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工体回归 工体为什么要 变花甲之年 已不堪安全隐患之重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工体回归 工体为什么要 变花甲之年 已不堪安全隐患之重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有着60年历史的北京工人体育场(简称“工体”),1959年始于足球赛,2019年终于足球赛,2021年8月再次揭开了神秘面纱。

无论是“圣工体”,还是“北京最后的四合院”的称谓,工体已不仅仅是一座体育场,它存在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建筑本身。工体承载着北京城市60年的记忆,伴随着三代人成长,更是北京球迷的精神家园。

2020年8月,工体保护性改造复建工程开工。今年8月,工程实现了“正负零”,开始进入地上结构施工阶段,未来工体的面纱正在徐徐拉开。

而太多心系工体的人们想知道,工体为何暂时离场?背后有着怎样的无奈?重新归来,又将以怎样的面貌传承60年城市记忆?

工体保护性改造复建一年之际,工程进度实现了“正负零”,开始进入地上结构施工阶段。图为今年8月下旬的项目工地现场。

“工体大门封闭前,每天都有人打卡”

“在去年8月份,工体大门封闭之前,每天都有人打卡,健身的人也挺多。”负责项目施工的北京建工集团项目经理李欣如是说。

自2020年8月5日开工起,工体开始进行保护性改造复建。工体门前的标志,“男女工人”雕像也被保护性地迁移。为此,北京国安俱乐部也暂别工体主场。

彼时的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技术部负责人魏克兴,正在苏州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封闭训练。他说,毕竟要暂时离开,很多俱乐部的同事都在跟工体说再见,也会拍照留纪念。不过,原来老工体的照片,我们自己手里有很多。

魏克兴与工体有着不解之缘。从小跟着父亲在工体看比赛,少年时被选入工人体育场业余体校,此后从北京青年队直到加盟北京国安队,他的职业生涯均在北京队效力。“大约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就在工体参加比赛了,当时很喜欢像地毯一样的草坪,恨不得在上面打滚。那时的看台还是水泥上面钉着三条木板。”在魏克兴眼中,当年的工体正值“壮年”。

1959年8月31日,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工程,以及迎接第一届全运会召开,工体在北京东郊的一片大苇坑上建成。这也是当时我国最大的一座综合性体育场,占地35公顷,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成为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

60年间,工体承载着北京城市的记忆,伴随着三代人的成长,成为千万人的运动圣地,先后承办过全运会、亚运会、大运会、奥运会等国内外大型专业及综合性体育赛事,见证了中国体育从弱到强的众多高光时刻及历史节点。

在北京,没有门牌号的单位极少,工体是其中之一,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知名度。即使在北京不乏鸟巢、水立方等现代化运动场馆的今天,也没有哪个场馆能取代工体在北京人心中的地位。

峥嵘60年,始于足球赛、终于足球赛

工体与足球的渊源已久。老工体可谓是1959年始于足球赛,2019年终于足球赛。追忆1959年9月4日,工体建成后首次使用场地,当天连续进行了两场足球赛。60年后的2019年12月1日,工体中圈里面草坪修剪出“北京” 二字,北京国安和山东鲁能的比赛成为老工体最后的告别赛。

工体也是北京市足球运动的主要承载地。1996年,工体正式成为北京国安的主场。对于北京国安球迷来说,这里是圣地,并称之为“圣工体”。每次球赛开场,他们都要齐呼:“这是哪儿?北京!”

在魏克兴看来,“主场氛围在工体显得更加突出,打比赛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幸福。其他队的球员到工体来踢球,就会感觉有点怵。”在工体主场,北京国安球迷给对手造成的压力,甚至会超过场上的队员。

曾几何时,不少国安球迷称工体为“北京最后的四合院”。魏克兴认为,工体给喜欢国安精神的北京人提供了聚合的场所。其实比赛不在输赢,但要打出那股劲儿,“就是不畏强手,跟对手死磕,爱谁谁的那种劲儿。”或许这也是球迷们留恋工体的原因。

老工体离场背后是大量的专家论证

60年来,从“苇坑上的奇迹”到“圣工体”,工体存在的意义已超越了建筑本身。工体在北京球迷心中已是一个精神符号。但是,去年工体开始改造复建,也是在大量专家论证后不得已的选择。

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工体改造复建项目设计总负责人杜松介绍,工体始建于1958年,1959年建成,后来又历经1990年亚运会、2001大运会、2008年奥运会、2010年功能设施调整四次重大改造过程,涉及结构加固、抗震加固、设施改造等。1958年设计的工体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到2008年实际已到最初设计年限。

“为了2008年奥运会使用,我们采用了很多技术措施对主体结构进行结构加固,又确定了12年的继续使用年限,2020年工体再次达到使用年限。早在2018年,经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中心对老工体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结论为Deu级,也即意味着建筑整体安全度已满足不了使用。”杜松这样表示。

国安俱乐部工作人员清楚地记得,2019年12月1日,老工体最后的告别赛是北京国安和山东鲁能的一场比赛,当场上欢呼声雷动时,后排座位已经在晃动。此时,不知多少人为此捏了一把汗。

