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卢丽霞 折翼天使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卢丽霞 折翼天使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折翼天使

每一个孩子,都是降落人间的精灵,是俗世间纯洁的天使,是一个家庭的延续,是一个国家的希望。然而,近年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很多村庄成老人孩子的留守地,这些孩子的成长状况令人担忧。——题记

我叫兰溪,在一所乡镇中学任初三班主任。从毛毛躁躁的女孩到为人妇为人母,时光赋予我成熟和经历,我也一路见证了乡镇学校从鼎盛到没落的过程。

升入初三,首先要进行的是理想目标教育,今年也不例外。当我抽了一些学生谈心时,我的心就在渐渐坠落。大家只是说他们基础差,我不清楚差到什么地步。刚进班时,他们伶牙俐齿,手脚勤快,常常迸发一些让我发笑的不乏幽默的言语。我最怕的就是死气沉沉的班风,他们让我很是喜欢。这么机灵的小鬼,会笨到什么地步?是大家对这茬学生的偏见太深了吧?

当和他们谈话以后,我对迷茫这个词突然有了很深刻的理解。我的学生脸上的表情,就是这个词最形象的解释。我问他们想过将来自己要干什么吗?面面相觑,茫然;我又问想过读什么高中,上什么大学吗?茫然;我又问想过一年后中考的目标吗?茫然;最后我又问升入初三,有什么打算?茫然一会后,几个学生小声嗫嚅道,要好好学习。

我觉得我的火气在腾腾的往上冒,难不成平时的伶牙俐齿就是为了哄老师开心的花言巧语吗?这副无知的表情,让我如何让他们意识到初三的重要性?但我知道我不能发火,无知不是他们的过错。

四十几个学生,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家长在外地打工,还有几个父母离异。不要以为现在乡村孩子的可怜是吃不饱穿不暖,至少我们这里大部分孩子有丰富的物质来源。在外的父母,或是离异的家长可能觉得心里愧对孩子,哪怕自己多吃一点苦,也绝不让孩子在物质上受一点委屈。长在爷爷奶奶身边,宝贝一样捧在手心里,看着电视,玩着电脑,很多学生兜里还揣着手机。但这只是一种盲目的宠溺……在和他们谈过话以后,我就知道,他们的可怜是缺乏内心的充实。没有伴着爱的教育,内心是一片贫瘠的荒漠。生活中,和老师和同学会油嘴滑舌的打岔,逗乐。但面对学习,理想和未来的时候,只有茫然和无知。

面对这一切,我只有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当老师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急躁火爆的脾气有所收敛。和这些小鬼们打交道,急躁有时会适得其反。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的学生峻。

峻之希望

峻是我前几年的学生。他初二时转了几次学最后转到我们学校。据说小时侯家长外出打工,他留守家乡,小学还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后来家长怕放在老家耽误了孩子的学业,就带到他打工的城市,想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条件接受更好的教育。谁知事与愿违,村里长大的孩子进城后不适应,家长又忙于生计疏于照顾。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一身的坏习惯,抽烟,喝酒,打架,逃学,泡网吧,优异的成绩一再滑坡。家长没有办法,只好又送到家乡所在的这所初中,寄宿在学校。

初三,峻以中等偏上的成绩进了我的班,领导早早就打了预防针,对峻要格外“照顾”。

那天查宿舍的卫生,感觉很满意,学生的好习惯基本养成。但在峻的宿舍发现一个重大问题,门后边竟然有一堆烟头。瞬间感觉血涌上了头顶,一定是峻干的。上次,他因为抽烟刚被我狠狠地批评了一次,这才几天呀,竟然又犯。我内心的反应是马上冲到教室把他揪出来,训斥,再叫家长。英语老师正在讲课,我决定压下火气,下课再叫。一节课过去了,我冷静了很多。

课后,我叫来和峻同宿舍的四名男生,一个一个问,单把峻晾在外面。结果大家说是超的父亲看超时在宿舍抽的烟,自从上次批评后没发现峻再抽烟。最后才把峻叫进来,问他抽了多少烟?他说没抽。我说你别瞒了,我都问清楚了,有人看见你抽了。其实我是隐隐闻到他身上有一股烟味。他沉默了一会,说前晚在厕所抽了一根。我点着他的胸膛大声喝道:“你才十五岁,抽烟有什么好?把肺熏黑了,几十年你怎么活?全世界都在流行戒烟,你倒好,反其道而行之。”他大概没想到我会从身体健康这方面吼他。人的心理有时候有一个奇妙的缺口,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打开他的心扉。他承认了他的错误,并告诉我他以前不好好学习,逃课,他爸从没好好和他说过话。有一次他爸暴怒着吼着让他滚,他就滚出去和街上的痞子们混了好多天。他爸没有办法,就把他送回了老家。高出我一头的峻涕泪横流,他毕竟还是个孩子。我的心里生出很多怜惜。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的真诚。

幸亏没叫他的家长,他爸爸那种粗暴的管理,只会让我的教育陷入僵局。自此以后,遇到事时,我先静下心来,深呼吸,告诉自己一定要冷静。

峻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第一中学。他爸反反复复的对我说一句话:“谢谢兰老师,您费心了,没想到这孩子还能改变。”说起孩子过去的种种,朴实的汉子一会气得嘴唇抖动,一会激动得红了眼眶。神态中满是关怀和担忧,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只好对他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适合的环境,也要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也许,峻以后还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都渴望在阳光下灿烂地绽放。偶尔,峻还会在QQ上和我联系,说说他高中的生活,在节日时总不忘说一句老师节日快乐!我说过他一次,高中尤其重要,一定要努力哦!他调皮的说,那是必须的!

