿一样,同样是性命堪忧、危在旦夕,自然不敢发声替妈妈说话。

曹丕这么讨厌甄妃的儿子曹睿,甚至有意将其处死,不禁令人怀疑究竟曹睿是不是曹丕的骨肉?陈寿《三国志·明帝纪》记载:

景初三年春正月,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

按照景初三年往上推“三十六年”,曹睿的生年应是建安九年,也就是公元204 年。但是也就是这一年,发生一件超级重要的事,就是曹操才刚刚攻打下袁绍的邺城,猴急的曹丕就把爸爸曹操的小甄甄给抢走了。大家看出事情的蹊跷了吗?

曹丕是“建安九年”抢下小甄甄,然后小甄甄马上就在“建安九年”生下曹睿,这样的进度会不会太快了呢?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讨厌恶心的曹丕,就一口咬定这个时间点有问题,还必须寻找多方证据。

曹操是在建安九年“二月”攻打邺城,花了半年的时间,约在八月战事底定。如果曹睿真的是在建安九年所生,正常情况下女子怀胎九月,那表示小甄甄必须赶在建安九年“三月”之前,与曹丕“成功圆房”,才能在九个月内,建安九年十二月底前的时间内生下曹睿。

但是重点来了,曹操是在建安九年“八月”左右才完全控制邺城,曹丕理想而安全地“成功圆房”,应落于八月之后,如此一来,曹睿就不能在“建安九年”出生,而应在建安十年以后。

曹睿生年究竟是九年?还是十年?有那么重要吗?

当然有!因为这关系到了皇族的血缘!曹睿如果是建安九年生,那代表曹丕在抢到小甄甄之时,小甄甄早已怀上别人的种子;而若是建安十年所生,那就可以肯定曹睿果真是曹丕的亲骨肉。这么重要的问题,陈寿的《三国志》不仅没有记载曹睿的生年,还要命地留下“景初三年春正月,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这段话,似乎就在暗示曹睿的血缘身份。

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也注意到了这个要命的问题,于是做了以下的解释:

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邺,文帝始纳甄后,明帝应以十年生,计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时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为今年正月,可强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

简单地说,裴松之认为曹操乃是在建安九年八月才平定邺城,明帝曹睿应该是在建安十年才能够出生,因此在“景初三年”明帝驾崩时,曹睿的年龄须为三十五岁,而不是陈寿所记载的三十六岁。

裴松之乃是一代史学大家,但却讲了一段完全没有营养、没有说服力的话。“明帝应以十年生”,从“应”的用字就知道裴松之自己也不敢确定曹睿究竟是哪一年出生。

有关曹睿生年的最早推估为史书《三国志》记载为“建安九年”,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陈寿的记载是错的,那么曹睿的生年就是“建安九年”。如此一来,曹睿“不是曹丕的亲骨肉”,那么所有曹睿的遭遇全部就可以理解了。

少数对女人友善的君王

曹睿不是曹丕的亲骨肉,这是史学家认证的公开秘密,在当时难道没有人非议吗?《三国志》记载曹睿:“生而太祖(曹操)爱之,常令在左右”。曹睿乃是曹操最心爱的女人甄妃的儿子、自己的孙子。所谓“爱屋及乌”,“爱情”加“亲情”的交乘作用,曹睿可说是三千宠爱于一身。曹操何等聪明,怎么会不知道曹睿的身世,那为什么还那么疼曹睿?

我们在文章第一幕中有提及,曹操患有严重的“人妻搜集强迫症”,最经典的作品莫过于东汉末年何咸的遗孀“尹氏”。

何咸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儿子,在董卓胖子政变中,父子二人同时遇害,留下怀孕中的“遗孀尹氏”。此时超级大暖男曹操收留、搜集了这位无依无靠、让人怜悯的孕妇,不仅收留她,连同肚子里头的宝宝,曹操同样视如己出,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样抚养。

曹操如此博爱的举动,当然让他自己的亲生儿子曹丕眼红、嫉妒,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八点档连续剧中的酸贱台词辱骂这位来路不明的小野种。

“假子!假子!”曹丕每回只要见到这位小野种,就会在众人面前,故意大声嚷嚷。原来儿子也有真假之别!当然,只有我曹丕才是真货,这位小野种可是名副其实骗人的假货。

原本以为小野种被曹丕这么一骂,会羞愧地躲起来,消失在历史的灰烬中,没想到小野种越骂越红,最后红到历史课本里头去,这位小野种就是清谈玄学中鼎鼎大名的何晏。说起何晏,也难怪曹丕会嫉妒,因为何晏生得白白净净的,是当时著名的美男子。

《世说新语》记载一则故事:

曹丕死后,魏明帝曹睿即位,明帝看到这位白白净净的何晏假叔叔,怀疑他有偷擦粉,不然怎么可能皮肤会那么地粉嫩?然而碍于皇帝的尊严,又不好直接询问,于是他想出个法子,在朝会的时候,借机表彰何晏假叔叔的功绩,然后赐他一碗热乎乎的麻辣面,并命令何晏假叔叔当场吃掉。

君命不可违也,于是何晏当场开吃,这个时候,魏明帝曹睿像电车上的变态男一样,慢慢走近何晏身旁,紧盯着他脸上看。只见到汗水从何晏的额头、脸颊、鼻尖上慢慢滑落,而被汗水滑落过后的脸庞,没有卸妆时像面粉掺水时般的恶心黏稠,依旧白净粉嫩、光彩透红,这时魏明帝曹睿才明白,为何他的曹丕老爸总是要嫉妒这位假叔叔,实在是假叔叔天生丽质、太漂亮了。