老工体迎来加速保护性改造复建的另一个契机是,承办2023年亚洲杯开幕式、闭幕式和决赛。满足亚洲杯足球赛使用功能要求和建造标准,是工体改造复建后最基本的诉求之一。而且,亚洲杯赛事仅是工体的开端,未来还要满足承接世界杯半决赛、世俱杯的承办条件。前有主体结构的安全隐患,后有各项重大足球赛事的任务,正值花甲之年的工体将何去何从?成为工体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据杜松介绍,去年3月,相关机构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包括文物专家、建设专家、规划专家、体育界人士等,从建筑保护、结构安全、设计思路、技术措施、观赛体验、配套设施等对工体的改造进行了全面研讨。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安全问题应该放在首要位置。

作为工体施工单位的代表,北京建工集团项目经理李欣也参与了论证会。他说:“当时主要是在重建和加固修复两者间进行讨论。”

“从头再来”,将现代功能与传统样式有机结合

在去年的论证阶段,有专家提出,把工体的外壳留下,因为建筑保护有一种做法是“留皮换瓤”。但是工体作为一个综合体育场,软硬件均不具备改造成专业足球场的要求。

杜松进一步表示,工体的建筑空间尺度、功能布局、平面形态,与专业足球场的要求有着本质区别。不论是从看台碗的起坡、视距、视角、观众席与草坪观赛距离的关系,还是从国际大型专业足球赛事的组织、运营、转播的软硬件需求,抑或从足球文化的融入、球迷的观赛体验和需求等方面来看,工体都已无法达到此次亚洲杯赛的要求,更谈不上国际一流的专业足球场标准。

此外,“经过多年的城市发展,工体建筑周边环境逐步被各种餐饮、娱乐场所挤占,空间局促、人流混乱、观赛品质不高。”杜松如是说。

据悉,在多年的长期运营中,工体除了球赛、演唱会外,也被称为夜店酒吧的聚集地,酒吧、夜店散布其周围。

最终,在多方论证下,确立了工体保护性改造复建的方案。目前,工体改造复建项目位列 “十四五”北京市重点文化体育项目的首位。一期总规划建筑面积为38.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额超60亿元。

“因为结构使用年限到了,2020年8月,老工体拆除速度超出想象,一周多的时间场地就已经平整了,铲车上去后不久,主体结构就倒了。由此可见,建筑已不具备加固的条件。”中赫工体副总经理、设计负责人宓宁表示。

2020年底,中赫集团联合北京建工集团、华体集团,中标工体改造复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负责项目3年建设及赛事服务期 40年运营期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而工体改造复建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单位仍为1958年初建时的组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及北京建工集团。

2010年3月27日,中超联赛开幕式在北京工体上演,一首《从头再来》预示着新赛季中超联赛期待在反赌扫黑风暴中浴火重生。而今天的工体也将“从头再来”,而且这一次更是回归到1959年的初建时间。但在杜松看来,未来的工体是将现代足球场的功能、尺度与传统建筑样式进行有机地结合。

传承60年城市记忆,致敬历史和传统

工体保护性改造复建项目的设计定位为“传统外观,现代场馆”。图为项目效果图。

“传统外观,现代场馆!在工体保护性改造复建项目的政府批复中,有这样非常明确的8个字,这也是此次改造复建的设计定位。”宓宁表示,工体给城市留下了60年的宝贵记忆,必须通过建筑设计以留住这座城市的精神财富。

“传统外观”意味着规划、建筑不变,以及留在人们心中的城市记忆不变,这是对历史和传统的致敬。多名参与工体保护性改造复建项目的人员对于“传统外观”这样理解。

此外,在宓宁看来,保留工体原有建筑风格的同时,也是对工体文化的传承。

“工体的历史和位置决定了在建筑形式和风格上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定。”杜松表示,工体保留传统风貌涉及规划和主体建筑两个层面。

在规划层面,按工体初始城市风貌进行恢复,恢复工体作为大众体育文化生活空间的定位,再现疏朗的城市空间形态。地上几乎仅存工人体育场单体建筑,以及世界级城市公园、湖区、环保健身跑道,正如1959年建成之初。

在主体建筑层面,据杜松介绍,工体将保持“三个不变”:主体椭圆形造型基本不变,外立面形式和比例基本不变。

改造复建后的工体恢复庄重典雅的建筑风格,传承首都历史文化风貌,保留北京十大建筑的城市记忆。新京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工体保护性改造复建项目是多个部门间一次超级协作的重大工程,投资方、设计方、建造方、运营方无不谨慎有加,以情怀和责任打造,以无愧于工体这座历史丰碑。

中赫集团副总裁、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董事吴宁表示,工体改造复建后,将继续作为国安的主场,成为专业球场稳定运营的基础。新工体不只是一座专业足球场,它还具备承载历史记忆、城市消费引擎和社区情感的连结价值,未来工体将以现代体育文化为依托,打造成北京新的“文体名片、城市地标、活力中心”。

据悉,距离动工时隔一年后,目前工体保护性改造复建项目的主体结构已完成了“正负零”,正在进行地上结构施工阶段,计划于2022年12月8日完工。

当这一项目落成之时,恰逢国安俱乐部成立30周年。未来工体的回归,延续的不仅是这座城市的记忆,更是足球运动带给人们的快乐。

新京报记者 袁秀丽 图片来源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