峻是幸运的。虽然他曾被留守,但他还有爱他的亲人。度过了青春期的叛逆,他的人生走上了积极的轨道。

并不是所有留守孩子的人生都这样充满希望。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这两年留守儿童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今年班里的盼。

盼之仇恨

升入初三的孩子很胆大,看你高兴了,就什么都敢说。我已经习惯了他们奇奇怪怪的问题。

盼总是低着头,冷着脸,上课不回答问题,课后也很沉默,不像其他学生一样对学习之外的事情充满好奇。百人百性,我并没很在意,有些人生性沉默,他大概就是在扮酷吧。

而有一天盼却一鸣惊人了。

我刚理了一个时髦的发型,在大家的夸赞中美滋滋地进了教室。课下我已经故意在教室旁转了转,就怕他们骚动。就这样学生们还是挤眉弄眼窃笑我的变化,甚至有的学生竖了竖拇指。

“兰老师,你这个头发太难看了!”一个声音突兀地响起,教室里瞬间静悄悄的。我看到盼似挑衅又似仇恨的目光瞪着我。

我一下子愣住了,不知该如何反应。心想他是在厌恶我,还是单纯看不惯我的头发。我扯了一个不自然的笑容说:“你什么审美观,大家都说好看的!”“我审美当然没问题,之前的头发就好看!”他扬起倔强的脸固执地说。

上完课我就去打听盼的情况。初中生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都猴精猴精的,不可能像盼那样说话。

“你还是别蹚这个浑水了!关于盼的一切,别管别问!他的家就不是一个正常的家!”和盼一个村的王老师这样对我说。怎么可能!我班的学生我必须了解!我暗忖。

这几年,好一点的家庭好一点的学生都进城读书了,我们老师在一起讨论学生,总是这样感叹道:剩下的都是不零不整的。所以不少学生怪异,厌学,有的老师就想只要不出事就行,有的家长也是这种态度,让孩子长着就行。我听到这种说法就觉得气愤,在哪儿不能长,要放到我的教室来长?我又不是养猫养狗的。正常的孩子不学习,在教室长着?我不同意!

既然盼的家不正常,那我就去他家里看看。周五放假以后,我就一路打听着去了盼的家。路上,秋高气爽,叶子绿,苹果红,柿子黄,好一派静谧丰收的景象。为什么大家舍得丢下这么美的家,去遥远的地方吃苦?这就是社会的进步吗?

“别跟我提那个女人,要不是她,你至于没人管吗?要不是她,你爸会打光棍吗?”刚走到盼家门口,一个女人的声音就传了出来。我走进门,看到盼蹲在一个盆边洗一双球鞋,盆里很少水,鞋就像在泥水里打滚。院子里很凌乱,一位婆婆坐在一堆玉米棒前在剥玉米。“盼,你应该多放点水,水这么少能洗吗?”我走到盼跟前说。“你是谁呀?”剥玉米的婆婆面无表情地问。“我是盼的班主任。您是?”“哦!盼闯祸了?”没有起立,没有回答,她直接问这么一句,盼蹲在脸盆前一直没动。我愕然,现在还有这样的人家?“哦,没有,就是想多了解一下盼!”我脑子里想着合适的措辞。“他妈是一个不着调的女人,把他爸气得也不着家,把这么个孩子丢给我这个老婆子,唉,我的命苦啊!”继续埋头剥她的玉米。我无趣地站在那里,问了几个问题然后告辞。出了门,我深深地呼出一口气,好压抑!

后来还是从王老师那里了解到盼的家庭。盼的爷爷早逝,他爸由他奶奶一手拉扯大,他奶奶性格乖张,对儿子又宠溺又依赖。后来娶了媳妇,婆媳关系自然就处不好。盼的爸爸性格暴躁,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盼的妈妈实在受不了就离家出走了,听说去了北京打工,盼的爸爸就在外面游手好闲。妈妈想儿子了回来看总会被盼的奶奶数落,从里到外样样都不是,在盼面前也是说他妈妈的各种不好。久而久之,盼的妈妈就回来得少了。而盼对妈妈的感情就成了想念加仇恨的矛盾体。

“哦,对了,不久前我还看到他妈妈了,就是你这样的发型!”王老师忽然发现新大陆一样地说。难怪盼在看到我新发型时过激的反应,我这才了然。

“这样最受伤的还不是孩子吗?就没人管管?”我问。“家务事,谁管呢?怎么管?”王老师叹气道。“听说有人献爱心,给盼当爱心妈妈,没有效果,也无能为力。”王老师又说:“你想啊,他那样的家庭,爱心不是隔靴搔痒吗?要我说,像他家那样的,最需要的是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和道德谴责……”王老师还在滔滔不绝,我陷入了沉思。

是啊,如果是失去了劳动力,没有了生活来源,社会上的爱心可以帮助他们。可他们缺的是什么呢?

无形中觉得我的教育和盼的家庭教育不在一条线上,而是相互抗衡的两股力。忽然就觉得特别沉重起来……

作为一名守在乡村的一线教师来说,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社会进步了,经济发达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然而,家庭却越来越不稳定,离婚率越来越高,而这些孩子,没有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就会长成一批问题孩子!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除了尽量给予他们关爱,还能做什么?

该如何给他们一个有希望的未来……

【作者简介】卢丽霞,万荣实验中学数学老师。喜欢文学,喜欢写作。希望在严谨理性的工作之余,能感受浪漫感性的文学气息。散文《小巷》《忆父亲》 《思念成殇》《流年》,小说《涩青春》《在路上》等一些作品发表于报刊及文学读物。

审校:许 静

图片:网 络

编辑:齐 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