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皮拉勒乡皮拉勒村「纪录片《书记》」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皮拉勒乡皮拉勒村「纪录片《书记》」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匆匆,太匆匆,转眼间支教生活进入了倒计时。我的心里满是不舍,那些记忆中的点滴总会在脑海里不自觉地回放。

2016年11月9日初冬的那个傍晚,我们一行9人,来到了祖国西北边陲——帕米尔高原脚下的阿克陶县皮拉勒村,在这个美丽的村庄,放飞了自己的支教梦想。

依然难忘,第一次面对班里40个叽叽喳喳的孩子,毫无教学管理经验的我,手足无措。

依然难忘,通过努力得到孩子们的认可,他们抱着我说:“老师,我们喜欢你!”

……

孩子们纯真的眼神,支撑着我面对挑战、迎难而上。从在政策法规研究室的工作,转换到双语教育这个“全新”的领域,一切从头开始,研读儿童心理学,学习儿童律动、手工、简笔画……课堂教学日益生动,孩子们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两年的时间里孩子们变化特别大,他们不再是一群入园即哭的“鼻涕虫”“泥娃娃”,变成了干干净净、活泼可爱、爱学习懂礼貌的小天使。孩子们学会了自己吃饭、有秩序地排队喝水、上厕所;学会了自己穿衣穿鞋、洗手洗脸,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国学启蒙知识,能自信大方地吟诵《三字经》《木兰辞》;懂得了爱国感恩,学会了唱国歌、升国旗,还会主动告诉妈妈“您辛苦了”。

从万物蛰伏、林寒涧肃的冬季到夏日炎炎、草木茵茵的盛夏,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发现,他们没有想象的那样顽皮,有着简单的质朴和率真。我和孩子们相伴成长,共同谱写这段难忘的支教故事。

表演情景剧

苏麦耶·卡热,一个聪明伶俐的4岁小女孩,学东西非常快,回答问题声音最洪亮,每次学习新内容时她总是第一个学会,对我的指令反应也最快,发勺子、摆碗……她总是第一个冲上来帮忙。就这样,她成了我的小助手,也越来越自信,会带着小朋友们背儿歌、对表现好的小朋友竖起大拇指,俨然一名专业的“小助教”。今年“六·一”联欢活动上,苏麦耶小朋友作为“女宝一号”,与我、搭班老师共同表演了情景剧《老师妈妈,妈妈老师》。

艾斯玛·玉苏普,一个羞涩敏感的小女孩,从来不会抬起头大声地和你说话。得知艾斯玛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后,我给了她更多关注,更多“母爱”。排队上厕所我总是拉着她的手,做操时总让她站在我旁边;受到“委屈”哭泣时,我会紧紧抱着她耐心安慰;学习文化知识时,我会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教她;课堂上,鼓励她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不管回答怎样,我都会毫不吝啬地点赞……慢慢地,艾斯玛笑容多了,胆子大了,也开朗活泼了,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音乐响起时,能站在教室中间自信地跳起欢快的舞蹈。那一天,我和平常一样打扫教室,艾斯玛搂住我的腰,大声地说了句“丁老师,妈妈!”刹那间,我的心融化了……

晨曦中,我一进教室,他们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眼神那样清澈而充满渴望,他们围过来将我环拥住,有的高跷起下巴,使劲地踮着脚尖、嘟着小嘴,等我低下来亲吻我的脸颊;有的将身子依偎在我怀里,肆意地撒娇,无比的喜悦又满足;走在校园里、乡间的小路上,经常会遇见可爱的孩子们,他们远远地飞奔过来紧紧地抱住我,如同见到自己的妈妈,那一刻我幸福感爆棚……

鼓舞着我、激励着我的是孩子们的善良和纯真,这段难忘的支教岁月让我更深入了解了农民、农村,了解了南疆的学前教育,也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大量阅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礼物”

两年的支教生活,锤炼了我乐观、豁达、坚强的人生态度和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人生信念,让我在基层的历练中又添成熟;两年的支教生活,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皮拉勒村,爱上了这里质朴善良的乡亲和可爱纯真的孩子。从此,不管我身在何方,这里是我内心深处的一抹温暖。

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让我渐渐懂得,爱是可以传递的。感谢我的孩子们,成为我生命中最美的遇见。或许,对我而言,皮拉勒村就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能为孩子们尽一点绵薄之力,虽谈不上建功立业,但也算不枉青春,愿我对孩子们的这份爱、对伟大祖国的爱由此传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 丁思元 || 责任编辑 李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