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关心春读书 兴味长「春日读书」这个话题,卢子百科整理了春读书 兴味长「春日读书」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春日读书洗墨砚,南风吹来绿窗花。”不妨让时光慢下来,在明媚的春光里,金色的阳光像一杯淡淡的清茶,欢快的小溪像一首悠扬的小提琴曲,还有馥郁的花香和啁啾的鸟鸣,像你此刻美好的心情。


取一本心仪的书,在蔚蓝的天幕下慢慢地读,在和煦的春风里细细地品,仿佛走进一座充满无穷妙趣的春山,那是怎样的一种享受啊!


春日读书之乐,乐在闲适中的几分安然。南宋翰林学士兼侍讲叶采的《暮春即事》云: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他截取了暮春时节读书的片段,屋檐上两只麻雀跳动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点点杨花飘落在砚池上。诗人悠闲地坐在窗下潜心读书,竟不知春天悄悄过去,光阴里润满缕缕书香,其读书之乐可想而知。元初的翁森不愿做官,隐居教授,创建了名闻遐迩的安洲书院。翁森作有《四时读书乐》,言其春日读书之乐云: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翁森认为大好春光正宜读书,喳喳叫的鸟儿是陪读的伙伴,落花流水也是极美的文章,莫让青春韶华催老了蹉跎岁月,人生唯有多读书好啊!读书之乐乐在哪里?乐在院外芳草绿满窗,也浑然不觉......民国儒医熊伯伊博学多才,酷爱读书,所题座右铭《四季读书歌》通俗易懂,播扬海内,关于春日读书说得更是浅显直白,动人心扉: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

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寸阴分阳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春日读书之乐,乐在品读中的几点感悟。俗语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日胜景虽然美丽,但毕竟短暂易逝,所以说春光是宝贵的,更需要珍惜。唐末诗人王贞白曾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读书,有感而发写下《白鹿洞诗》,其一为: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指引,周情孔思正追寻。

这是一首惜时诗,记述诗人春深时读书的感悟,他在行人逗笑嬉闹中,潜心研读周公礼法、孔子儒学,难能可贵。最为后人所推崇的,是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比王贞白稍早的晚唐诗人杜荀鹤出身寒微,生逢乱世,数应不第,返乡闲居,却勤读好学,诗书传家。他曾为其侄的书堂题诗: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阴惰寸功。

——《闲居书事》


该诗先写书堂春日的优美环境,在此读书岂不妙哉。最后告诫子侄要在少年时发奋苦读,为一生的事业扎下根基,切莫有丝毫懒惰。



朱熹是南宋理学家,更是大学问家。他主张读书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经常在春天读书,写有不少关于读书感悟的诗作,以简洁通晓的诗句阐述至理名言。在这首《观书有感》中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他观察平滑如镜的一方水塘,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才如此清澈明净,进而悟出读书做学问也要像一池春水,只有不断充实新知识新能力,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朱熹在另一首《观书有感》中写道: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读书之余到江边漫步,见到昨夜春水大涨,那艘平时搁浅的大船几个人推都推不动,现在却像羽毛一样轻,自由自在飘行在水流中。由此他想到了读书,只有功夫下到了,读书增多了,知识积累丰富了,理想之帆才能扬起,事业之舟才能乘风远航。朱熹还有一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春日》,不妨把它看作春日读书感悟,诗曰: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面是写春景,结尾却耐人寻味,这万紫千红的春天是一浪浪东风吹拂而来,那么人生之春怎么来呢?也需要勤学苦读、砥砺奋进的浩荡东风啊!所以朱熹在《劝学诗》劝诫我们: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春日读书之乐,乐在书香里缭绕的高雅。古训有云:“诗书传家远,忠厚继世长。”“有田不种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读书是一种高雅行为,是可以传承继世的好家风。五代后唐的翁承赞为礼乐名家,东南茂族,也是诗书之家,他曾在春日写有两首《书斋谩兴》,其一:


池塘四五尺深水,篱落两三般样花。

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


其二:


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

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


两首诗作皆拙朴通晓,字里行间洋溢着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的情愫,不论春寒春暖,不论花开花落,也不论贫穷富贵,皆“读书声里是吾家”“惟有读书声最佳”。



读书也是辛苦的,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春天“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喧嚣。北宋诗人王禹偁的《清明》曰: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夜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诗人早年临窗攻书,发奋苦读,过着山野僧人般的清苦生活。即使在清明节,人们都去踏青赏景,他却向邻居讨来灯火,抓紧时间,在静静的夜里独自用功念书。南宋诗人杨万里春日与友人叙谈读书之感,他写道:


春半花全退,诗人尚道迟。

惟应读书苦,声调作吾伊。

——《和周仲容春日》


春已过半,花儿都要谢了,可我们不要以为光阴匆匆,懈怠于读书。读书虽然艰苦,可那琅琅的读书声听起来不是很有韵味吗?读书之乐,乐在闹中取静、苦中有甜。



清代诗人萧抡谓说: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读书有所见作》


草长莺飞、柳绿花红的春天正适宜读书,读书会使人像春天的禾苗一样,需要心灵的清泉濯洗、灌溉,才能不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只有日日读、月月读,才能耳清目明、心智聪慧!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