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赵鑫 |中短篇系九 莫泊桑 中短篇小说集总结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赵鑫 |中短篇系九 莫泊桑 中短篇小说集总结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头条号平台查看)

赵鑫|中短篇系九:莫泊桑

《中短篇小说集总结》


【前言】


中学的课文选过《项链》和《我的叔叔于勒》,所以莫泊桑的印象很早,当时老师的引导就是批判资本主义的虚伪云云,需要背文学常识有关他的几行。记得“项链”给人的印象是很巧,“于勒”是吃牡蛎时的附庸风雅,还有就是知道福楼拜是他的老师。

本着学习的态度,在那时小镇相当有限的新华书店买到了两本小薄册子《泰利埃公馆》和《菲菲小姐》,那么小又那么薄,隐约觉得不值;家里还有一本很老的《一生/俊友》。都翻了翻,没有特别的感觉,好像对于当时的写作文帮助不大。对了,还有《羊脂球》很有名。这就是我对莫泊桑的最初印象。


* * *


【阅读的心理过程】


这次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决定至少读完莫泊桑的一本中短篇选集,有的篇目是重读,有的是第一次,随着一篇一篇的完成,还真的经历了一系列心理过程:失望——改善——惊艳——中和。


<失望>

印象中,莫泊桑好像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名头,如果你搜索“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很多top10的榜单,他必在其中,而有的则把他排在“三大”之中,其他两位是契诃夫和欧·亨利。

且不说这样的排名有何根据,既然如此被“普遍的”认可,自然有其一骑绝尘之处,所以就期待值非常高,真的是想好好学习啊,然而。

这首先源自莫泊桑可能的写作习惯:

一是大篇幅的、几乎是一个节奏的白描,以第三者的视角冷眼旁观,可是那么乏味的堆砌,有谁能一直看得下去呢?

这在《瞎子》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虽然对弱者充满同情的内核是温暖的。《一百万》就像记的流水账,《小步舞》也可以再精简,等等。就不多举例了,这种情形在很多篇里都有,也许是初期的问题?后面读到的有的就处理得好多了。

二是很多开头都非得加上一个帽子,才开始正式的故事,好像不这样就不会说话似的。这是那个年代的习惯吗?像狄更斯那样絮絮叨叨讲故事的口吻,也很啰嗦,让人厌烦。


<改善>

随着耐心读下去,一些作品逐渐改善了起初不太好的印象,让人更能读进去一些。它们又体现出莫泊桑创作的一些特点:

一、在故事本身的力度上有所增强。如《遗嘱》的控诉,《在海上》的因果报应等,《散步》的小公务员之死等。

二、天下奇闻式的拽住读者。如《怪胎之母》的人兽关系,《归来》的两夫一妇, 《修软椅垫的女人们》的错付一生真情,《港口》的妓院兄妹相认,《奥托父子》的儿子替父亲照顾情妇,《墓园野妓》的妓女特殊的揽客方式等。

三、展现出一种小市民式的诙谐与狡黠。如《花房》的偷窥情事,《小酒桶》的蚕食鲸吞,《骗局》的三年之久,《图瓦》的人孵蛋等。


<惊艳>

让人感到惊艳的,是涉及到普法战争的题材。作为法国人的莫泊桑是旗帜鲜明爱国者,而他的题材是最普通的民众对待的敌国和敌军的态度和做法。

《米隆老爹》因为家仇和对财产的保护,暗杀了很多敌军;《索瓦热大妈》为了给儿子报仇,烧死了四个像她儿子一样大、而相处融洽的敌军;《两个朋友》作为普通的钓鱼爱好者,冒险到敌占区钓鱼,而面临着被敌人处决的厄运。

他们的身上没有民族大义,只有家仇和生活受到影响。而前两位则散发着一种质朴的光彩,莫泊桑歌颂了战争中平凡的民族英雄。这让人以具体的而不是宏观的视角来认识战争,以及战争给人的影响。

在这一系列中,产生出了莫泊桑——目前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三部作品之二《菲菲小姐》和《羊脂球》,而且主人公都是妓女,后面将会相对详细的分析。