讲何晏的故事是在说明,曹操是中国历史极少见对于女人友善的君王,女人是拿来疼的,不是拿来蹂躏的,只要你愿意跟阿曹我,我保证一辈子疼你,哪怕你肚子里的小孩不是我的亲骨肉,我也照疼不误。

曹操二夫人卞夫人本是娼妓出身,曹操一生戎马、南征北讨,都是卞夫人在后方操持家务、主持大计,曹操任魏王后,为了感激卞夫人的辛劳,特地扶正将其立为王后,而其子曹丕也继承了曹操大统,彻底改写了历史。

注意喔!以卞夫人是娼妓出身的身份,曹操竟愿意破格“立贱”,让她母仪天下,再让歌妓之后继承大统,这需要何等的胸襟与气度啊!

换言之,曹操本身根本不在乎你的出身背景,重点是我喜欢你,这就够了。

由此可知,即使曹操知道甄妃肚子里头的孩子不是曹丕的亲骨肉,根本不是问题,因为我曹操既然接纳你,那表示我接纳你的全部,哪怕肚子里头是别人的种,我都会好好地爱她。

但是问题来了,曹操本身并不会在意,那么当事人曹丕呢?

曹丕本身能够像他父亲一样对野种宽容大度吗?从他骂何晏是假子的前科记录上来看,曹丕绝对容不下假货的。既然如此,那么最后曹丕为什么还要立曹睿为太子,让假货来继承大统呢?

坎坷的登基之路

甄妃死后,没有太子身份保障的曹睿岌岌可危,而曹丕又马上另立郭夫人为皇后,摆明要让曹睿自生自灭,只要郭皇后产下皇子,曹睿就可以彻底消失在历史灰烬中。对此中郎栈潜就上了一封奏折给曹丕表达反对之意:

无以妾为夫人之礼⋯⋯ 使贱人暴贵,臣恐后世下陵上替,开张非度,乱自上起也。

大意是说郭妃的出身太低贱,骤然为后,恐怕打乱了皇宫秩序,那么祸乱就会发生。先前提及曹操皇后,就是曹丕的生母卞夫人本身就是娼妓出身,中郎栈潜身为曹氏大臣,怎么可能不知道曹家父子都喜欢“以贱为贵”、“以妾为妃”的癖好传统呢?事实上,栈潜这封奏折根本是在指桑骂槐,“郭妃出身太低”根本不是重点,重点是立了郭妃为后,将会产生严重国安问题。

原来曹睿是曹操最疼爱的金孙,将来曹丕即位后,立其为太子来继承大统,这本是理所当然之事。

但是诡异的事发生了,这对让先王曹操疼爱有加的甄氏母子,在曹操死后,瞬间失去了宠爱,继位者曹丕不仅处死甄妃,最后更是把操爷爷最喜欢的曹睿长孙,完全冰冻起来,甚至还有意杀了他。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最危险的一幕常常发生在太子储君的争夺上,太子地位若是不稳固,父王驾崩后,免不了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曹睿是曹操默许的太子人选,尽管曹丕不喜欢曹睿,但太子的人选绝不是曹丕一人说了算,底下还有一大票人等着上谏反对。若曹丕决意立郭妃为后,就是摆明不立曹睿为太子,这就是栈潜上谏的隐忧。

栈潜等大臣乃是先皇曹操的老班底、拥护者,怎么可以让先皇的金孙遭冷落,如果曹丕决定硬干,这群曾经追随曹操,拥护小睿睿的老臣们肯定也不会善罢甘休,最后搞得满城风雨,这就是栈潜的国安危机。

好在郭皇后一直没有生下新的皇子,而曹丕也在即位后六年就准备要挂了,在群臣的反对下,曹丕没有选择,只好在病榻之际立了曹睿为太子,结束了这场风风雨雨。

曹睿登基后为魏明帝,想起了妈妈的惨死,以及这些年来胆颤心惊的生活,开始了复仇的行动。曹睿多次向郭太后追问妈妈的死因(郭太后就是甄妃死后曹丕另立的皇后,之后曹丕就把曹睿交予郭太后抚养)。郭太后被逼急了,也不耐烦地对明帝说:

这是你爸爸自己要杀你妈妈的,关我屁事?干嘛要来责问我?更何况你已贵为皇帝,冤有头,债有主,你大可把你爸爸挖出来鞭尸,为你妈妈报仇,怎么可以为了你的生母而枉杀了我这辛苦养育你长大的后母呢?

曹睿现在贵为皇帝,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身份卑微的甄妃之子,听到郭太后责备,不禁怒从中来,也不管郭太后的养育之恩,当场命人把她拖出去处死。不仅如此,曹睿还叫人把郭太后的头发解开,盖住脸上,再用米糠塞住嘴巴,就像当年妈妈被羞辱的死状一样。

读到这里不禁让人不寒而栗,郭太后是先皇曹丕所立,在名义上是自己的母后,实际上也是照顾自己六年的养育者,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让曹睿不顾亲情伦理,执意处死郭太后,甚至和曹丕一样,变态地把尸体彻底羞辱一番呢?

所有的谜题,我们就等最后一块拼图──曹植的加入,即可揭晓。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