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小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哪里」
最近很多人关心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小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哪里」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小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哪里」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那一代武侠小说的主题,而那一代武侠小说的领袖就是金庸老先生。金庸老先生,离开我们有些年头了。但是他老人家,留给我们的那些大侠们的书,仍然激励着那一代人。这也许就是武侠小说的魅力,同时更是金庸老先生的魅力。
接下来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金庸老先生自己是怎么谈武侠小说的。
品金庸武侠小说
金庸
谈武侠,先谈一下武侠小说这个“侠”字的传统。在《史记》中已讲到侠的观念。中国封建王朝对侠有限制,因为侠本身有很大的反叛性,使用武力违反封建王朝的法律。《韩非子》中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就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表达了这个观点。
我以为侠的定义可以说是“奋不顾身,拔刀相助”这八个字,侠士主持正义打抱不平。历代政府对侠士都要镇压,封建统治者对不遵守法律、主持正义的人很痛恨。但一般平民对这种行为很佩服,所以中国文学传统中歌颂侠客的诗篇,文字很多,唐朝李白的诗歌中就有写侠客的。
中国武侠故事大致有三个传统:一、诗歌;二、唐人小说;三、宋人话本。唐朝读书人考进士,事先要做些宣传公关工作,希望考官先有点好印象。枯燥的诗文不能引起兴趣,于是往往写了传奇小说进呈考官,文辞华丽,有诗有文,故事性丰富。当时传奇的作用大致在此,因此唐人传奇是“雅”的文学。
宋人话本则是平民的,街头巷尾说书的场合讲的故事,有人记录下来,是“俗”的文学。唐人传奇是文人雅士的作品,文字很美,而宋人话本是平民的作品,文字不考究,但故事讲得生动活泼。
后来发展至明代四大小说,《三国演义》讲历史,《西游记》讲神怪,《金瓶梅》讲社会人情(到清朝更发展为重视爱情的《红楼梦》),《水浒传》就是武侠故事了。这个传统曾有中断,鲁迅先生讲中国小说历史时曾说:侠义小说到清代又兴旺起来了,“接宋朝话本正统血脉”,平民文学历经七百年又兴旺起来了。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武侠故事不是中国才有的,在外国也有,当然表现方式不同。最早有武侠意味的是希腊的史诗,与我们的武侠小说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东西方讲故事的手法都很紧凑,很好看,但结局有很大不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悲剧收场,但中国写这些故事,纵然家族仇有仇,最后男女青年恋爱结婚,家族仇怨化解。例如近代一部著名武侠小说《十二金钱镖》就是这样。中国的武侠故事主要以散文讲述,西方则用诗歌形式,如法国的《罗兰之歌》。西方直到后期才用散文。
武侠故事是所有民族都有的,东西方文明传统都有,不过因民族性不同,其主旨也不同。西方的骑士为统治者服务,对皇帝、教会和主人忠心。而中国这类作品,代表了一种反叛的平民思想,跟当时的政府对抗。后来中国武侠小说也分支了,有一种为政府服务,也有一种反抗政府的。但中国武侠小说基本思想都是反对皇帝和政府的,例如《水浒传》反对贪官污吏、反对为非作歹的官僚,而不是反对法律和反对政府的正统管治。中国人其实一般是尊重法律制度的,贪官污吏、土豪恶霸欺压良民,侠士认为连连“王法都没有了”,就要挺身而出,打抱不平。
西方的侠士
中国的传统小说最近一段时间日渐式微,很少人用中国传统古典方式写小说,现在小说大多是欧化的形式。我曾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演讲,其中一个主题就是,中国传统古典小说至近代差不多没有了。近代有些小说写得很好,内容和表现方式都非常好,但实际与传统小说不同。不是说西方形式不好,但我们至少也应保留一部分中国的传统风格。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有很优秀的部分,不能由它就此消失。我们可以学习吸收外国好的东西,但不可以全部西化。
我想,武侠小说比较能受人欢喜,不是因为打斗、情节曲折离奇,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形式。同时也表达了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中国人的思想情感、人情风俗、道德与是非观念。在目前东西方两个文化内容还不可以完全调和之下,希望我们中国人继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艺术传统,同时也不排斥西方文化艺术中的优良部分。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反映侠士的胸襟,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塑造者的胸襟。当下纸质媒体日渐衰落,能沉下心来写书的人,日渐凋零。然而在电视剧以及最近兴起的短视频中,还是少不了武侠的影子。只是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