<讽刺>

讽刺在莫泊桑的很多篇目中都存在,揭露出人性的诸多弱点。

比如《项链》和《骑马》的虚荣;《瞎子》、《一家人》、《老人》和《我的叔叔于勒》的亲情冷漠、虚伪自私;《小酒桶》的贪婪;《伞》的吝啬;《坑》的占用公共资源;《父亲》的不负责任;《泰利埃公馆》的神迹等。

《泰利埃公馆》目前在我看来——是莫泊桑最重要的三部作品的另三分之一,后面一起详述。


<同情>

莫泊桑在内心深处是温暖的、柔软的,对于穷人、弱者、受到不公待遇的人往往表达出真挚的同情。

《西蒙的爸爸》、《衣橱》和《一个女佣工的故事》是对未婚而育的不同经历的母子的同情;《细绳》是对节俭而被人诬陷的农民的同情;《流浪汉》是对找不到工作的穷苦壮丁的同情;《散步》是对循规蹈矩没有生活的小公务员的同情;《小步舞》是对前朝遗老的同情;《珍珠小姐》是对孤儿处境和最近却最远的爱的同情;《爱情》是对动物忠贞不渝的爱情的同情。

当然,在同情的同时,往往并存着对反面的讽刺。包括不负责任的男人、人群冷漠残忍的人云亦云、贫穷逼人犯罪、零件式的工作扼杀人性等等。


* * *

【三部莫泊桑主要作品】

《羊脂球》、《菲菲小姐》、《泰利埃公馆》


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和我的感受一样。虽然《项链》行文没什么多余的,《我的叔叔于勒》也很锋利,《米隆老爹》和《索瓦热大妈》低调感人,《西蒙的爸爸》也让人心软,还有几篇也写得很好,可是就综合而言,它们没有达到和那三篇一样的分量。

而且巧合的是,——或者必然的是,——这三篇的主人公都是妓女,莫泊桑因与妓女的关系而早逝,也因之留下作品,如果重新让他选,他会这么生活和写作呢?而且有两篇的内容是战争中的法国人的反抗。这两个主要的主题,加上对部分虚伪、自私、冷漠的贵族和有产者的讽刺,和对侵略者的鞭挞,支撑起了莫泊桑的文学雕像。


一、结构。

《羊脂球》是用“剥洋葱——包洋葱”的结构,前面一层层剥开,后面又一层层包上。《菲菲小姐》是远景的始终呼应和近景的集中展示。《泰利埃公馆》则像跷跷板一样,开始在公官,过渡在车上,中间在农舍和教堂,结尾又回到公馆。

《羊脂球》的一一对应和《菲菲小姐》的远近呼应都堪称巧妙,《泰利埃公馆》也是适宜的。这使得整篇可以立得很稳。


二、节奏。

《羊脂球》缓缓的展开,路程的两次受阻一方面造成了不同的困境,同时给每个角色展示自己的舞台,虽说拖沓是内容的需要,但有的地方大概有过于拖沓之嫌,大概和一些段落一直以第三者的视角陈述有关。

《菲菲小姐》是节奏最好的,从铺垫、到推进、到高潮、到尾声,几乎做到了无瑕疵,紧凑而得当,让人有非常好的阅读体验。

《泰利埃公馆》也做到了有张有弛,呼吸舒服。


三、人物。

羊脂球看起来是作者最着力刻画的了,中篇的体量有非其它短篇可比,但是面目竟然有些模糊,而她周围的那群人的丑恶嘴脸,却更加的鲜明。这不能不说部分地体现了作者的本意。

羊脂球善良、正义、有民族气节,她既是主角,更作为一面镜子,照射出部分贵族和有产者群体的自私、虚伪、傲慢、卑鄙、无耻、叛国等罪恶,连同修女一起鞭挞,简直让人想起了踩在法国、甚至欧洲人民头上的贵族、资本家和教会三座大山。

拉歇尔几乎是最鲜明的一个形象,她像一杯最醇烈的酒,又像一束最锋利的火,在忍无可忍时,对菲菲小姐一刀封喉,连贯砸傻旁边的另一军官,接着翻窗而逃,多漂亮!多干脆!多有力!

