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影视行业制片「影视公司怎么赚钱的」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影视行业制片「影视公司怎么赚钱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片方满意,发行赚钱,无数成功案例使得保底发行成为多数人眼中双赢的买卖,引得众人垂涎。然而本是制片方为确保影片收益的保险之举,却在各路资本参与下演变成价码乱战。伴随着一个个天文数字的保底金额在市场公开,保底发行风险亦接踵而至。

北京剧角映画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剧角映画)便是这风口的”反面教材“。曾在《栀子花开》,《恋爱中的城市》,《师父》中并不理想的保底成绩,使得剧角映画成为保底发行的风险提示器。

作为一个以电影营销起家的影视公司,剧角映画缘何高价参与保底“赌局”?对此,公司董事长梁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如果我当时不出钱保(底)《栀子花开》,是拿不到这部电影的”。

剧角映画并非个例,与无数急于向市场证明自己的民营影视公司一样,重金参与保底是他们为争夺爆款电影宣发权的背水一战。在其电影制作能力并不完善的情况下,高昂的保底金额决定了其在与五大发行公司的较量中,能否拿到热门电影内容资源。

砸钱为拿片

公司资料显示,剧角映画成立于2009年6月,以社会化电影营销起家,后来逐渐涉足影视投资、发行以及影院经营,目前公司估值10亿。

据ChinaVenture数据,2013年剧角映画拿到了同创伟业几千万元的A轮融资;不到一年的时间,又获得了天星资本和同创伟业领投的6000万B轮融资;去年2月完成上千万的C轮融资,由上市公司奥飞动漫(002292,SZ)领投;3个月后,剧角映画进行了C 轮融资,奥飞动漫和天风证券入场。

即便有创业板上市的VC(同创伟业),新三板挂牌的PE(天星资本),上市公司(奥飞动漫)和证券公司(天风证券)坐镇,在电影发行中剧角映画仍是“行业新兵”,能够拿下《栀子花开》的发行权亦是颇下血本。

“如果我当时不出钱保(底)《栀子花开》,是拿不到这部电影的。”剧角映画董事长梁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据艺恩咨询数据统计,虽然有少数发行公司凭借爆款电影入局,但电影发行市场仍旧多为五大传统民营发行公司的天下。2015年传统五大民营发行公司主发的国产影片所占票房份额达63%。

公开资料显示,《栀子花开》由何炅执导,集合了当红小生李易峰及“谋女郎”张慧雯,最终斩获了3.8亿票房,成为低成本高票房的青春片典型。然而即便如此,票房仍旧未能达到剧角映画4亿元左右的保底金额。

对于参与《栀子花开》的保底,梁巍表示公司基于对影片质量的评估,早在影片开机前便与片方签署了保底发行协议,寄望通过《栀子花开》的操作让市场认识剧角映画。“我们只有做了这个电影才能让行业认识剧角,从最终票房来讲我们也算是满意”梁巍说道。

小型影视公司多为保底炮灰

除《栀子花开》外,据“娱乐资本论”报道,剧角映画在为《恋爱中的城市》,《师父》两部影片保底中亦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滑铁卢”。对此,梁巍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澄清,公司真正进行单片买断保底的只有《栀子花开》一部电影。

据梁巍介绍,因未能完全主导《恋爱中的城市》的宣发,公司和片方在电影上映前便协议不对影片进行保底,然而因为沟通不畅,目前公司与片方关于保底协议的诉讼还在二审当中。此外,电影《师父》的保底工作为剧角映画和影片出品方之一北京世纪伙伴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一个部分,未来双方还将在电视剧板块进行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剧角映画参与保底的三部影片都颇具明星光环,其中不乏李易峰、杨幂、黄轩、宋佳等当红影星。对此梁巍坦言在公司还不具备制造爆款电影能力的时候,以保底发行的方式切入热门电影最为直接。

梳理保底发行案例不难发现,其中的玩家多为大型影视公司或金融资本力量,诸如剧角映画般的小型影视公司并不多。在资深影视投资人曹海涛看来,小型影视“钱力欠佳”的情况下,在保底发行的“豪赌”中不免沦为炮灰。

梁巍亦认识到高额保底赌局背后风险,坦言公司未来的业务重点更倾向于电影内容制作,将不再为影片进行保底。“我们已经向市场证明自己了,接下来就是拿内容说话了,内容才是核心竞争力。”梁巍表示。

金融入侵引发行业乱象

相较于小型影视公司为博电影宣发权的初衷,金融资本参与保底发行的目的则更为直接。敏锐的金融资本嗅得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的商机,更为疯狂的一拥而入。

曹海涛认为,保底发行跨界资本切入整个影视行业的一条捷径,相较于电影制作环节,发行环节诸多的金融玩法更受到了资本的青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不论因《心花路放》走向影视前台的北京文化,因《港囧》备受瞩目的21控股,因《美人鱼》一炮而红的和和影业,甚至是因《叶问3》口诛笔伐的快鹿集团,参与保底发行的诸多资本势力,简单而粗暴地涌入电影行业。

然而,当金融“老大哥”拉起电影“小弟”的手时,与高额投资回报共生的便是愈加疯狂的行业乱象。“《叶问3》已经敲响了警钟,接下来金融资本要探究的是更为成熟的玩法”,在曹海涛看来,建立完片担保制度等健康的参与方式才是金融与电影“相爱不相杀”的结合。

究竟是美人还是蛇蝎,潜藏高额收益下保底发行的毒芯早已露出触角,传统电影人亦心有戚戚。

保底发行首批玩家博纳影业CEO于冬在上海电影节现场直言其已经变了味,电影产品被资本证券化的结果引发了庞氏骗局;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亦公开表示,根据过去的经验,绝大多数票房保底项目最终是失败的,成功率相当低,且保底发行较易被经济规律影响,并不认为保底发行会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