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中国传统俗语及出处「中国谚语的来历」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中国传统俗语及出处「中国谚语的来历」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观棋不语真君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观棋不语真君子”。说的是你在看别人下棋的时候,如果不说话干扰别人,甚至印象到别人的思路,那你就是真君子。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

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名贤集》)

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

个人理解:

当别人忙于某事或者有所沉思之时,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思路和计划,应该让当事人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要以能者自居,指指点点。

和这句古话有关的一则小故事:

钱大昕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他博学多识,才智过人。

有一次,他去朋友家做客,正赶上朋友同另一个客人在下围棋,两人正杀得难解难分。

钱大昕也是个围棋迷,常常同人对弈,这时,便凑上前去观看。不一会儿,那个客人下错了一步棋,渐渐地处于劣势。下着下着,突然有一大片被朋友围死了,客人满头大汗,抓耳挠腮,而他的朋友却洋洋得意。钱大昕在一旁也不住地嗤笑那位客人,他连连给客人出招,客人不听。钱大昕心想:“这棋怎么能这样下,用我的高招保准赢。”不一会儿,那位客人就拱手认输了。

这时,钱大昕的朋友对他说道:“你和这位客人对弈一盘,随便玩玩嘛!”

于是钱大昕便和那位客人南北坐定,客人说:“请你执黑子先下吧!”钱大昕一听,心想:“就你那两手,还敢让我先走?看我怎么赢你!"

嘴上却说道:“那我就不客气了。”顺手拿起了一个黑子便下到了星位上。

两人你一子我一子地下了起来。前几子客人的布局没什么新意,都是老一套,钱大昕越发轻视他。下着下着,客人的那些棋像附了神似的突然联系起来,犹如一张大网,把钱大昕的黑子包围在中间,逼得钱大昕处境困难。客人的棋路异常宽广,围而不攻,但却子子着神,步步杀机,逼得钱大昕不知往哪儿落子好,一会儿这儿被围一片,一会儿那儿被吃几子。原来想好的“高招”现在都用不上了。还没到中盘,客人已占据了绝对优势。钱大昕见败局已定,羞愧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朋友看了,安慰他说道:“没关系,没关系,胜败乃兵家常事!"

从此以后,钱大昕再看别人下棋时,从来不出声指招,只是默默地观看而已。他深有感角触地说:“做学问也同观棋一样,读古人书好挑剔古人的毛病,同当代人在一起喜欢指出别人的缺点,这是很不好的。人怎能没有缺点呢?平心静想,自己难道没一点儿毛病吗?”

人无千日好——

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叫做“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说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遭受大大小小的挫折与磨难,英雄自古多磨难。同时会有许多落魄的凤凰不如鸡,更会有虎落平阳被犬欺的人生之路。

那么这句话出自哪里呢?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

美文欣赏: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当我们达到人生巅峰时,我们要牢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

我们要懂得感恩惜福,不要侍才傲物,飞扬跋扈,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挥霍无度,坐吃山空。

当我们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我们要牢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道理。

我们要懂得厚积薄发,不要悲观失望,怨天尤人,再难的困境也有可能东山再起、反败为胜。

人生就是一条起伏波动的曲线,时高时低。

低时,不必妄自菲薄,因为也许下一个高峰就要到来;高时,不要得意忘形,因为也许下一个低谷就在眼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有时,巨大的成功会导致我们更大的失败,而暂时的失意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人生总是充满了坎坷与艰辛,总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和困境。

当身处高处时,要不骄不躁,要意识到潜在的危险,要不断地奋发进取。

当身处低处时,不要自暴自弃,不要悲观绝望,这是上天给我们最好的磨练。

不忘初心,时刻准备着,等待下次机会的到来。当走过人生,再回过头来看,会惊奇地发现:

原来人生的过程本无高与低,每一个看似的偶然都是最好的安排。

古有越王勾践,战败被俘后忍辱负重,励精图治,卧薪尝胆,最终结果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远水难救近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远水难救近火",当然,这只是一个半句,还有一个下半句,叫做”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从字面上的意思看,这句话的意思是:远方的水来不及救近出的火,远方的亲戚不如近处的邻居。比喻的是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根据探究,这句话的出处可追溯到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九回:“只是远水难救近火,可惜这间兴处店面没有货卖。"

但这个西湖渔隐主人,其人不详,杭州人,可能生于晚明或明未清初,著有小说《欢喜冤家》《春染绣塌》。

这个《欢喜冤家》又名《艳镜》、《贪欢报》、《欢喜奇观》等,全书共二十四回,书署“西湖渔隐主人撰”。《欢喜冤家》每回写一个故事,集中描写了各种曲折奇异的婚姻悲喜剧,生动展示了明代社会形形色色的人情世态,既有对青年男女追求爱情自由所表示的同情,也有对禁欲主义虚伪性的大胆揭露,还有对女性独立人格及聪明才智的充分肯定。在内容描写上,小说流露出明显的文人和市民趣味,在当时很受读者欢迎。

逢人且说三分话——

听一些古代谚语时,我们会时常听到这么一句话“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但是你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吗?