而神经质、暴力癖、施虐狂的菲菲小姐,罪有应得,死有余辜!大概是我对于文物和艺术的热爱,前面菲菲小姐和其他军官已经蹂躏摧毁了众多的占领区艺术品,早就激发了恨,而他对人也是变态狠毒,就更让人忍无可忍。

太太的平衡感和分寸感,麾下五位妓女各具特色,嫖客们也是各不相同,再加上弟弟的烟火气,推销员的油嘴滑舌,小姑娘沉浸在宗教氛围里,神父的误会,等等,一组温和的群像富有生机。


四、名场面。

羊脂球车厢的前后对照,具有极其强烈的讽刺力量。在饭厅的丑恶劝导和内部的丑恶商议,是一组苍蝇和蛆的变奏曲。

菲菲小姐炸文物、上尉分妓女、饭桌喧嚣、菲菲小姐折磨拉谢尔、拉歇尔反击逃走,等,这一连串都呼之欲出。

常客无处可去、火车上推销员挑逗、马车上颠簸的惊呼、抱着哭泣的小姑娘睡、行进路上的一道景观、弟弟的调戏、回到公馆常客的小别胜新婚,都历历在目。特别是教堂里被误会是神迹的哭泣,具有了说深就不知道有多深的意味。在这里,没有神圣、没有下贱,无意又是有意打破的极限中,莫泊桑拉低了一些东西,又抬平了一些东西。


五、妙处。

在《羊脂球》中,贵族和有产者倒还罢了,两个修女简直是火上浇油、无以复加,真的从根本上已经坏透了。本国嫖客和德国军官的对比,起到了非常好的反衬作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莫泊桑的不少景物描写作用不太明显,而在《菲菲小姐》里的钟楼,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象征物,包括神父以不敲钟或敲钟来体现的反抗,作为远景和暗中的线索和行动,无论从内涵还是外延,都使作品变得更大更深更有力。

《泰利埃公馆》对于小姑娘在莫名其妙的宗教氛围中所体现出的莫名其妙的情感状态,包括其他孩子,在揭露宗教本质上是既温柔又锋利的一刀。而由妓女动机非常不同的哭泣,所引发的传染,被神父误认为是神迹,更是神来之笔,这是多么赤裸裸、强有力、无情的揭露和讽刺啊!



* * *


【写作特点】


一、很多开篇总是爱盖个讲故事的帽子,似乎不那样就没法写。


二、偏多的第三人称视角的陈述时,就会显得乏味拖沓;而在直接描写人物的言行时,又颇形象生动。


三、强烈的倾向性和漫画式的描写,有时可以起到作用,可是平衡不好时,又会显得刻意而浮夸。


四、对最穷苦不幸的人是深切同情的,虽然也会有讽刺,但锋利的讽刺对准的是部分失德的贵族、有产者和宗教人士。


五、对于妓女这个人群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感情,反映和妓女有关生活的作品,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排在前列。


六、人物停留在表面和一点内心,很少直接细致的心理描写,少有精神层面的触及。


七、爱国的情怀比较突出,是从最普通的人的生活和言行体现。


八、部分地继承了“讲故事的人”的传统,有些故事弥漫着“故事会”的调调。


* * *


【总体印象】


从开始有着还不错的印象,到觉得他算不上“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到读了一些一般作品的失望,到了解了一些精彩篇章的惊喜,到最后有了一个比较平衡的认识,这起起落落的过程,大概也多少反映了一般人对于他的认识,以及他的作品在历史中的流变。


莫泊桑(1850~1893)生活在100多年前,以那个年代法国人的阅读习惯,以及和同时代的人对比,他也许真的可以称为当时法国的短篇小说之王?可是这一百多年有了多大的进步啊!以此刻的眼光来审视他,肯定是存在着不公平的。而且被他启发的作家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延续了他的艺术生命。


没有办法的是,作为已经或多或少的接受了这一百多年进步的当代读者来说,不能不把他放在古今中外全球的视野里来考量,以此“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位子,就不可能保住了。