根据历史记载,”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句话来自于明朝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警世通言》,白话短篇小说集。明末冯梦龙篡辑。完成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来自民间宗教宝卷和小说。故事描述的时代包括宋、元、明三代。

《警世通言》与作者稍前完成的《喻世明言》、以及稍后完成的《醒世恒言》一起,合称《三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通常亦与凌漾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称为“三言二拍"。

冯梦龙(1574-1646),明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耳犹,别号龙子犹、顾曲散人、茂苑野史、无碍居士、墨憨斋主人等。长洲(今苏州)人,少为诸生,晚年以贡生历官丹徒县训导、寿宁知县。倡导言情文学,押击伪道学。

冯梦龙虽工诗文,但主要致力小说、戏曲及其他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与创作。小说方面,除编撰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外,还增补罗贯中的《平妖传》为《新平妖传》,改写余鱼《列国志传》为《新列国志》。

戏曲方面有《墨憨斋定本传奇》,其中自撰《双雄记》、《万事足》二种,改订汤显祖、李玉、袁于令诸人之作十余种,另编有时调集《挂枝儿》、《山歌》,散曲选集《太霞新奏》,笔记小品《智囊》、《智囊补》、《笑府》、《古今谈概》、《情史类略》等。

有关冯梦龙的一个小故事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多才多艺,但其为人放荡不蜀,被人们称为“天才狂士"。

冯梦龙有一个好友叫叶仲韶,也是当时的一个才子。一天,他们两人一起逛街,在经过一个测字摊时,有很多人围在那里。冯梦龙灵机一动,便出了个字谜让叶仲韶猜。谜面是:

“上无半片之瓦,下无立锥之地。腰间挂个葫芦,口吐阴阳怪气。"

冯梦龙的字谜叶仲韶沉思片刻,笑着对冯梦龙说:“学士大人不愧是制谜高手,那边围着许多人,我猜你的谜底应该就是那占卜的‘卜字。"

“哈哈哈,不愧为吴江第一才子,果然才思敏捷。”冯梦龙说完,两人都会心地笑了。

画虎画皮难画骨——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话比喻画老虎时画它的外表容易,可要将老虎的气势画出来却很难。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难。

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吗?

答案是元朝孟汉卿所作杂剧《张鼎智勘魔合罗》,也叫《摩合罗》。

杂剧《摩合罗》的大体剧情介绍

李德昌经商归家,中途病倒在古庙中,便求卖魔合罗(泥塑娃娃)的小贩高山给妻子刘玉娘送信。李德昌的弟弟李文道闻讯,到庙内毒死了哥哥,反诬玉娘谋杀亲夫,逼嫂为妻。玉娘不从,事涉官府,竟被昏庸的知县屈判死罪。六案都孔目张鼎要求复审,经过调查、推断,终于昭雪了冤案。

作品暴露了封建家庭的矛盾和元代吏治的腐败,成功地塑造了张鼎这一正直、干练的人物形象。第4折张鼎智审魔合罗,从一个线索剥茧抽丝,终使案情大白,收到很好的戏剧效果。送信老人高山善良、固执、谐的性格描写得也很成功。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出自第一折:“你知道我是甚么人?便好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一日之计在于晨——

我们会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一日之计在于晨”,是的,清晨是一天中最为重要的时光,但你知道这句话来自于哪里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增广贤文》

英语是A year's plan starts with spring.

意思就是一年的收成就在于春天的种植,不然秋后就不可能有收获。一天的学习就在于早晨的用功晨读,只有这样才能学到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它强调了春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对春的赞美诗更是比比皆是。人们还将人的年轻时期称为“青春”,歌颂春的创造力,强调春的宝贵。

“一年之计在于春”,是这样的。人的青春也是人一生中的春天,青春的创造力也是无穷的。珍惜宝贵青春的人,他就能创造出奇迹来,创造出财富来;反之,浪费青春年华,虚度青春的人,除了惭愧之外,将一无所得。

“一日之计在于晨”是说一天做好的时间也是早上,可以开始新的计划,新的起点。

这几句话皆为民间关于节气、生活方面的俗语,无法查到具体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