不过就我个人而言,一方面由于读了30多篇,有了更全面综合的认识,所以在心目中反倒把他排得比印象中更靠前了;另一方面由于确实读到比他写得好的作品,以及自己偏重于人的分析和精神意义探求的审美取向,是怎么也无法把他排得更靠前的。


很高兴偶尔读到毛姆(1874~1965)比较坦诚的文字,坚定了我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他一味地追求真实,····在今天看来未免有些浅薄。······他不大分析人物,也不关心人物为什么是这样。······可惜外部生活并不总是能够显示内心活动。这样做会导致人物简单化,······他无疑有点庸俗,······”「1」


而毛姆也同时做出了肯定:“······他最大的优点是:不谈叙述技巧,故事本身就趣味盎然,······他的小说往往有始有终,故事有着固定的线索,从不随便发展,不让你看不清情节的去向。他总能让你随故事的发展,顺着那条生动曲折的线索一点点步入高潮。”「2」这也的确是莫泊桑的优点。


这一观点更是深得我意:“也许,他并不具备多少思想上的意义,但这显然也不是莫泊桑的目的。他只把自己看作一个普通人,确切的说,是仅把自己看作一个以卖文为生的人。”「3」是啊,没必要苛责每一位作家都具有深厚的哲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类意识、肩负着某种使命的重任。


小24岁的毛姆成了连接莫泊桑和我们的一座桥梁,从青少年时的追随,到后来也觉得“让人生厌”,大概一切都是这样往前走的。


哈罗德·布鲁姆(1930~2019)比毛姆小了56岁,是更近的桥梁了,正好发现了他一篇写莫泊桑的短文,偏否定的文字有:“莫泊桑是否让我们看到了没有他我们就看不到的东西,我十分怀疑。因为那需要莎士比亚或契诃夫的才华。”「4」的确如此。


偏肯定的文字有:“然而莫泊桑是真正‘流行的’短篇小说家中最好的,······成为流行艺术家本身就是个了不起的成就;······”「5」是这样的。


另外他关于《泰利埃公馆》说法我也有同感:“在《泰利埃夫人的产业》中,每个人物都是那么和蔼可亲,这是这篇小说的部分真正魅力所在。······这个故事是下流的,但是不淫秽,有莎士比亚的精神;它表现了生活的广度,而没有贬低任何人。”「6」


如果最后用一句话,描述一下我在看完莫泊桑37篇中短篇小说后的总体印象的话,那会是:


莫泊桑虽然无法以“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加冕,但他以认真的态度,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法国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性格;他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声援弱者,讽刺丑恶;他有爱国情怀,以文字为武器抗敌;他不乏幽默感,充满烟火气;他尽兴的生活,尽情的创作。他已得其所的度过了属于他自己的作为小说家的一生。


* * *


所以,对目前看完的短篇小说家作品,按喜欢程度的排名又起了变化。纳博科夫下落了两个位次,把卡夫卡排在了他的前面,而又把莫泊桑排在了卡夫卡前面。

这样做的理由是:纳博科夫虽然行文严谨,有些甚至是精致,在描写细微感受时,也很有自己的一套,可是就中短篇小说而言,总体选材较为单一,内容较为单薄,这些恐怕是无法在卡夫卡之上的。

而卡夫卡对读者太不友好了,虽然莫泊桑的思想性一般,就总体而言也有不少一般的作品,但是《羊脂球》、《菲菲小姐》和《泰利埃公馆》足以带来一种比较持久的好感了,所以目前排名如下:

1、马克·吐温

2、梅里美

3、芥川龙之介

4、莫泊桑

5、卡夫卡

6、纳博科夫

7、爱伦·坡

8、茨威格

(注:单就一系列原始荒野和生命搏斗等题材文字带来的震撼力量来说,杰克·伦敦可以暂居第一,可是因为《黄祸》等不可饶恕的文字,不将其计入。)



————————————————————

注:

「1」「2」「3」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读莫泊桑,兼谈有十全十美的小说家吗》,出自《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5月1版1刷,P243~245。


「4」「5」「6」哈罗德·布鲁姆:《居伊·德·莫泊桑》,出自《短篇小说家与作品》,童燕萍译,译林出版社,2016年4月1版1刷,P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